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04-1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宗 石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宗 石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5,P<0.05)。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用于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效果明显。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4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病死率最高的癌症疾病,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比例为19%[1],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2],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其早期诊断率较低。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化疗、生物治疗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中,但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并不能达到根治,手术仍是治疗肺癌较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就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60~75岁,平均(66.4± 2.1)岁,其中右侧肺癌21例,左侧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61~77岁,平均(66.6±2.3)岁,其中右侧肺癌20例,左侧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全身麻醉后于肋间做一20~25 cm切口,切除肺叶处肿瘤,后行淋巴结清扫并置入闭式胸腔引流管。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于7、8肋间偏左1 cm处做一切口,置入胸腔镜,对肿瘤位置及大小进行探查,并详细查看其是否存在转移现象;待确定肿瘤位置后,于肿瘤处外胸部行一4~5 cm切口,并于肩胛下取1.5~2.0 cm辅助操作切口,切除病变肺叶并行淋巴结清扫,术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胸腔。检查无出血及漏气情况后,置入闭式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 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血清CRP(mg/L)  IL-6(ng/L)对照组 35 8.2±2.5  20±3    57±4  118±12观察组 35  8.2±2.6  14±3    58±4  87±9 t值    0.587  5.338    0.923  8.308 P值    0.924  0.013    0.067  0.000

2.2 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引流管留置时间(d)术后镇痛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35 103±21 247±16 4.3±0.6 3.4±0.4 15.1±1.8观察组 35 108±21 162±14 2.2±0.5 1.8±0.4 8.1±1.2 t值    0.698  5.361  6.581  4.260  6.665 P值    0.874  0.011  0.005  0.021  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感染1例,血管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感染3例,血管粘连3例,肺部感染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9/3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5,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传统开胸手术是临床以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方法,其可有效清除肿瘤组织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临床实践表明[3-4],该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特别是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其本身机体免疫力较差,经由该种手术治疗,会进一步降低其机体抵抗力,可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质量,且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对手术治疗效果影响颇大。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为微创,在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中极具应用价值。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限制性问题,如适应证较难把握,同时由于胸腔镜操作技术难度较小,其并不能广泛应用于复杂手术中。且该种手术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其主要取决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临床经验。另有临床研究表明[5],在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缺乏有效止血方法,如果术中出现大量出血,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术前应积极准备开胸包,必要情况下可转行开胸手术治疗,以降低术中大出血的可能性。

血清CRP及IL-6均属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反映指标,在机体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6],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同血清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即机体受损越严重,血清CRP及IL-6水平则越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用于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包雪萍.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S2):238-238.

[2] 岳光成.苏文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4):116-117.

[3] 李运.直径大于5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与开胸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43(6):866-872.

[4] 蒋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20-124.

[5] 刘伦旭.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癌切除的初步探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5):387-389.

[6] 吴朝晖.老年肺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免疫代谢变化及3年复发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3(21):5340-5341.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52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