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2016-05-30王新荣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闰土自然段鲁迅

王新荣

由于自己教学水平有限,对于鲁迅的文章,始终怀着一种敬畏。在讲授《少年闰土》前,我观看了相关教学视频,进行了教学设计,却总感觉模仿的东西太多,自己的思考太少。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本思路,初步认识闰土和“我”。

2、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感受外貌描写。

3、逐段深入阅读,感悟闰土形象,理解文本情感。

4、感受离别,升华情感。

由于同班老师的临时换课,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熟悉教学过程,简单看了看教学设计,回想着教学视频的一些细节,便开始上课了。课程进行了不到一半,我就开始感觉课程推进相当吃力——孩子们不能入境,回答问题的很少,目光呆滞。很明显,我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如此无效的教学进行下去有何益?我果断抛弃原来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再读文本,自己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发现了问题所在:文本教学如果没有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教学设计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文本的感悟无法深入。

本课应按照“初识人物——结合阅读深入感悟人物——情感升华--感受离别”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我却在实践中遭遇了“学生与文本的分离”,导致课堂效果很难呈现。只有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感同身受的境遇中去感知语言,使学生达到对语言的阅读——理解——感悟——运用。

经过半节课的阅读,发现文中的“我”与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1、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也没有捕过鸟,没有见到过贝壳,没有在海边刺猹,看跳鱼儿的经历。他们都是孩子,对这些都是很感兴趣的。

2、他们也都有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3、他们也像“我”儿时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那么,如何开始呢?学贵有疑!

第二节课开始了。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学习课文有些困难,是老师出现了错误,很抱歉!

(找学生诵读第一自然段“记忆画面”,其他学生不看文字,看插图想象。)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上面的插图,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闰土吗?(学生说可爱、勇敢、英姿飒爽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上节课阅读了课文,海边刺猹的情景是“我”亲眼见到的吗?那为什么3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呢?这能说明什么呢?(这里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了引导:1、对情景的记忆犹新说明闰土当时讲故事非常生动,“我”也非常喜欢。2、“我”为什么对闰土如此记忆深刻呢?说明闰土是“我”儿时最好的伙伴。)

二、走近人物。

本文有两个人物“我”和闰土。“我”就是作者鲁迅本人吗?本文节选鲁迅的小说《故乡》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虽然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

過渡语:了解了这些,让我们更加好奇:闰土是个什么人呢?为什么对“我”有如此的影响呢?默读第2~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表明了闰土的身份,用波浪线画下来;哪些句子能读出“我”的心情,用横线画下来。

1、默读划句。

2、交流感受。(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交流了“在孩子眼中,当时的阶层观念是不会阻止他们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句子你能看到闰土是个什么人?而“我”和闰土从未谋面,为什么会如此期盼闰土的到来呢?文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问题,把它找出来——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3、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大家在雪地里捉过鸟吗?如果是你,想学捕鸟吗?于是,在闰土还没有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形容)见到闰土之后呢?

三、亲近闰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和闰土一起去看一看他带有“传奇色彩”的童年吧!)

1、朗读第5~15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一下,闰土给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

2、简单交流。

3、你学会捕鸟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你打算今年冬天如何捕鸟”?学生准备。

4、学生展示捕鸟技巧,非常踊跃。

5、在海边捡过贝壳吗?经历过看瓜时刺猹的惊险吗?看到过跳鱼儿在我们面前起舞吗?让我们跟随闰土,一一去看一看!(这一过程抓住“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来侧面衬托闰土讲述的生动,以及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其它过程略,中间结合重点语句感悟闰土形象。)

四、感受离别。

1、听完这些故事,你还觉得自己的童年很幸福吗?说说你的感受。如此“我”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小组交流感受:为什么说“我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组代表发言。

4、此时此刻,你还想离开闰土吗?那么你想怎样?(有的学生说跟随闰土到海边去看一看,有的说要把闰土留下来,好好听他讲故事。)可惜啊!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走了!能告诉我你的心情吗?

5、交流闰土和“我”在分别时的情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写下来。

整节课,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听得认真,说得热烈,读得轻松,写得流畅,思得深入。他们亲历了闰土的“美好童年”,感受着“我”的情感与思考,丰富着自己对语言的感悟。整堂课下来,我和学生们都没有感受到疲倦。

猜你喜欢

闰土自然段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秋天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自嘲》句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美丽的秋天
《故乡》的呐喊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