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历史文学观在民国教材中的呈现

2016-05-30蒋雁虹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白话文学制国语

民国以来,在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下,白话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越发受到重视。在民国教科书白话文选文的帮助下,现代白话文进入教育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理念就是编辑者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不少白话文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在他们的推动下,教育部通令各省“改国文为语体文”,[1]并且通过指导民国教科书白话文选文的编选和校订工作来实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意图与构想。他们在选材上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双重标准,收入了五四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白话文学作品,通过感性的力量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他们自身也通过教科书白话文选文的编辑和创作实践,对语言改革的理性思考在交流与碰撞、体验与反思中逐渐深化。

民国十二年六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拟定《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民国十二年七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第一册初版,至民国十三年二月第六册初版,陆续共出版了六册,多次重版印刷,发行量巨大。胡适三十年代回顾时评说:“平心而论,民国十一年‘新学制之下的国语教科书还经过了比较细心的编纂,谨慎的审查。”[2]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作为第一套系统的文白混编的教科书,既是早期教科书的代表,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本文选取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从选文的文白比例角度对教科书编辑理念进行细致科学地分析,探讨胡适的历史文学观在民国教材中的呈现,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教科书白话文选文在语言变革和发展中的意义。

民国九年一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秋季起,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同年四月又通告将国民学校的国文教科书分期作废,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白话文教科书,其他各科教科书也相应改为白话文。教育部于民国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回复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公函中明确:“师范学校,中学校,甲种实业学校‘国文科讲读文言文与语体并重,作文以语体文为主,应改为讲,读,作文,文言文与语体文并重。”[3]文言文独占的局面被打破,白话文在语文教育中取得合法地位,正式进入中学教材,一时间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出版呈现繁荣的景象。民国九年洪北平主编的《白话文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十一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了孙俍工等编的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民国十二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拟定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也正式出版,并多次重版印刷,发行量非常大。仅如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事件后,在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为废墟的情况下,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只五月至六月间就印行了两版。

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编辑者第一册为范祥善、吴研因和周予同,第二册为顾颉刚、范祥善和叶绍钧,第三册至第六册均为顾颉刚和叶绍钧;校订者除第三册王岫庐未参与只有胡适和朱经农外,其余五册均为胡适、王岫庐和朱经农;从作者群层面看,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有胡适的老师、商务印书馆主持人王岫庐,有与胡适同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教育学硕士、担任商务印书馆哲学教育部部长、后改任国文部部长朱经农,还有既是年轻有为的学者,也是商务印书馆的中坚力量的周予同、顾颉刚、叶绍钧等。诸位编辑者均有师范教育背景或教学实践经验。《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就是由叶绍钧起草的,胡适起草其附表,经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审定,“本科要旨在与小学国语课程衔接,由语体文渐进于文体文,并为高级中学国语课程的基础”,[4]并规定“初中读本,第一年语体约占四分之三,第二年四分之二,第三年四分之一”,[5]明确了语体文和文言文在不同阶段上各自所占比例,直至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中学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此种文白比例成为这期间教科书编辑的重要参量。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是最早把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编排的,是中国教科书编制的创举,影响至今。其文白比例也基本符合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的标准。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在“编辑大意”中明确指出:“本书依照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学程起草委员会所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编辑”。在文言文和白话文所占比例方面附有补充说明:“一、本书第一二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三;第三四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五;第五六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七。这样的配置,要使小学及高级中学相衔接。二、本书第一二册酌采语文对译方法以便语文过渡。”在白话文提倡之初,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编校者在选文的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归类问题上究竟持何种观念,下面将就教科书的选文进行具体考察。

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第一、二册共94篇,其中传统的文言文有《孟子许行章》、《王冕传》、《大铁锤传》、《桃花源记》、《游小盘谷记》、《战国策冯谖》、《祭外姑文》、《五人墓碑记》、《史记荆轲刺秦王》、《送东阳马生序》、《孟子原泉章》、《水经注巫峡》、《记翠微山》、《先妣事略》、《核舟》、《核工记》、《斗鸡》、《养蜂》、《登泰山记》、《记大同武州石窟寺》、《夜渡两关记》诸篇;《卜来敦记》为清代黎庶昌所著,罗文彬称其远祖桐城,近宗湘乡;《祭亡妻黄仲玉》虽然是蔡元培于民国十年所作,但遣词布局、情感抒发和编排与此前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并无二致,当归为一类。以上共计23篇只占总篇幅的24.4%,按照编辑大意“本书第一二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三”文言文应当约为28篇,仍有4篇左右的余地。归类之困难即在于此。文言形式的还有章炳麟著的《说自由》、蔡元培著的《图画》、《装饰》、《理信与迷信》、《舍己为群》、《文明与奢侈》5篇,蒋维乔著的《菲律宾百震亨瀑布游记》。另有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导言七》相对而言较为艰深,周作人翻译的选自文言《域外小说集》的《先驱》,以及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所作的《举国皆我敌》、《志未酬》2首。此外《新丰折臂翁》如《孟子许行章》一般,在此诗前安排了一篇《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演义)》,若像编辑大意中说明的“本书第一二册酌采语文对译方法以便语文过渡”,或可看作编辑者并未将此篇归类为白话文。但首先白诗通俗浅易、间杂口语对白;其次他篇皆为译文,只此一篇演义,既为演义,文章并未如其他译文逐句翻译,却以白话文的形式在白诗的基础上敷衍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与之辉映;再次,这两册中另有《木兰诗》、《桃源行》、《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插秧女》、《卖鱼妇》、《西山有虎行》6首和小说节选的《王冕的少年时代》(《儒林外史》)、《黄河上打冰》(《老残游记》)、《桃花山》(《老残游记》)、《蓬莱岛》(《镜花缘》)、《荆元》(《儒林外史》)5篇。若以《新丰折臂翁》为文言,从风格、体式和时代等各方面比较考量以上篇目则颇为踌躇。

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第三、四册共计80篇,除传统的文言文篇目共37篇外,文言形式翻译的《流星》、《佛兰克林自传》、《安乐王子》、《天演论导言一》4篇,蔡元培著的《建筑》、《雕刻》、《文明之消化》、《责己重而责人轻》4篇,吴敬恒著的《勤工俭学传书后》、《上下古今谈序》2篇;此外还有古代诗歌《四时田园杂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乐府两首》、《卖炭翁》、《费宫人刺虎歌》、《古诗》、《渼陂行》、《西湖词二首》、《诗魏风伐檀》、《新乐府二首》、《绝句四首》、《饮马长城窟行》11首。如编辑大意中所述“第三四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五”,此二册文言文应当40篇左右。若视《新丰折臂翁》为文言,则《卖炭翁》也当为文言,推及其他,最终文白比例必然要超出编辑本意。

在于龙的《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以“性质之争”和“文白之争”为例》的著作中,对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文白比例进行了统计:白话文95篇,占36.5%;文言文165篇,占63.5%。这显然和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编辑思想不符,白话文篇目的大幅缩减是缘于他以现代意义上的白话文标准而进行的归类。而吴晓峰著的《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白话之争》中对文白分配的统计则是:白话文131篇,占50.4%;文言文129篇,占49.6%。其数据基本吻合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编辑大意。但是她说:“《老残游记》《新丰折臂翁》《卖炭翁》《木兰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作品……如果以胡适所主张的广义白话文标准来看,这些篇目应该归入语体文,然而根据《新学制国语教科书》说明的文言语体比例来看,它们又应该归入文言文。”[6]无疑她把上述古代白话小说、诗歌计入了文言类,而翻译全部算入白话文。以吴晓峰统计的第二册数据为例(此册文言最少),其中语体文37篇,包括创作27篇和翻译5篇,文言文12篇。《五人墓碑记》、《史记荆轲刺秦王》、《送东阳马生序》、《孟子原泉章》、《水经注巫峡》、《记翠微山》、《先妣事略》、《登泰山记》、《记大同武州石窟寺》、《夜渡两关记》9篇当无争议,依吴晓峰所述,余下3篇当为《木兰诗》、《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和《荆元》。对于这种观点,仅以《核舟》为例,此文在同时期庄适编的《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和沈星一编的《初级古文读本》两种文言文教科书中皆有选入,若从广义的白话文角度尚可理解,但《老残游记》、《镜花缘》等小说节录归入文言文,而《核舟》之类却归入白话文,殊为费解。

持其他观点的还有阮真。他在1929年发表的《几种现行初中国文教科书的分析研究》中明确提到:“例如商务的初中《国语教科书》,是文言白话兼采的。内中文言的教材,除了古文时文,左国史汉,周秦诸子而外,兼采及王充论衡,吕氏春秋等书,也选了不少的旧诗词剧曲。”[7]文章中还列举了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的庄适编的《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该教科书“所选的全是文言文”,[8]与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共有篇目《大铁锤传》、《核舟》等是,《桃源行》、《西山有虎行》、《舍己为群》、《志未酬》等是,甚至胡适自由诗的尝试《黄克强先生哀辞》也赫然在列。这仅以两种教科书的前两册而言,其他诸册如《伐檀》、《西湖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邮亭题壁诗》等篇目也是重复入选的。而翻译外国的文章却不见于《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白话的教材,除了时人议论,创作文艺——新诗小说小品居多——之外,还选了许多英俄德法日本瑞典波兰的翻译小说”,[7]翻译的文字似乎要全算作白话文里。

因此无论庄适还是阮真,依他们看来“旧诗词剧曲”《桃源行》、《西山有虎行》、《西湖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邮亭题壁诗》等是文言的,那么《木兰诗》、《新丰折臂翁》、《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插秧女》、《卖鱼妇》等也应是;《志未酬》或《黄克强先生哀辞》等算不得白话,那么《举国皆我敌》也算不得;《舍己为群》之类则是文言“时文”,《理信与迷信》、《文明与奢侈》等也应是。以此标准,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一、二册的文言文篇目至少在37篇,占到十分之四,三、四册的文言文篇目至少为49篇,显然与该教科书的编辑大意不符。由此可见,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白话文选文的标准要宽泛得多,时文里有白话,旧诗词剧曲里有白话,古代的白话小说更是白话。

胡适在写于1918年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论及白话文:“我们为什么爱读《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呢?因为这两首诗是用白话作的。为什么爱读陶渊明的诗和李后主的词呢?因为他们的诗词是用白话作的。为什么爱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诸诗呢?因为他们都是用白话作的。”[8]从创作的目的出发“要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例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宋儒语录,白话信札;元人戏曲,明清传奇的说白。唐宋的白话诗词,也该选读”。[9]《老残游记》也作为优秀的白话小说在文中被提及。

所以,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的白话文选文的择取范围基本合于胡适所主张的包括古代白话文的广义上的白话文。依此统计五、六两册文白比例也基本合于编辑本意。究其缘由当出于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的影响。继《历史的文学观念论》的发表,1920年胡适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并开始编写《白话文学史》,为白话文学寻求历史的根基。《白话文学史》中讲到:“第一,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第二,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地位。”[10](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从提倡白话文、还原白话文学历史地位的角度出发,作为校订者的胡适对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影响是无疑的。

另一方面,胡适认为白话文是“朴素”、“清楚明白”的,是“活的”,这是相对用典摹仿、无病呻吟、烂调套语等倾向而言,且需体现“今日之思想”。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中《图画》、《装饰》、《建筑》、《雕刻》、《理信与迷信》、《文明与奢侈》、《菲律宾百震亨瀑布游记》等篇虽不脱文言的痕迹,但叙述平易明白,思想现代,富于“新”和“活”,更符合“过渡期”的形式变化。譬如《图画》和《装饰》是蔡先生为华工学校编写的讲义。所以从文白比例上考量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此类文章或可看作广义上的白话文,这一点与吴晓峰的观点是相同的;而只有文字相对艰难深涩的“时文”甚或包括翻译《天演论导言七》等在内,才被归入文言文行列。

在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下,白话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越发受到重视。范祥善在《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中说:“今之倡为国语者,洵为根本解决之问题。而以教科书为着手之第一步,尤为根本之根本。”[11]凭借教科书的编纂,社会力量的影响在教育方面也变得愈发重要和深远。而且教科书中的白话文选文不仅富于语文教育革新的意义,对现代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从选文的文白比例角度对教科书编辑理念的考察既是对教材理论的有益补充,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关于现代教育和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提供思考和解决新形势下教科书和语言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注释:

[1][3][5]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胡适.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M].上海:商务印书,1923.

[6]吴晓峰.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白话之争[J].学术论坛,2005.

[7]阮真.几种现行初中国文教科书的分析研究[J].岭南学报,1929,(1).

[8]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4).

[9]胡适.白话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范祥善.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J].教育杂志,1918,10.

(蒋雁虹 聊城大学 277100)

猜你喜欢

白话文学制国语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胡适妙解白话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胡适巧推白话文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胡适妙解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