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2016-05-14黄海燕
黄海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的各学科学习目标也有了相应提高。就初中语文学习目标而言,学生应充分体会作者语言的描述之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情导入、灵动辅助、知识迁移、思维碰撞四个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入理解的能力,从而真正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情画意 引导 重要性
语文之美在于它优美灵动的语言,以及欲语还休的情感表述。语文涵养的体现,就是通过那些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衬托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语文教学“诗情画意”的捕捉,促进学生体悟文章的内在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掌握灵动优美语言的同时,深层把握文章主题,领悟作者感情。
一、多彩导语,激情导入
语文教师应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投入语文课堂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想要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章角色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导语,比如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诗词、歌曲、名人、名言等,先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在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后,再开始课堂教学。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苏州园林》一文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去过巍峨的黄山,见过层层叠叠的云和奇峰奇石。”有的学生说:“我去过广袤的大草原,看过蓝天和万里绿地。”有的学生说:“我去过牡丹花城,看到了国花牡丹肆意开放的美。”接着,我问学生:“从‘亭台宇榭‘假山池沼‘奇石花木这几个词中你能想象出怎样的情境?能联想到什么地方?”学生纷纷表示:“亭台宇榭”和“假山池沼”让他们想象到了层层峦峦的屋檐下那蜿蜒曲折的小路、宫廷宇阙中的美丽花园、泉水叮咚、鸟语花香。我和学生带着诗情画意的情感再次学习了文章内容。
教师可引用一些与教材学习内容相关的导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用心,教学效果也会更加良好。
二、妙用电教,灵动辅助
现阶段素质教育对初中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还应以课堂知识为基础,触类旁通,多学习、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课堂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教学乐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量。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贝多芬传》一文时,没有直接让学生接触原文,而是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贝多芬弹奏的《命运》《悲怆》《月光曲》这三首音乐作品,学生深深地被乐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意志所震撼。他们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是与命运斗争的成功之乐。我和学生带着这种情感以高度的热情学习了教材内容,学生完全沉浸在对贝多芬命运悲苦的同情以及贝多芬敢于同命运做斗争的顽强精神当中。学生在学习《贝多芬传》一文时就能很快地理解贝多芬一生的不易,同时也对他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还能创作出那么动听的歌曲表示赞叹。学生带着这些感悟,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文章内容。
通过利用多媒体,学生聆听了贝多芬的音乐,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向往,更愿意了解贝多芬青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学生学习起来也格外用心。此外,学生不仅了解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更震撼于贝多芬与命运做斗争的顽强意志。
三、单元整合,知识迁移
语文课文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它的语言表达手法、思想感情表述、文章结构形式等都与别的课文有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将类似手法、类似结构、相似情感的文章汇总到一起,让学生以一个单元、一种类型进行学习,在学习一篇文章时能够迁移到别的知识点,既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复习了以往知识。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一文时,学生被文中父亲那蹒跚的背影所吸引,为那种没有理由的父爱而感动。这时,我让学生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描写亲情的文章,学生经过短暂回忆,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仍被那幅‘前边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边也是妈妈和儿子的画面所感动,这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描写亲情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游子吟》这篇文章,临行前穿上老母亲用针线密密麻麻缝制的衣服,饱含着满满的母爱。”我让学生回忆了自己记忆中的亲情后,又让学生结合《背影》一文对本单元的其他文章加以研究,如《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甜甜的泥土》等,让他们借助《背影》一文的表达手法及情感体验去阅读其他几篇文章,进而体会不同文章的思想情感及表现手法,做好知识迁移。
把类似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文章主旨、表达方法,还进行了知识迁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四、多元互动,思维碰撞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尤其希望教师能与自己多进行一些互动和交流。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情绪,多开展一些文章情境描述的讨论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一起感悟文章的诗情画意。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从小就要爱科学》一文时,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发明,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发明是‘电,它不仅能照亮黑夜,还能给很多电子产品充电,是电视、电脑等发明的基础。”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发明是‘飞机,它让我们人类即使没有翅膀也能飞过五湖四海,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发明是‘吸尘器,这样母亲就再也不用一直弯着腰擦地板了,对大人的身体好。”我对学生的想法都表示了鼓励和赞赏。我继续问学生:“你们长大以后想不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发明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学生纷纷表示很向往。在这种情境下,我与学生一起学习了《从小就要爱科学》这篇文章,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通过与学生展开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所想,理解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语文教学,必能提升教学效率,让师生关系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由此可见,语文课堂因“诗情画意”而灵动精彩,语文教学因“诗情画意”而迸发光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骆芳春.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J].初中语文,2008(12).
[2]雷根升.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最美[J].初中语文参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