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科生态系统失衡分析与健康度量

2016-06-02葛少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关键词:生态系统学科建设

葛少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高校学科生态系统失衡分析与健康度量

葛少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从学科生态系统的外部和内部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出发,对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涵进行阐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学科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并对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科建设;生态系统;健康度量

高校学科是多学科构成的生态结构。经过长期发展,学科与环境、学科与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从而形成了学科的生态系统。[1]学科生态系统存在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一般是指学科生态系统具有的活力、稳定和自调节的能力。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有能力抵制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弹性能力越大,系统越健康。如果系统中任何一种指标的变化超过正常幅度,系统的健康就受到损害,发生失衡现象。系统发生变化可能意味着健康的下降。当然,并不意味着所有变化都是有害的,学科生态系统变化的有害抑或有益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判断。

一、学科生态系统外部失衡现象

学科生态系统与环境间存在种种失衡现象,这些是学科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由此成为学科生态系统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开展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研究的基础。

(一)社会投入滞后与规模扩张超前的矛盾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也对高校提出了相应的需求。高校在校学生从1998年的360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400多万人。[2]但相应的社会投入保障体系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尚未健全,仍然实行以国家财政为主的相对单一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系统自身的造血能力并未得到相应增强,难以满足学生数量增加的需要。加之为应对扩招,高校不得不将大量的经费用于征地和校舍建设,学科内涵、人才培养专业条件建设经费十分紧缺。

(二)科技需求提升与成果转化率低的矛盾

高校科研是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占据了基础科研的一半以上。但对于社会最为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高校科研的位次就要落后于企业和研究所。另外高校取得的科研成果虽多,可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却很低。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138所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共180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54项的70.9%。[3]但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以及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个“瓶颈”的制约,高校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4]

(三)社会需求多样化与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矛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精英教育、重心上移、办学目标趋同、学科分布面类似、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和针对性不明显等问题,在高校学生数量剧增、高校数量增加和高校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还没有出现合理的分层分类,更谈不上实现高等学校的多样化,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重要原因。[5]导致一方面模仿痕迹浓重,办学质量不高,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出现某些学科专业人才输出供大于求,严重超出市场需要。

(四)竞争日趋激烈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矛盾

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渐放开,教育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承受着与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同时进行竞争的双重压力。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往往寄希望于做大自身,认为做大才能做强,在学科分布面上也追求将学科面铺开,建设所谓的综合性大学。这样的观念是立足于高等教育对国家教育行政严重依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高校面临的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凭借高校目前自身的造血能力和适应能力,很难承受教育市场格局以及校外竞争情况变动带来的后果。

二、学科生态系统内部失衡现象

学科生态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学科布局、学位点及重点学科数量与质量关系、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系统的功能实现等诸多方面,总体可以归纳为结构性矛盾与职能性矛盾。但由于结构的合理与否与三大职能的完成情况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存在交叉。

(一)结构性矛盾

1.学科布局与整体发展目标实现的矛盾。学科布局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科规划未能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学科规划的实现时间、实现过程不合理,学科规划与学校整体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之间不能紧密配合共同实现最终目标。

2.学位点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现在高校学科建设方面有着片面追求学位点数量增长,忽视基础条件和后续建设的问题,致使学位点增列后的学科队伍、硬件条件及人才培养职能的履行不能及时跟上。

3.内部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高校现有的内部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矛盾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管理架构与运行效率,科层制与学科、学术结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管理方式方法与效果等等。

(二)职能性矛盾

1.科学研究职能履行中的矛盾。首先是以传统学科为边界的管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综合性、交叉性科研发展的需求。其次,学科建设与科研条件建设的关系问题,须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合适比例的资金进行有针对性的条件建设,为科研项目的争取创造必要条件。[6]

2.人才培养职能履行中的矛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失衡,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实际所需不够协调。另一方面,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冲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矛盾更加突出。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平台建设不够等,使得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影响了培养质量的提高。

3.服务社会职能履行中的矛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体现在知识的输出与应用,目前高校拥有着相对丰富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形式,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多头管理、手续繁复等问题,这些也需要通过管理结构上的调整,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促进职能的履行。[7]

三、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要点

学科生态系统失衡现象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健康评价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学科生态系统具有众多变量,因此,生态系统健康标准也是多尺度的、动态的。对学科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视角看,评价要点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结构的有序化程度

学科生态系统的管理要努力达到有序化,从而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在学科生态系统管理中,不同于传统学科建设工作,管理面、涉及要素大为增加,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因此,结构合理化成为学科生态系统管理的首要目的。在实现内在结构合理化的前提下,学科生态系统要进一步实现管理机制的全面整合,最终达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生态系统理论在研究高校学科这一纵横交错的关系中能够起到系统化、有序化、导向式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最大化的目标

在实现管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高校对学科生态系统的管理还要以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为管理目标。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能否得到有效实现,是高校学科生态系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判断标准。学科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要以三大职能的实现为重要目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调整管理机制,推动学科水平、队伍层次、科研能力、培养效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三)生态系统的耐受力情况

增强生态系统耐受能力,强化自我调适的主动性是用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学科管理的又一要点。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科的萌芽、发展、壮大等发展进程作为一个整体,将学科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联系作为一种常态,一方面采取有效方法促进系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系统自身的调配,避免人为的过多干预,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适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内容

生态系统理论一般认为,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主要包括结构(组织)、有功能(活力)和有适应力(弹性)(如图1)。综合起来说,组织、活力和弹性就是系统健康的具体反映。从理论上说,根据上述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就可确定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图1 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

(一)组织的评价

学科生态系统组织的评价需要针对组织结构多样性和组织结构层次性等方面开展。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学科覆盖面、人才结构知识背景是否多样等内容,在组织结构多样的学科生态系统中,不同学科能够通过交叉、融合,出现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在体现多学科优势的同时,学科生态系统整体萌发出更强的生命力。组织结构的层次性是指学科生态系统的整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实现能量流的迅速有效传递,能否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最终实现一定输入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效能最大化。

(二)活力的评价

针对学科生态系统活力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作为承担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高校而言,主要就是这四大职能的完成成效、效率和增长等问题。从科学研究来看,要对一个学校的科研情况做出整体判断,除了要分析上述几项指标的自身绝对增长情况外,还要权衡高校的外部环境变化,从而得出高校科研方面的相对增长率。从人才培养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数量和效率是评价培养工作的关键,而对学科生态系统而言,这些产出起到了充实学科梯队、补充科研实力、实现自身职能的重要作用。从服务社会看,高校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地,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实际生产转化的进程。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看,对该职能的评价主要是对文化育人的体系、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还涉及学校的教学科研氛围等内涵。

(三)弹性的评价

针对学科生态系统弹性的评价,主要包括系统造血能力和适应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系统造血能力主要是指生态系统自身能够从系统外争取到的资源,从而支撑自身的发展,该评价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物质流动基础之上,考察要点在于现有的基础、资源争取能力、外部联系紧密程度等内容。系统适应能力是指在系统外环境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学科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正常运转,实现应有职能的能力。生态系统内部通过组成各因子间的正反馈与负反馈作用,保持其稳定性,确保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

五、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针对学科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主要对象是组织、活力和弹性三个方面,那么采取何种方法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织、活力与弹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实际操作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不同于传统针对某一具体学科通过师资队伍、学科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及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的学科评估,学科生态体系是对整个系统组织结构、生存状况和管理机制的全面分析,因此采集信息更为庞杂。二是由于学科生态系统都有许多组分、结构和功能,除了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化的数据可进行较为精确的对比外,结构合理性、环境适应性、教育潜在效益都是很难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度量的实现比较困难。三是学科生态系统是动态的,条件在变,生态系统内各要素能动性发生相应变化。四是由于评价目的和需求的不同,评价的标准往往差异较大。

表1 学科生态系统SWOT分析表(以研究型大学为例)

笔者认为学科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牵涉到内部外部种种评价要素,因此在评价方法上借鉴SWOT分析方法,按照评价的目标和目的对相关因素给出适当的权重,可以较为系统、全面地对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经过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组织、活力和弹性及其下面若干个构成的具体分析,笔者将影响某一特定学科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要素分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形成了学科生态系统的SWOT分析表(如表1),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征询,针对研究型大学学科系统对相应指标确定了一套权重分值体系。

根据SWOT分析表提出的指标和权重体系,一方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自测、同行评测、专家评测等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打分,与同层次或同类型大学进行比较,评估学科系统的相对健康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设定一定的阈值,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值进行动态健康度量,及时警觉危机的出现,并依照SWOT矩阵形式排列,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计划。

六、学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运用

运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善和回避自身劣势,促进生态系统职能的履行和健康度的提升。通过学科生态系统的SWOT战略分析,我们得出了对应的SO、WO、ST、WT策略(见表2)。

其中尤其要注意学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问题,使结构成为功能实现的良好基础。具体来说,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管理结构、学科结构、队伍结构和培养结构等四个方面。

第一,合理调整管理结构。学科生态系统天然存在学科间区分与组织任务完成的双重属性,高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而矩阵式结构开展,同时需要通过合理分工和完善流程,避免双头指挥的问题,保证共同任务的协作完成,同时确保政令的执行通畅。

第二,不断完善学科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和各科类内部的研究方向正不断调整。学校要立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在巩固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努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第三,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制订优秀学术骨干选拔和引进办法,积极探索学科团队建设途径。注意队伍的软环境建设,致力优秀学科文化的养成。

第四,建构合理培养结构。要注意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交叉型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整各层次招生比例,建构合理的教育层次结构,无论在自身系统内部还是在社会大系统中都要调整好角色和定位。

表2 学科生态系统的SWOT战略

参考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7.

[2]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 24-514970.html.

[3]诸葛亚寒.国家科技三大奖高校占七成[N].中国青年报,2015-01-10(04).

[4]刘腾.中国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N].中国经营报,2015-05-25(10).

[5]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22-26.

[6]Brannigan Augustine.The Social Basis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32-58.

[7]宋富军,顾协国.走向和谐:一种新的大学发展观[M].上海三联书店,2007:156-16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14年KYZZ_0098);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5Y0202)

[作者简介]葛少卫(1981-),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科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学科建设
“互联网+”下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