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2016-05-14郜玉杰
郜玉杰
【摘要】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广泛的应用性。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都会失去灵魂。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兴趣;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创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度和科学性。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维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问题难易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
知识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在读、议、思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会学生学习,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既需要教师主导,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不是朝夕之功,数学教师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