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命题质量发挥中考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6-05-19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姜 君
提高命题质量发挥中考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姜君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它既是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备受社会关注。
一、试题结构及考查范围
(一)试题结构
2015年龙东地区历史中考试卷满分为100分,中国历史65分,世界历史35分,其中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初中历史六大板块所占分值比例为:中国古代史20%、中国近代史25%、中国现代史20%、世界古代史5%、世界近代史20%、世界现代史10%。
(二)考查范围
板块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原始农耕村落、商鞅变法、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赤壁之战、隋朝大运河、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筒车、统一蒙古、《尼布楚条约》、圆周率、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红楼梦》林则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洋务派、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京张铁路、同盟会、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百团大战、抗战胜利、重庆谈判、中共七大、京师大学堂、《黄河大合唱》、侯德榜、社会习俗变化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雷锋、“大跃进”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人帮、民族区域自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就业和社会保障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大化改新文艺复兴、但丁、新航路开辟、史蒂芬孙、罪恶“三角贸易”、巴黎公社、美国南北战争、《人权宣言》、爱迪生、思想启蒙运动、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列夫·托尔斯泰十月革命、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新政、法西斯道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格局
二、考生答题情况
以2015年伊春市实际参加中考学生为依据,统计数据如下:
(一)考生“一分四率”统计
平均分优秀率(≥90分)良好率(≥80分)及格率(≥60分)待优率(≤30分)76.64 25.78% 53.66% 83.25 1.85%
(二)主观题难度系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统计
三、典型试题分析
选取全卷得分较低的五道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查找错误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今年是下列哪些历史事件110周年纪念。①废除科举制②京张铁路的修建③中国同盟会成立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这是一道组合类型选择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4个或4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并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时须要知道各事件发生的时间,①废除科举制②京张铁路的修建③中国同盟会成立均发生在1905年,只有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110周年不符,自然排除。正确选项为B,此题得分率全卷最低,正确率只有33.54%,错误选项最多的是D,高达35.19%。
例2: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①建立新中国②遵义会议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国共产党成立⑤重庆谈判⑥中共七大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辨析能力,不仅知识要掌握得扎实,而且还要条理清晰。做答这种题,要每个选项逐一分析,以免漏项白白丢分。此题六个选项都与毛泽东有关,正确选项是A。此题正确率是47.84%,有43.34%的学生选择了D,原因是漏选③。错误原因是将“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混淆。
例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
(2)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本题属于时间、空间跨度较大的组合型列举题,将不是同一类的事件、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此题正确率为61%,失分主要是第(2)小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数学生答成万隆会议,被题干中的表述干扰。
例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阅后请回答:
(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
(2)举出唐代两大盛世局面?
(3)列举宋代基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这是一道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识记、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解答好此题有两个关键:一是要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出关键词,即平时我们所说的“题眼”;二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此题难在第(3)问,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产生的时代。虽然此题是教材课后的习题,但学生失分却较多。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火药源于隋唐时期炼丹家的发明;指南针是北宋人源于古人“司南”制成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发明的。所以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基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此题正确率是66%。
例5: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霸权。苏联的强大阻碍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1)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面对这场危机采取了什么举措?
(2)为了转嫁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4)第二次大战后,确定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
这道活动探究题是考试中难度最大,最能体现能力考核的题型,对知识的把握,思维能力的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解答此题: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弄懂材料的意思;二是要审清题意,理解命题意图;三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取舍、提炼与问题有关的观点,再结合教材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作答。面对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这是为摆脱经济危机寻求的不同方式。二战结束后,苏美开始“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此题正确率为50%。
四、教学启示和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存在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的现象,在做答时一旦出现干扰项,就模棱两可,出现错误。如第14题,以“两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题干设问十分明确,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都可以选出正确项A,但许多学生被其他选项干扰,出现错误。基础知识不牢固还表现在大量错别字和乱用“《》”,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写成“十一介三中全会”、雷锋写成“雷峰”、圆明园写成“园明圆”;鸦片战争、民族区域自治、1861年改革用上《》,而该用《》的《辛丑条约》《黄河大合唱》却省略了《》。
2.不会审题或不认真审题。当试题中出现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知识时,不求甚解,盲目作答。例如第11题,流行语“跳槽、打破大锅饭、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反映的都是就业制度的变化,选项很明确为C。第28题,第(1)问考查的是思想上的举措,第(2)问考查的是唐代两大盛世,第(3)问的重点是“基于宋代”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都是有限定语的,不认真审题就会答串知识点。还有题干上明明要求填写字母的答案却非要用汉字来表述。
3.历史概念模糊不清。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模糊,出现类似选项则难以区分。如第7题与毛泽东有关的六个选项中,学生误将“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果将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划归到邓小平名下,出现选项错误,此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分。
4.分析史料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提炼能力,不注意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依据自己所思所想胡乱作答。如第30题第(4)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在题干的材料中,“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霸权。苏联的强大阻碍美国的全球霸权的实现”,答案很显然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却有学生答出“经济全球化”“一超多强”等不靠谱的错误答案。
5.书面语表述能力偏差。不能用历史语言作答,口语较严重,虽然理解题意,但是不会准确表述。如第26题第(10)问,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考生做答“小日本太可恨,抗战胜利大快人心”“战争的破坏性巨大,为了世界的繁荣,我们应让和平永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侵略就有反抗”等等。
(二)几点教学建议
1.改进教法,夯实基础,立足课堂,务求实效
伊春市中考历史学科以40%计入总成绩,属于弱势学科,学生绝不会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历史,利用好每一节课至关重要。课堂教学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注意关键字词、语句的圈画,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及关联知识的及时补充;二要逐步形成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三要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有的问题要与思想品德课相关联,如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四要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
2.依托教材,讲练结合,拓展思维,做好复习
讲解是引导点拨,练习是巩固拓展。考前进行有质、有量、有序的强化训练。习题要精选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题目,注意题目的多样性、梯度性和综合性,要务求实效,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要精讲学生困惑易错的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检测,分析问题的特征,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精讲。讲解知识要拓展思维,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化、条理化;讲题思路既要突出提示找突破口,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思维训练的情景。
3.加强指导,掌握方法,强化技能,提高成绩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而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则是取得事半功倍的主要手段。教师平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研究掌握答题技巧。选择题要找准题干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根据题型特点作出准确的选择。材料解析题要先知晓问题,带着问题来看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读史感悟题就要审定题型,明确要求,注意分值,把握答题的重点,做到全面思考,找出要点,语言表达准确;综合分析题的知识容量大,有很大空间供能力的发挥,在审题时注意时空范围、关键词和要求,以及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根据审题的结果,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来准确作答。
4.定准目标,强化落实,团结协作,减少随意
中考是人在考,人在教,关键在人,树立“一年中考,三年备考”的思想和意识,科学安排复习进度,针对具体情况分阶段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重点是抓落实。要强化校本教研,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通过教师间交流、研讨,减少复习课备课的随意性、盲目性。还要用好《考试说明》和教材,明确要考的知识点及层次要求,知道各目标要求的真实内涵、外延以及新的变化点。处理好复习中难度、宽度,寻求复习教学与中考试题的最佳切合点,尽量少做无用功。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资料,教师要对资料上的试题对照《考试说明》加以筛选。复习课教学的讲、练、考、析、评各环节要逐一落实,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单环节冒进或者“教”与“学”两张皮,让学生通过一题多得、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掌握习题本身涵盖的知识内容,而且实现知识的升华。
编辑/丁俊玲
E- mail:5631026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