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6-05-19高扬
高 扬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系,天津 300250)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扬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系,天津300250)
摘要:由于会展教育存在起步晚、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行业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契机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计并实践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校企共享资源平台和实习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方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国内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专业
一、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会展产业蓬勃发展,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正在发挥其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巨大优势,以其近1:9的经济拉动效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会展业总规模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将会展业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性产业,实现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转变。
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虽然近几年会展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高职院校兴起,毕业生逐年增多,但从市场反馈来看,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很多毕业生在屡屡碰壁后不得不放弃会展行业,另谋出路。一方面,是市场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学生的就业困境,这一突出矛盾暴露出了高职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的现状,会展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纵观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倡导行动导向和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国内会展教育起步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会展专业几乎同时开始发展,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同质化,结果导致高职毕业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既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又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相对劣势,更加难以胜任会展企业的实际工作。
(二)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1]。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还是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主,课程体系只追求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能力本位的职教指导思想,理论性过强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远远不足,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三)实习实训条件匮乏
由于会展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实习实训条件存在不够成熟的情况,实践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往届毕业生调查和会展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适岗能力较差,毕业生入职后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人力成本大幅增加。这种结果的出现与现阶段会展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薄弱、校内缺乏实训环境、校外实习机会有限等因素都有极大关系。
(四)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普遍存在师资数量少且没有专业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的问题。大多数会展专业教师都是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经管类专业转型而来,有会展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屈指可数。大多数教师既缺少会展专业理论知识,又缺乏会展企业实践经验,与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存在一定距离[2]。
二、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堪忧原因分析
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区别于本科等其他类型教育的优势所在。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会展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特点也有其特殊性:第一,工作内容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更注重从业者的核心职业能力;第二,工作成果是由可见的产品和不可见的服务共同组成,并且不可分割;第三,以达到客户满意和保证企业利益为目标,强调工作过程中的客户体验和评价[3]。因此,会展专业教育与其他理工科类专业相比,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只停留在教材和书本上的高职会展专业教育是无法实现学生掌握并习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目标的,因此,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形成校企共育、资源共享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念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是一种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而习之,习而再学,学中有习,习中有学,互相促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4]。工学结合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以实用为原则,在师资选拔上强调双师素质和专兼结合,在教学评价上提倡多元综合评价。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国内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在国际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创造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成功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英国的“BTEC”等[5]。近年来,我国各地高职院校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开展了具备地方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6],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天津的校企融合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山西的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要求的“送教下矿”模式,广东的“校内实习公司”实践教学新模式,广州的“以他方为中心”实习模式,陕西的“校厂一体、二元合一”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是衡量高职院校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高职会展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基于会展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建资源平台和实习实训场所,形成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深度合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一)入企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教育资源优势,确定从国内会展行业和会展教育普遍认可的“大会展”角度培养人才,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熟悉我国会展有关政策、法规,具有会展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在组展公司、展台搭建公司、会展场馆、广告公司、参展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议、展览及其他相关活动的策划、营销、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学生就业单位从单纯的展览公司拓展到从事与会展活动策划、组织、运营、服务等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形成以会展营销能力(面向会展营销相关岗位)为核心,会展服务能力(面向会展服务相关岗位)为基础,会展策划能力(面向会展策划相关岗位)为拔高的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
(二)入校研讨,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能力、知识、素质需求为目标,以展览会、会议、大型活动三种类型会展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线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第一学年是以职业基础课模块为主,职业技术课模块为辅,在职业基础课模块中增加了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会展行业认知等课程,让学生对会展行业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核心能力;第二学年,以职业技术课模块为主,技能训练课为辅,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职业情境和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策划、营销、组织和实施仿真或全真的会展项目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学做一体、真事真做”,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第三学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岗能力,最大程度缩短学校教育与职场实战之间的距离。
表1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校企共建,开发共享资源平台
以行业用人标准为依据,构建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标准对接。以会展企业一线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展览会、会议和活动的策划、组织、营销、运作、管理的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根据工作岗位要求优化课程,开发专业核心优质课和教学资源。通过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岗位认知和实战能力。企业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标准、教学方案,编写课程教材、试题库等,同时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要求,制作了视频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材,增加教学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趣味性。在“示范校”建设期内,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完成了课程资源库和校企合作库两个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学校和企业均可以在资源平台中进行查阅学习和资源共享。例如,在校企合作库中,企业将近期会展活动中的营销案例发布在平台上,由会展专业学生组团分小组制定营销策略优化方案,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四)校企共建“三结合”实习实践平台
会展业对人才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建设“三结合”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即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学生在校内外进行会展行业认知(企业参观、展会参观、展馆参观)、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会展服务实习、专业技术课学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6方面学习和实践。校企共同成立“实习管理委员会”,在实习过程中,企业指派的实习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实习方案、批阅实习周记和评价实习结果,形成实习全过程中的动态管理、监督和反馈机制[7]。通过实习实践,学生对会展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展会的策划、组织、服务等环节有更深入的理解,将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总结和内化。在“示范校”建设期内,合作企业共计接收实习学生191人次,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比例达到100%,部分学生能够在实习期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实习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过渡。实习实践平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学生企业实践问题,同时对推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平台。
(五)校内外师资形成合力,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高职教育在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兴专业,会展专业教师更要通过继续学习、在职培训、下场实践等途径提高教学实施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行教师下厂实践制度,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年不少于30天下厂实践”。二是以校内实训室为主阵地,要求教师承担实训课程项目建设任务,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专业教师与天津市多家会展企业合作,提供业务培训等服务,获得企业和社会好评。专业负责人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高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聘请优秀的会展行业管理人员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将校内外师资形成合力,针对《会展运营管理》、《会展策划》等实操性极强的课程采取“1+N”专兼结合教师协同授课方式,即一门课程由一名校内教师和多名校外教师共同授课。来自教育一线的校内专任教师,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聘请的校外师资均为长期从事会展实际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会展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了解会展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在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和会展项目的微观战术策略上有较深造诣,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和实战性。在“1+N”专兼结合教师协同授课模式下,校内外师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在第一课堂外,建立会展英才俱乐部和艾唯音画策展机构两个学生专业社团,由校内外教师共同作为活动指导,为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类活动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饶雪梅.关于构建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2):96-98.
[2]蒋丽霞,李沫愚.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3,(08):55-56.
[3]杨群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校内实习公司[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5):5-15.
[4]吴劲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0):183-185.
[5]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8-10.
[6]李玲娣.高职网络专业教师“产教研一体”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5,(18):53-54.
[7]伍海林,彭蝶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评价——以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90-96.
Research and Practices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at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 “Enterprise-college” Cooperative Mechanism
GAO Yang
(FinanceDepartmentofTianjinCity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250)
Abstract:exhibition education started lat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yet. Besides, not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have attended the education. So as a result,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n the research stage on exhibi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After deep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vocational college on cultivation of talent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xhibition, as well as the caus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deepe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to train talent. Tianjin is now establishing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 context,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at Tianji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designs and practices the system to cultivate talents under the “enterprise-college” cooperative mechanism.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in development of “working procedure directed” curriculum,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and the practices platform. It is of reference for research and reform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at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college” cooperative mechanism; talent cultivation method; exhibition 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1-0036-05
作者简介:高扬(1983-),女,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讲师,财经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会展教育,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2015年度课题项目“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02Y34),高等职业技术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MOOC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作用研究——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例”(ⅩⅣ508)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