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巧推白话文
2016-03-12佟雨航
党员文摘 2016年3期
佟雨航
20世纪30年代,胡适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为了推广白话文,胡适常常在课堂上用白话文讲课,引起一些思想守旧的学生的不满。
一天,胡适又在课堂上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建议同学们在平常多用白话文说话和写文章。这时,一位大学生突然站起来,质疑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是的,没有的。”那位大学生立刻举例反驳道:“不是这样吧!比如,在拍电报时,白话文就没有文言文简洁、精炼,拍电报用的字多,花的钱多。”
胡适扶扶眼镜,心想光凭讲大道理是难以说服学生们的。沉思片刻,胡适对那位大学生说:“不如我们现场来比试一下,看看究竟哪一种文体更简洁、精炼。”他接着说:“前几天,一位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朋友给我拍来电报,邀我去他们那里工作,我不想去,该怎样回电报拒绝呢?现在,我们就以此为题当堂比一比,看看究竟是用白话文拍电报省字,还是用文言文拍电报省字。”
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都在脑子里努力编写着电文。不一会儿,同学们的文言文电文都写完了,其中用字最少的一份文言文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接着,同学们都望向胡适,期待他的白话文电文。胡适不慌不忙地说:“这份电文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文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虽然胡适的电文仅有区区5字,却十分精妙:“干不了”即“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而“谢谢”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感谢,又委婉地以示拒绝。听罢,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自那以后,同学们渐渐开始接受和使用白话文了。
(吕丽妮荐自2016年1月16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