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6-05-18南吉卓玛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现状分析

南吉卓玛(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南吉卓玛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本文以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状况为主要分析内容,分析该地区的教育现状,深入了解形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和具体危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够推动该地区教育教学建设,保障教育落实青海,落实牧区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为文化融合,文化传承,及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青南牧区教育改革与教育完善,提升青南地区受教群体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囊括了69.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包括藏族、回族、蒙古族在内的4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昆仑山为主体的青南高原地区,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该地区人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其教育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关注该地区的教育现状,切实分析形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和具体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对策,将可有效推动该地区教育教学建设,确保教育落实青海,落实牧区的最终目的,并为文化融合,文化传承,及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青南牧区教育改革与教育完善,提升青南地区受教群体的社会竞争力.

1 青南牧区初等教育情况现状

1.1基础教育设施现状

研究青南牧区初等教育情况现状,首先应针对青南牧区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我国教育部门2013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青海地区初等教育校舍整体建筑面积为329.9285公顷,相较于全国统计的62064.8517公顷而言,仅占其总比例的0.53%.特别是青南地区,其地理位置以高山丘陵为主,人员分布较为松散,因此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在全地区校舍建筑面积中,其占比仍然不足30%,是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相对较为落后地区.

另外,针对2013年教育部有关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显示,目前青海区整体基础设施占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不足百分之一,无论是小学生活动用地,还是图书储备,计算机台数,还是教室间数或相关设备投入,都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而这其中,青南牧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该地区青少年接受初等教育教导.

1.2教育人员现状

针对青海地区教育人员成分进行统计后发现,目前青海地区专职教师的人数仅占全国从教人员的0.43%.而这其中,13.58%的教育者为代课教师与兼任教师,另有81.96%为专职教师.通过数据显示,专职教师虽然占有很高比例,但是其教育水平与教育素养却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教育需求.

1、教育水平现状

深入研究当前青海地区教育人员现状,重点分析青南牧区当前教育人员水平情况后可以发现,当前青南牧区人员教育水平无法适应当前教育需求.根据详尽的社会调查后发现,教育环境落后,教学设施不佳与生活环境恶劣共同作用,导致当前青南牧区教育从业人员学历显现低素质化与老龄化.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育从业者占整体教育人数的80%以上,而其最高学历仅限于中专毕业,比例不足15%.由此可见,青南牧区当前教育水平远低于国内整体教育水平,致使该地区受教群体接受教育方式与内容相对落后.

2、教师素养现状

青南牧区教育者的责任心与意志力值得人们敬佩,然而单就其教育素养而言,却显现落后与腐朽的趋势.细致研究与调查该地区教育从业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可以发现,该地区教育者的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教学内容,而其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也侧重于应试教育的“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更贴近于当今社会需求的“素质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受教群体的需求,但是更侧面说明了教育方法的陈旧导致了当地受教群体的思想无法革新,从而造成该地人群的各项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需求.

2 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成因

2.1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机构规模较小

认真分析当前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探究形成该现状的根本原因,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其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机构规模小导致的教育思想无法集中渗透,教育优越方法无法全面的落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受教群体而言,对改善其教学环境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同时,良好的教学设备对教育者更好的开展教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当前的青南牧区由于其地理环境问题,人口分布情况,从而导致教育机构无法形成较大规模,教育设备无法集中建设.

2.2教育环境欠佳,教师资源不足

教育设备的落后,导致了教学环境欠佳,从而造成了教师资源的不足.众所周知,青海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份.该省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表现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该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身体与心理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为当前青海地区教育从业人员的教师资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这其中,青南牧区作为青海省中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影响了其教育环境的建设与师资队伍的招募.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未健全的基础设施,造成了该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匮乏与已有教师的老龄化.由此可见,环境建设与教师资源的丰富与否影响着当前青南牧区的初等教育建设发展.

2.3教育手法落后,教师资历过浅

当然,造成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的又一大成因要追溯到教师资历问题.根据教育水平之中阐述的情况来看,目前青海省教师从业者,特别是青南牧区的教师从业者之中,接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促成了其教育水平的欠佳,而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则导致了其教育手法的落后.当前教育环境落后的情况下,青南牧区的教育从业者普遍来自于青南本地区人员,而这部分人员,虽然有经受过一定的基本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相较于专业的教育人员还尚有一定区别.这部分从业人员多半为自发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其出发点是保证该地区儿童可以接受相应的文化教育,但是并不科学与专业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也无法促进受教者具有相应的社会竞争力.

2.4教育扶持不够,教育岗位吸引力欠缺

教育兴国是当前我国发展中,高度关注的课题,而政府在教育扶持上与教育思想变革上,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然而,相较于GDP较为低下的青海省,特别是青南牧区而言,物质生活的满足与丰盈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扶持.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的的扶持政策忽视了教育扶持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当前教育扶持力度严重不足.没有良好扶持政策的教育体系,不但在其环境建设上无法得到良好的提升,其相关的从业人员素养及教育者待遇优化都无法有效实现.这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青南牧区而言,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该地区教育组成与教育设施建设.

3 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改善对策

3.1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增强集约化管理

青南牧区当前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其单独建设教育设施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无法更好地保证该基础设施真正为教育做出相应贡献.因此,更有效的利用有效资源,促进教育设施建设,才能为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充分考虑工业生产中的有效方法,采取集约式管理模式,将青南牧区受教需求者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教导.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受教群体享受教育的水平,通过集约化管理节省的开支也能更好的投入到相关附属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从而确保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最终作用于整个青南牧区初等教育之中,保障初等教育落实与完善受教群体的基础知识培养.举例来说,调查青南牧区适龄受教群体分布,选择合适地点建立集约化校舍,投放相应资源,确保校舍建设地区受教群体分布密集,做好宿舍兴建于内部环境优化,从而保证教育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受教群体的生活与学习.

3.2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扩充教师队伍

集约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确保教育投入的集中化与科学化,同时也能营造相对良好的教育环境.零散的教育环境建设因地区、资金、建设人员思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影响教育环境的建设.所以,在集约化教育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受教群体的特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良好的教育环境不应仅局限于表面意义,其应侧重教学环境改善与生活环境改善两点.其中教学环境改善是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包括教师内用品、教师办公室、校园操场等内容.而生活环境建设则主要侧重于学校宿舍、学校食堂、学生与教师活动场所的建设.增加校园绿化覆盖,依据当地风俗习惯与文化兴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场所,从而保证受教群体在受教过程中可以融入到教学氛围内,保证了教育在其中更好的开展.

3.3提升教师素养,保证教育手法新颖

外部环境的建设完善所能保障的是受教群体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相应的教育,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则能从教育实际出发,使教育产生相应作用.根据当前青南牧区教师平均素养情况,其在整体教育群体中属于偏下水平,然而其教育群体对教育的热忱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却有目共睹.其对全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渴求度相较于其他地区,拥有着明显的增高.该地区教育者拥有足够的教育觉悟,他们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紧抓其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开展新鲜教育手法入牧区,推动素质教育思想落实与完善,可以有效推动该地区教育者的思想革新与教育手法进步.因此,大力开展“走进去”与“走出来”,在教育受教者之前,先教育教育者,给他们提供重新深造的机会,方可保证其更好的服务青南牧区青少年群体,推动该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教育完善.

3.4确保教育扶持落实,增大教师岗位吸引力

以上三点改善对策,针对青南牧区的现有状况,实际推动该地区人们的教育完善与教育发展.然而,没有良好的政策扶持,没有实际的政府支持,以上方法将成为一纸空谈.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型与政策的优良性,深化落实先进教育政策在青南牧区的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优化青南牧区教育待遇扶持政策,保证教育群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待遇,加之优良的教育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将可以大大增加青南牧区教育岗位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到牧区教育中,推动牧区整体精神文化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青南牧区的教育形式较为严峻,不能有效的分析与认知当前形势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将减缓当地精神与文化建设.因此,积极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提升教育人员素养,并保证政府政策扶持,对青南牧区初等教育现状改善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确保教育真正落实到牧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保证了牧区人民精神文明发展,为其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扶持手段.

参考文献:

〔1〕方素梅.教育公平与促进青海牧区教育发展[J].青藏高原论坛,2013(02):70-76.

〔2〕米晓妍.青海省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焦晓萍.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过程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王善迈,袁连生,田志磊,张雪.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13(06):29-41.

收稿日期:2015-12-25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271-02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