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的成语教学
2016-05-14董方
董方
【摘 要】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跨文化教学。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兴趣之所在,却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适时有效地展开成语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会为词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中高级;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汉语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汉语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体现,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跨文化教学。要学好汉语,必须学习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同时,越是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越能在中高级阶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为将成语教学引入上外附中国际部中高级汉语课堂,2013学年第二学期,本人开设了《成语天下》拓展课。
一、课程说明
《成语天下》选用我校国际部自编教材,适合达到新HSK五级左右的中高级汉语水平外国学生开设。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课例的教学对象为我校国际部的12名来华留学生,他们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所掌握的汉字量大约在1500左右。这些学生大多都来自日本,所以他们平时很大程度上都用日语交流,相对来讲,其口语表达能力稍差。但是这些学生个性淳朴,学习态度端正,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在课上的任务活动中也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合作态度。
三、教学任务分析
根据我校国际部自编教材教学大纲,本课的教学任务为:
(1)了解《盲人摸象》的词汇与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成语内涵。
(2)用汉语改编该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
(3)提高学生对汉语、中国文化的兴趣,学生能用汉语思考、讨论、表达、交际。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事先将毛绒玩具藏在讲台里,请学生上讲台先摸后猜。由于学生对老师准备的东西并无预判,因此在“摸”和“猜”这两个过程很好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情绪。黑板出示本课关键字“摸”后,引入课文学习。
2.课文学习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四人一组,根据老师提供教学材料,小组讨论后完成相应任务。
盲人摸象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人牵着大象走过来,大声喊着:“大象来了,请让开一点儿!”一个盲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也说:“对,摸一摸就知道大象是什么样了。”牵大象的人把大象拴在树上,他们就去摸。
一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身体,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原来像①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大象跟② 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大象跟③ 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大象跟④ 一个样!”
四个盲人你争我吵,都说自己对,谁也不服谁。牵大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大象是什么样子呢?”
这个成语故事说明:
小组任务A: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填出①至④的内容。
小组任务B:理解成语内容,体会该成语的内涵。
小组任务C:故事接龙,复述《盲人摸象》。
3.跟踪评价
在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在教室内巡查,可使用“课堂表现观察记录表”(见表1)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观察的时候应该尽量观察注意到每个学生,避免注意力被表现活跃的学生所吸引而忽略其它学生的情况。
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课文学习后,教师对本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盲人摸象》蕴含的道理。本课布置作业为将《盲人摸象》课文改变为剧本,分组排练,下节课上表演。
五、课后反思
总体上,学生反应不错,配合度较高,小组讨论热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的成语是可以有故事可循的,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盲人摸象”、“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请君入瓮”等,这些成语的故事性非常强。如果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就不难理解成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运用故事讲解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成语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所以对中高年级的留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来感受成语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故事中的成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汉语则是一种发达、丰富的语言,而成语植根于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生生不息且枝繁叶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使外国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所教授的成语,有的来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来自民间传说等等,通过这些成语不仅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完整、透彻的思想内容,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兴趣之所在,却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成语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会为词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汉办编印,1996.
[5]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