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修课要有“选修味”

2016-05-30李福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诸子高中语文教材

新一轮的课改将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体现了基础性要求与发展性要求的结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相对于学生的水平与高考的文言文学习要求来说,显得过于艰深,况且先秦诸子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久远,他们的思想,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必修化”,大多数教师按部就班一课接一课地讲,逐字逐句翻译,照本宣科;学生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这门选修课好像既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无帮助,又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无启发。改变这种低效现状,是语文课堂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成绩和善行发展的需要。

《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页就是一封《致同学们》的信,信中欣喜地提出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在它的第2页“说明”上有这样一条: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文化作为养育一代代中华子孙的奶汁,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已荡然无存,他们的大脑已被外来文化洗刷、充实、替代。人文性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先秦诸子选读》本身的要求,况且它具有传承文化的天然优势,上好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健全发展人格。

同样在《致同学们》的信中也有这样的提示: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它将为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你完全不必受此限制,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拓展视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教材是范本,是凭借。这需要教师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在合理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取舍、合理剪裁,“学完”即可,不一定要“教完”。《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和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这样的要求,笔者个人觉得《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要突出“选修”。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重整组合与拓展延伸

新课改教材实行模块教学,高一、高二每学期要学完两本书,时间相对紧张,一课不落地教学,既不现实,更不符合课改精神。就《先秦诸子选读》来说,共七个单元二十六课,这些课文篇幅较长,加之又是文言文,数量、难度都超过1-5的必修课。以第一单元的《论语》为例,共有七课七十条。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课程所选的材料都是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但《先秦诸子选读》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培养学生把握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防止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要力求重点突破。教学可围绕某个主题,例如孔子的师生关系、人格魅力、政治思想等主题,来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教材。但拓展一定要适当,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不能一味的求深求难。

二、教学目标上,落实共同基础与拓展提高

从选修课的地位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也就是说,它应该是学有余力者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人人必懂的强求。但必须注意的是高中选修课受多种原因限制,只能是整班实施,教师还是原来的老师,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必修强调“共同基础”、选修强调“个性发展”只是相对而言的。《先秦诸子选读》这本教材,是学校指定人人必选课程,那么笔者觉得教师上课时应设置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它的基础目标可以是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兼顾文言知识学习,即让每个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前提下,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它的提高目标可以是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交流。疏通文意、把握思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要求必须人人落实,然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质疑、思考、交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干,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当然也就都有所收获。这样的选修课,照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减少了疲于应付。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指引他们健康成长、追求完美,使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上,做到“因课制宜”与灵活多样

选修课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根据每课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因课制宜”。基于选修课内容多、时间紧的现实,教师要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大下功夫,前面说的整合教材就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定了教什么,怎样教就成了关键。《先秦诸子选读》是经典的古代文化,价值大、难度高,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随随便便、蜻蜓点水。所以笔者觉得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的信息中心,让每个小组收集整理作者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表达交流。这样就可以通过“知人论世”来学习作品,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成果展示法:指导学生多向度的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华民族的语言在先秦诸子的手中已经规范、成熟,它是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语言材料,通过学习可以促进文言语感的生成和文言词汇的积累;《先秦诸子选读》已经非常娴熟的使用各种表意艺术,例如寓言等形象化的论理艺术,可以借鉴写作;《先秦诸子选读》对社会人生有深刻洞察和不凡见解,他们的观点发人深省,对我们认识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很好的启迪,乃至于当我们面临绝境的时候,它能为我们指引一条突围之路,可以使人明理、增智。所以学生把自己的体悟写成小文章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文章,学生都各有所需、各有所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锻炼了学生文笔。

(三)故事帮助理解法:《先秦诸子选读》本身是用故事蕴含哲理,所以教学中多选取身边的或近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从中受到做人的启示。讲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时,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由《孔融让梨》的“小让”到“大让”,比如:尧让天下给舜,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让给管仲,还有比这境界更高的“让”像生死之让,汶川地震中的老师“最美教师张莉莉”等。

《先秦诸子选读》这门选修,教师必须充分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研究教学设计和统筹安排教学方案,必须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做到实实在在的“选修”,才有扎扎实实的收获。

(李福香 榆中县恩玲中学 730100)

猜你喜欢

诸子高中语文教材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先秦诸子谈大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