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开发

2016-05-30李安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语文素养

李安霞

摘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拓展与开发,带着对新理念的思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拓展与开发;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9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場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开发,成为我们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是唯一的目的,即所为:“以本为本”。这种方法用了很多年,似乎尽善尽美。但仔细斟酌其中的含义,就会发现课程资源中只有课本因素,没有生活因素,只有课本上的知识传递,没有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从目标设定到教学效果的预测,都是教师围绕课本单一化的行为,教师、课本主宰了整个课堂。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呆若木鸡的局面,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对传统的课程资源,不少专家提出了质疑,发表了新的见解。叶澜教授的“让课程、学科教学的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课程资源的弊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蕴涵三大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拓展与开发,带着对新理念的思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作为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资源。教材一般都专门设有综合性学习栏目,栏目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话题。如六年级上册学完爱国情怀单元,安排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在学完真情单元,安排了“善意谎言的辩论赛”;在学完保护环境单元,安排了“珍惜资源”建议书。在教学中,我们应按照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这些综合性学习,不能草草了事。同时,还要结合语文学习积极进行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创造性运用。

二、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包括校园环境资源和校外环境资源。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校外环境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显性资源,也包括社会生活经验、社会文体活动、生活过程等隐性的资源。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内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生活。

三、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 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时,笔者就策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舌尖上的语文》:笔者先布置学生观看电视系列片《舌尖上的中国》,然后讨论这部记录片热播的原因。学生说因为食品香、画面美,解说词也很吸引人,每种食品中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是啊,优美而耐人寻味的解说词就是语文在实践中的应用。趁着大家谈兴正浓,笔者提议在班里举行一次美食大聚会怎样?大家一致叫好。制定活动方案,给活动命名。全员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经过讨论制定了活动内容。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多种语文素养,培养了多种能力。

2. 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3. 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开发课程资源。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并将其融入到学习资源的范畴中,是增强学习材料开放性的很好的途径。笔者所在的县旅游资源丰厚,曾获“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城市30强”“全省旅游发展十强县”等荣誉。教师可以通过“游名胜,玩语文”的实践活动,依托给石城旅游景点写解说词,编写旅游宣传标语,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五、运用现代媒体,开发信息资源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基本普及,小学生上网的情况已经很普遍。网络已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此外,人教数字校园的广泛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就能大大拓展语文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拓展与开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在一切需要运用语文的场合中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拓展教材资源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第五小学 342700)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语文素养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