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则制定与实行的落脚点
2016-04-18罗时燕
罗时燕
摘 要 在班级中制定学生一致同意的规则,不仅有利于教师管理班级,还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保障各项事务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若过分强调遵循规则,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班级规则的制定与实行既要考虑其合理性与原则性,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变通性,警惕班级建设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关键词 班级规则 班级管理 人文关怀 民主
一、制定班级规则的必要性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实现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是公众的地方,不是个人娱乐的场所,在班级中应更多地考虑公众利益而非个人得失。初中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公共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班级规则是班级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班级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班级规则的制定有利于班级管理。初中阶段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入班级、融入集体与社会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必然会带有自私心,常常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极少关注集体利益,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与同学产生摩擦与矛盾。此时建立学生一致同意的规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规则是学生自己通过“协商—决策”制定的,他们必定会倍加珍惜,尊重规则,按照规则办事。班级规则具有强制、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作用,使班级成员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合乎规则的行为,将会受到班级成员的一致好评,而违反和无视规则的行为将会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责。因此,良好的班级规则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与之相反,如果教师不注重班级规则建设,缺乏规范和约束,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都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惩治,班级将会陷入秩序混乱。
二、班级规则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班级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有利于班级管理,保障班级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但是过分强调遵循规则,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在当前的班级建设中也确实存在诸如班主任管得太多太严、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暴、师生和生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一切行为以班级规则和班级目标为导向、学生没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缺乏活力等问题。
人文关怀是师爱的体现,需要教师有宽容的胸怀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不能只用“成绩好坏”这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可能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还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有很多特长,比如体能素质好、具有音乐天赋、毛笔字写得好、英语口语能力强等等。作为教育者,既要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孩子,不贴标签,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行鼓励式教育。
当然,也有些老师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采用了一些不合理的方式,导致了班级缺乏人情味。例如,有的老师为了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动向,会特意安排几个“亲信”,班级中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马向老师报告。老师鼓励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会给班级带来不良的氛围。一方面会直接导致班级中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一旦被告状的学生知晓情况,定会引起冲突,甚至出现暴力斗殴事件。另外,学生经常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也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和有益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这种“侦查行为”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和交流,甚至关系紧张僵化。学生只有喜欢一个老师,才会喜欢一门学科,才会喜欢学习。如果老师只强调规则,缺乏人情味,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对规则视而不见甚至故意挑战规则、破坏规则。此时,老师以及老师的教育,不仅不会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与学生形成对立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 老师应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关怀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自信,融洽师生关系。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一个友爱团结、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三、班级规则的制定与实行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当让受教育者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是行动的号召,是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实践也证明,重视班级建设、制定班级规则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但若只注重规则,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势必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和谐团结,难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合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育对象是天真活泼的成长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学技巧,还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这也是民主与平等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如何做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还需要回到如何制定班级规则以及如何实行班级规则这两个问题上。
1.班级规则的制定要符合民主、协商的要求
制定班级规则的目的,是在遵循学生意愿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但是,规则的制定要讲求民主、明确、合理、可行。学生在建立班级规则中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班级成员共同讨论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立班级规则。另外,班级规则的内容不宜过多,应该按照规则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并附上破坏规则要接受的惩罚。班级规则要公布于教室内,让每一位学生都理解规则、了解规则以及了解伴随破坏规则所带来的结果。
2.班级规则的实行要讲求平等
学校制度一旦建立,必须人人执行。不仅仅是学生要执行规则,作为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譬如,要“保持课桌的整洁干净”这一班级规则,不仅要求学生要遵守,老师也应该遵守。然而,很多老师或者班主任只要求学生遵循规则,自己却对规则视而不见或者漠不关心。很多学生能做到“保持课桌整洁”,但有些老师的课桌却“脏乱不堪”,甚至定期让学生帮忙打扫。如果老师不仅能够参与规则的制定,还能与学生一起参与规则的实行,每天都请一名同学到办公室检查老师办公桌的整洁情况,长期下去,班级中的学生肯定会与老师一同养成遵守规则、爱护卫生、保持整洁的好习惯。
3.在追求规则的原则性的同时,还应关照个体发展的变通性
制定规则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约束学生,规则的存在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目的的。规则的制定与实行,在合乎理性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是否合乎人性。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A学生因为不想上课溜出去玩而旷课,是否应该受到惩罚?如果B学生是因为家中出了变故,情绪不好而没来上课,是否也应该受到惩罚?A同学和B同学是否应该按照班级规则,受到同等程度的惩罚?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便需要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学艺术,洞察学生没来上课的真实缘由,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规则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规则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规则实施检查,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
在班级规则的制定与实行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规则的合理性与原则性,还要考虑班级建设中的人文关怀。老师要和学生一同进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班集体中开心快乐地生活和学习。班级的一切组织管理,不仅需要严密的规则,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制度文化。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C.帕克.美国小学社会与公民教育[M].谢竹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伟,魏杰.班主任工作中的多与少[J].教学与管理,2006(5).
[3] 陈群. 透视人文关怀在幼儿园班级规则中的缺失[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 刘辉黎. 和谐班级建设中的人文关怀[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5] 李白燕. 班级建设目标与人文关怀研究[J]. 品牌:下半月,2015(2).
[6] 包铁华. 班级建设需要人文关怀[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7] 朱义英.班主任应加强人文关怀[J]. 新课程,201(5).
[8] 陈星旋. 班级建设要走向温暖和谐[J].江苏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