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2016-05-24范志娟田亚琼武广晔练明建刘树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二聚体脑梗死

刘 爽,范志娟,田亚琼,武广晔,练明建,刘树业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22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刘爽1,范志娟2,田亚琼2,武广晔1,练明建1,刘树业2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115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健康人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常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PT、APTT及TT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其他凝血指标相比,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及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脑梗死;高凝状态;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ChinJLabDiagn,2016,20:06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1993年我国心脏病患病率为13.1‰,脑血管病患病率为4.0‰;1998年两种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4.2‰和5.9‰;2003年分别为14.3‰和6.6‰;2008年患病率分别高达17.6‰和9.7‰。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态势。并有调查证实,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的首要死因[1]。面临如此严峻的态势,正确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是当务之急。虽然心脑血管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凝血状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血浆D-二聚体和FIB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的敏感指标[2]。本文通过对22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24 h内及80例健康对照组的空腹状态下血浆D-二聚体和FIB含量的测定,探讨两个指标对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所有对象均选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人群。冠心病组:由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患者除外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肿瘤等。本组共107例,男性56例,女性51例,年龄43-88岁,平均66.5岁。脑梗死组:由脑系科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除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肿瘤等。本组共115例,男性63例,女性52例,年龄50-89岁,平均74.8岁。健康对照组:从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选取70例体检健康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59-83岁,平均70.7岁,近1个月内无服药史。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采取空腹静脉血1.8 ml于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2 h内完成检测。D-二聚体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金标斑点法定量读数仪UppergoldU2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胶体金法),凝血指标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凝血常规检测包括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

1.3数据处理

2结果

观察各组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APTT和TT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结果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虽然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并且各种临床基础研究在神经、体液、血管、遗传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其确切发病机理仍未十分清楚,目前还无法做到针对性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80年代初期,人们就已经通过临床观察指出了FIB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本研究数据显示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血浆FIB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FIB是构成血栓的主要成分,也是其他血细胞和血液成分的网络结构。FIB容易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形成血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结合,致使血小板发生聚集,这一系列过程使得FIB成为凝血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性凝血因子。有研究表明,血液粘稠度与FIB含量的升高呈正相关,机体纤溶活性的降低利于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FIB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水平升高需要在排除妊娠、恶性肿瘤、急性感染、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等情况后方可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志物,因此,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缺乏特异性而不够理想,尚需结合其他指标共同诊断。

当机体有血栓形成后,纤溶系统便会被激活继而溶解新形成的血栓,即继发性纤溶[3]。纤维蛋白经凝血酶作用形成交联纤维蛋白[4],D-二聚体是呈交联状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的最小肽段,由于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较好,敏感性较强,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作为证实体内发生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分子标记物[5-7],体内发生血栓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就会升高[8,9]。本实验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的病理生理变化,这符合在血栓形成的初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释放存在暂时性缺陷,也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增高有关[10],实验结果也显示其敏感性要高于其他凝血指标。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FIB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较理想的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指标,但两指标能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进行监测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SinclairA J,Conroy SP,BayerA J.Impact of diabetes on physical function in older people[J].Diabetes Care,2008,31(2):233.

[3]余蓉晖,宣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对冠心病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4.

[4]陈颖.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68.

[5]Feinberg WM,Bruck DC,Ring ME,et al.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stroke[J].Stroke,1989,20:592.

[6]Takano K,Yamaguchi T,Uchida K.Markers of a hypercoagulable state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2,23:194.

[7]Fon EA,Mackey A,Cote R,Wolfson C,et al.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J].Stroke,1994,25:82.

[8]Naghavi M,Libby P,Falk E,et al.Fron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 L[J].Circulation,2003,108:1664.

[9]Corti R,Farkuuh ME,Badimon JJ.The vulerable plaque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 med,2006,113:668.

[10]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330.

Analysi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222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LIUShuang1,FANZhi-juan2,TIANYa-qiong2,etal.

(1.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70,China;2.TianjinThirdCentralHospital,Tianjin3001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FIB)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To detect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and coagulation parameters of 107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115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70 healthy people,and then analyze the data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Results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 in plasma of th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in controls(P<0.05);the difference of the D-dimer and FIB levels between the two disease group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sult of PT,APTT and TT between disease groups and control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other coagulation parameters,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th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cerebral infarction;hypercoagulable state;D-dimer;fibrinogen

(收稿日期:2015-03-13)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87(2016)04-0616-03

猜你喜欢

纤维蛋白原二聚体脑梗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