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舌抵上腭”的一点体会
2016-06-02巩黎辉
文 巩黎辉
我对“舌抵上腭”的一点体会
文 巩黎辉
中医经络学认为,舌抵上腭是连通任脉、督脉的关键环节,对疏通全身经络具有重要作用。九种健身气功功法都把舌抵上腭做为练功的基本要求。很长时间以来,我在学练健身气功中对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前不久在跟授课老师学习站桩时,对舌抵上腭有了切身的体会,现在说给大家共享。
授课老师在教站桩时,对身形、意念、呼吸等都有具体要求,在学练中我按老师的要求逐条地、反复地检查、调整自己。当做到下颌内收、舌抵上腭时,我嘴唇轻闭,下颌内收,上下齿微微张开,有意识地把放松了的舌头轻贴上腭,不多一会儿,嘴里就满口津液了。这种体验是我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收功后,我问授课老师,老师说这是好现象,是心肾相交,水火济济,慢慢地吞咽津液,可以很好地滋补藏腑。
后来再练站桩时,只要嘴唇轻闭,上下齿微开,舌抵上腭,就会很快生出满口津液。想想其中的道理,大概应该是这样。人在常态下,上下齿自然相合,口腔内的气压常常是微负压,舌头被抽去空气的口腔内壁紧贴着、收缩着,也自然抵在上腭。但是这时不会生出满口津液,舌头也不起连通任脉、督脉的“桥梁”作用。常态下的舌抵上腭与练功态时的舌抵上腭,区别就在口腔内的气压不同。常态下口腔内处于微负压时,津液的管路开关是被关闭的。舌头虽然贴着上腭,连着任脉、督脉,但它处在不主动不自觉的收缩着的绝缘状态,经络也是联而不通,被阻断着。只有去掉口腔内的微负压,津液管路的阀门才能被打开,才会很快生出满口的津液。舌头才会被放松下来,成为可以主动地自觉地搭在任督二脉之间的导体——鹊桥,从而使人进入练功态。
健身气功功法教材在提到舌抵上腭时,多处同时提到要唇齿合拢,唇齿轻叩。为什么提出要上下齿微开呢?我认为有两个理由。第一,两种状态的舌抵上腭,相互区别的关键不是牙齿的开合问题,而是口腔内的气压状态。练功时全身放松,口腔内舌头也要放松。要放掉口腔内的微负压,使口腔内处于无压状态,舌头才会有“1949年的感觉”——解放了,自由了。这时,只要嘴里含着半口气,舌头不被口腔内壁紧裹着,舌头就会自然地离开上腭。要做到舌抵上腭,就要有意识地去做才能做到。上下齿微开比上下齿轻合更容易做到去掉口腔内的微负压,使舌头自然离开上腭,再自觉地做舌抵上腭。第二,中老年人的牙齿比年轻人磨损的利害,上下齿合拢时,口腔内的空间相对较小,口腔内不是负压时,有些人舌头也会自然贴在上腭。所以对中老年人来说,上下齿微开,增大口腔空间,口腔无负压时舌头自然离开上腭,才有利于有意识地自觉地去做“舌抵上腭”进而进入练功状态,使练功收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