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2017-03-22尹丹萍
尹丹萍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压,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由此导致了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的就业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并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就业;影响因素;严峻;心理障碍;调适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65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大学毕业生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
一、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我国经济现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本应该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是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高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使就业的严峻形式得到减缓。特别是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发达城市的劳动力过剩,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劳动匮乏。我国就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就业信息缺乏公平性、户口问题、求职歧视现象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心理。
(二)学校因素
学校在教学上,仍然是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轻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教育上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就业心理容易受到影响。
(三)个人因素
就业期望是因每个大学生的自身的条件,包括毕业院校、学历、才能、性格等都不同因而产生的就业心理。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有些大学生对单位苛求过多,但是对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没有“自知之明”。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障碍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下面是普遍存在的机种心心理障碍:
(一)自我认知片面
大学生走向社会初次就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无法做到全面和理性地认识自身的优劣势。部分学生自我认知过高,认为自己才华十足,很容易脱离实际。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自我认识过低,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优点。
(二)心理期望值过高
就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容易对工作的心理期望值过高。比如大学生都普遍希望能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等去工作,去的单位要名声好、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这就反映出在大学生中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因而在就业的时候,对就业单位和就职岗位要求苛刻。
(三)存在不良的情绪困扰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大学生很容易在这些重压之下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其中焦虑心理和急躁心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最多的不良情绪。
三、调适方法
(一)客观的自我认识
面对各种就业心理,大学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身有一个恰当的自我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客观地评价自己,正视自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和分析,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興趣、特长、能力、弱点、职业倾向。在自身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向学校里专业的老师求助。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帮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效的职业准备和规划,并且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帮助大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适度的就业期望值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都有一定的期望,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期望必须建立在客观实际上,不能脱离客观事实,盲目地确定。学生应当根据自身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特点等来确定适当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大学生应当时刻关注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国家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行业需求分析、就业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良好心态,帮助大学生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三)恰当的心理辅导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就业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恰当的心里辅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自身应多接触积极向上的事物,比如接受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方面的视频的辅导,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挫折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辅导,这一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课程的设置,还应当将这一工作落实到各个辅导员、各个班主任身上。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具体的情况,在面对面沟通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不同学生专业性心理的辅导。
参考文献:
[1]从永柱.浅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
[2]秦喆.社会转型期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4(6).
[3]曾良仔.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J].商,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