APP下载

产业转型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
——基于中山市的实证分析

2016-06-14万伟平

职教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模式选择产业转型升级制度设计

万伟平



产业转型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
——基于中山市的实证分析

万伟平

摘要:对中山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显示:政府投入不充足、企业参与不积极、职业院校参与意愿不强、农民工自我投资能力较弱等是现存的突出问题。但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有着较强的需求,并对有关现代产业及商贸技术知识学习、职业能力提升、创业技能培养、提高维权能力等教育培训内容有明显偏好。为此,应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基础性制度建设,实现农民工培训政策向国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转轨,并推进农民工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同时,构建包括订单式培训、“半工半读”教育培训、夜校工读教育培训、网络教育培训在内的多样化教育培训模式。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设计;模式选择;产业转型升级;中山市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农民工已成为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力量,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但农民工收入不高、职业期望难以实现,又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其综合素质不高、劳动技能缺乏,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导致的。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农民工的这一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当前,包括中山市在内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问题,与农民工的职业诉求和期望得不到有效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及时解决这些突出矛盾,事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大局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目前中山市情况而言,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重视程度不高、企业、学校和社会参与不够积极,整体效果不理想。鉴于此,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中山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对增加农民工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升农民工的素质,缓解“用工荒”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解决农民工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提高就业率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鉴于当前中山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设计,创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以提升农民工培训效果,将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用工的新要求

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中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趋势等都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更高的劳动力素质要求。但目前,中山市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仍然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中山市人社局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山市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60.2%,对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56.6%。但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当代农民工,能满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述两项需求的也仅分别占三成和二成左右。调查显示,中山市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2%,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中山市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新时期,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新的产业结构需要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提高综合素质。根据2012年民建中山市委会课题组的抽样调查,中山市农民工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占18.3%,无技术培训的占81.7%,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6%,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6.4%。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使他们无法快速有效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基本上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行业。中山市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餐旅业、零售业等行业,同时,由于职业流动性高,导致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的了解较少,每项职业技能多停留在学徒水平。而且,由于其文化素质、综合素质较低,难以适应一些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中山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政府投入现状

1.政府投入不足。据民建中山市委会课题组调查,中山市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已走在前列,很多经验做法都已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即便如此,中山市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现状,距离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较远。就资金投入而言,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市镇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 078万元,其中,市财政3 100万元,镇区财政1 978万元;2012年,市镇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 958万元,其中,市财政2 257万元,镇区财政2 701万元。中山市目前约有290万产业工人,以农民工占八成的比例估算,每年用于农民工培训教育资金人均不到30元。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即便这么有限的培训资金,政府每年投入还出现波动。

2.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另外,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制约,农村劳动力难以享受转入地政府举办的、主要是针对城镇下岗人员的免费教育培训,培训机会不公平。

(二)企业参与现状

总体而言,企业参与不积极。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且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差。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组织,其行为往往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力度小,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大多对农民工只进行“学徒式”培训,局限于就职前的简单的岗位培训,对工作技能和劳动者能力的培训不足。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员工年龄在25岁以下,农民工占员工总数的80%以上。中山市规模较大的企业较为重视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多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每年都有专门的培训计划和固定的培训资金,以中山市某日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为例,每年投入专门用于员工教育培训的资金达100万元。而中小私有企业普遍缺乏培训教育机制和制度安排。

(三)学校参与现状

1.重视不够。在被调查的职业院校中,自2011年以来没有开展过农民工培训教育的占六成半。农民工教育培训仍然被职业院校当作可有可无的副业对待。

2.意愿不强。虽有六成多的职业院校有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想法,但仍有近四成的院校当前没有这种意愿和计划。尽管职业院校认为开展农民工培训有意义,但是,在现实条件下,开展农民工培训受到诸多条件影响和限制,因此,开展培训工作的院校比例一直较低。

3.影响因素较多。通过调查了解到,影响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首要因素是生源问题;而“投入和产出问题”及“农民工招生麻烦”、“管理难度大”是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对农民工培训持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

(四)农民工的参与现状

农民工自我投资能力较弱。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远低于中山市的平均工资标准,除去被克扣、拖欠的部分,其收入相当微薄;当代新型农民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追求时尚,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和开支占工资收入的44.7%,去除日常花费及补贴家用后,根本无力支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可见,农民工收入偏低、个人投入能力低下,成为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山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

(一)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强烈

农民工对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较高。以新生代为主体的当代农民工,很多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技能水平总体偏低、就业能力不强。他们观念新、文化素质高,对未来发展期望值高,普遍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人生理想。[1]因此,对适应性教育培训有较高的热情,并呈多样化要求。民建中山市委会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68.9%的人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知识,55.1%的人迫切要求学习了解法律知识,48.3%的人迫切希望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农民工更愿意掌握知识密集、技术要求高、可以带来好收益能获得体面工作的技术、管理知识和礼仪素养知识。在农民工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计算机高新技术(25.1%)、管理技术(23.6%)和公关礼仪知识(16.2%),合计占总数的64.9%(见表1)。

表1 中山市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情况%

(二)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

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73.8%)表示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对创业知识培训、学历提升培训的需求也超过或接近半数。另外,对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人文知识培训及生活知识培训也都有一定的需求(见表2)。

1.对现代产业及商贸技术知识感兴趣。农民工选择的培训内容与现代产业商业贸易技术所需要的知识相关。有调查显示,选择计算机知识的占54.2%人,法律知识占33.5%,管理知识占28.7%,营销知识占27.5%,会计知识23.9%,而选择传统美发、电工、车工、厨师的分别占18.2%、18.1%、12.3%、9.1%,农民工更愿意掌握知识密集、技术要求高、可以带来较好收益、能获得体面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知识,而对传统产业技能知识的需求较低。

表2 中山市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内容的要求%

2.基于培训提升职业能力。农民工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展环境,尤其是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会不断变化,这使得农民工职业素养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所以,他们对培训教育提升有着强烈的需求。调查显示,83.9%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仍有六成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另一项关于目前农民工成为新市民难处的调查也显示,有51.7%的农民工认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这说明,半数以上的人将自身素质不高看成是影响其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主因。

3.经由培训培养创业技能。以新生代为主体的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以创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调查表明,农民工有着一定的创业意识,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有38.2%的农民工希望在未来一年中能够创业当老板;在所需要的培训中,有55.9%的农民工希望获得创业知识的培训;在对自己未来预期上,农民工希望回家乡创业的有37.6%。可见当代农民工的创业欲望较强。

4.通过培训提高维权能力。当代新型农民工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敢于对老板说“不”,甚至主动辞职,在企业“用工荒”到处蔓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频繁变换就业单位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虽然有维权意识,但却缺乏必要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技能。因此,农民工迫切需要接受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培训,合法地进行维权。

(三)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偏好

目前。中山市培训市场的主要培训机构有:政府部门直接组建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组建的培训机构、各专业学校组建的培训机构和部分社会团体、社会企业组建的培训机构。在综合考虑培训机构的信誉、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费用的高低、培训时间的安排及培训机构的就业推介成效等因素之后,农民工对培训模式的选择顺序大致为:(1)近四成左右的农民工最希望参加的培训是“政府模式”;(2)企业模式;(3)由社会公益团体或个人投资举办的“NPO”模式;(4)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兴办、利用市场机制运作的“市场模式”;(5)依托街道和社区、利用基层政府组织资源开展的“社区模式”;(6)由农民工自发组织的“自助模式”。

农民工普遍认为,政府组织的教育培训效果较好。对“由谁组织培训更好”的选项,有28%的人选择政府,只有13%的人选择商业类培训机构,但政府提供的培训却远远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对培训不积极,农民工对商业类培训认同度不高,政策扶持、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等培训市场元素的缺失,使供需矛盾进一步拉大。

另外,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和授课方式也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农民工希望参加灵活性强,但不脱产培训和短期脱产培训;而且,大多数农民工倾向于“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现场操作”的授课方式。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制度设计

为有效解决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职业院校参与意愿不强、农民工自我投资能力较弱等问题,应通过制度设计,对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企业和学校权益以及教育培训经费提供等做出具体安排。

1.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基础性制度建设。制定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划归政府的职业教育体系,并纳入财政预算范围,逐步建立免费职业培训制度。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开展或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化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提高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完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不同培训主体有序分工、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构建和完善农民工培训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

2.逐步实现农民工培训政策向国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转轨。尝试对农民工受教育权利进行立法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1)要推进农民工培训政策逐步与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接轨,制定出灵活适用的成人教育方案。(2)在现有的培训政策运转机制成熟后,应推动省级政府为农民工培训政策单独立法。通过立法对农民工培训的相关主体责任、义务以及培训资金运营机制、奖励措施、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强制性规定,为培训政策的落实提供法律依据。

3.推进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与制度创新。(1)建立职业教育免费培训制度。将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经费使用到位;实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补贴制度,建立由政府支付农民工部分学习培训费用,由社会教育机构各方参与培训的公共教育模式。(2)购买社会培训成果。鼓励教育培训效果好的单位,依据政府下达的菜单开展培训,经过验收合格的,政府向培训部门支付相应的费用,“购买”培训成果。(3)试行职业教育培训券制度。即政府将职业教育培训券发放给用人单位或农民工本人,以满足农民工接受培训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模式选择

针对产业转型期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强烈需求,对有关职业能力、创业技能、维权能力等内容和政府模式、企业模式等的偏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灵活性、多样化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3]

1.订单式教育培训模式。订单式培训模式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目标和方案,并签订用人协议;培训机构结合岗位需求零距离组织教育培训,通过工学交替等方式分别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农民工通过一定的考核考查程序后到协议订单单位就业。根据期限长短,此模式主要有三类型:(1)短期技能培训(1个月至半年),主要对象为在岗或已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民工;(2)中期综合培训(半年至1年半),主要完成企业紧缺劳动力的培养及输入;(3)长期综合培训(1年半至3年以上),主要培养能够长期留在用人单位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除长期综合培训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外,绝大部分岗位技能在企业一线由实训指导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完成。

2.“半工半读”教育培训模式。“半工半读”是一种由封闭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社会教育,从单一学校课堂走向职业岗位,从理论为主转向实践为主的教育培训模式。构建这种模式,需要:(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由于多数农民工难以承受中长期培训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机会成本,因此,对农民工尽可能实行免费入学。(2)由政府引导,协助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对口“半工半读”扶贫网络。政府应给企业相应优惠政策,让参与农民工半工半读培训活动的企业可获得经济回报。(3)尽快研究建立农民“半工半读”的学历注册和证书颁发制度。

3.夜校工读教育培训模式、“夜校工读”是指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这种模式有三个特点:(1)以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为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的学习动力;(2)岗位有技能技术等要求,员工面临一定的岗位竞争压力;(3)相应教育培训机构与工作单位多在同一城市区域,实施较为便利。构建这种模式,需要:(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时建立“夜校工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夜校工读”培训机会;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在岗农民工的参培积极性。(2)要引导企业及时跟进。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培训奖励和考核晋升制度。大力提倡员工参加“夜校工读”培训,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模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短期技能培训,让农民工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农民工发展和学历提升的要求,将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起来,实行培训学分累计制度。当培训学分累计到规定数量时,允许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农民工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免费或以优惠条件提供考前培训。

5.网络教育培训模式。网络教育能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分散性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农民工培训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中山市多数农民工已初步具备参与网络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网络环境和上网技能。可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在线授课、答疑要求的师资队伍,充实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

参考文献:

[1]吴红宇,等.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J].南方人,2006(2):21-30.

[2]田书芹,王东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主体博弈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J].教育发展研究,2014(19):20-25.

[3]杨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2013:36-47.

[责任编辑金莲顺]

作者简介:万伟平,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7-0056-05

猜你喜欢

模式选择产业转型升级制度设计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产业链延伸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选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我国开征环保税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