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适移民学生的消极心理
2016-05-14王建斌
王建斌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两西”工程的落实,甘肃省瓜州县的移民越来越多,占全县人口的55%。随之,学生也不断增加,移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园,他们缺乏新环境下的生活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和问题都会因此而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移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移民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关键词:调适;移民学生;消极心理
一、移民学生在校日常表现
(1)经常会因为同学间的小矛盾,而产生团伙相互攻击、打架斗殴现象。
(2)很多学生受成人影响,把一些不满情绪带到学校,形成对学校、教师的敌对情绪;他们有较强的排外、叛逆、对抗心理,有时不服教师管教。
(3)不习惯新的地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的约束。
(4)部分学生自私自利,不关心班集体,不愿为班级做贡献。
(5)喜欢用方言交流,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讲普通话,很难达到信息的畅通。
(6)寂寞孤独,失落感强。移民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还不完全熟悉,没有可以诉说心里话的朋友,常常感到孤立无援。
二、移民学生消极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1)因为有些移民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所以个别移民家庭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而家长无意识地把这种思想传染给孩子,引起了他们的不公平心理,使他们形成封闭、对抗、团伙等心理。
(2)从外地迁过来后,新开垦的土地贫瘠、荒芜、盐碱化,导致粮食产量很低,经济收入少,致富缺乏门路,所以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年龄悬殊,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偏低、管教方式不当等使他们形成了自私、叛逆、冷漠等心理。
(3)有较多的家庭把今后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寄予很高希望,而孩子因为适应环境问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加上部分家庭教育方法落后,家长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导致学生无归属感,从而产生不良心理。
(4)中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多变,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他们往往由于好奇心重,对不允知道的东西、禁止干的事情特别有兴趣,你越禁止,他越想知道;你不让看的东西,偏要想方设法看。
(5)移民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加上区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绝大部分都处于被人轻视的状态,由于部分教师工作不到位,使他们倍感孤独、心理不平衡。
三、移民学生消极心理的辅导与调适
为使移民学生达到心理平衡,使他们消除不良心理,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教授、思维的发展等任务外,还要力图使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塑造乐观开朗性格。
(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尊重移民学生的情感和尊严,鼓励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少一些生硬,多一份引导。
(3)教师在学习、生活中要处处关心移民学生,不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必要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同时教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大家的真诚和集体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4)对移民学生进行价值观、信念、理想教育,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学会自律、自控,成为学习生活的真正主人,鼓励他们努力实现未来的目标。
(5)组织各种活动,使迁入地不同的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改变移民学生旧有的想法,广交新友,适应新环境。
(6)利用现有条件和校本教材对移民学生进行本地地方资源、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历史沿革、移民致富政策、移民致富途径等知识讲解,使学生以新的视角认识新环境,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移民子弟的关爱,进而增强热爱新学校、热爱新家园的情感。
(7)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引入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环境的变化,努力调整、适应这一新变化。某些移民学生自身不能克服矛盾时,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专题辅导,运用心理指导书,或找心理指导教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使其固有的一些不良情绪和症状得以疏通和缓解。
(8)教师对移民学生要有极大的爱心,尤其对心理消极的学生,应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掌握教育时机与分寸,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理解移民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与他们形成同感,与他们密切交往。
(9)教师要与家长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校与在家的各种表现,对家长教育子女的一些不正确、不合理的方式以委婉的方式提出,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有消极心理的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移民学生的消极心理像一颗毒果,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移民学区教育教学的成效。所以,移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爱移民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