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4-18董世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护理

董世艳



综合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董世艳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综合护理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较高发病率[1]。在发生SAH 4~10 d后,易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是SAH的严重并发症。SAH患者中,迟发性脑出血并不常见,但其是导致患者伤残、病死的重要原因。DCI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脑血管痉挛。目前,临床治疗脑血管痉挛仍然缺乏有效方法[2],但配合有效护理,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就综合护理在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动脉瘤性SAH后DCI相关诊断标准,其中通过腰椎穿刺证实20例,CT证实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77岁,平均(57±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

12例,年龄35~79岁,平均(58±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遵医嘱指导、注意事项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颅内高压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与意识变化情况,帮助其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30°,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加速脑部血流回流,在患者体位变化过程中,要尽量将动作放缓,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应对患者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在急性期,应限制液体摄入量,防止脑水肿加重,并指导患者排便、咳嗽等,避免脑疝发生。

1.2.2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由于头痛症状严重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疼痛感受,以分散其注意力,并帮助其变换体位;按摩患者头部,嘱其深呼吸,呼气要缓慢;对于持续疼痛患者,指导患者屈髋、屈膝,放松肌肉,使其紧张性疼痛得以缓解[3]。如果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且无法缓解,需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或止痛剂,禁止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

1.2.3 用药护理 为了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保护脑组织,缓解脑水肿,根据脱药水使用剂量、时间等规定,应规范尼莫地平微量泵泵入时间,控制剂量在每小时2~5 ml内;采用<1.2 μm过滤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液体滴速,记录患者静脉输注状况,每小时监测1次瞳孔、呼吸、意识、血压以及心率。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受溶剂乙醇影响,单纯给予尼莫地平会严重刺激血管,加重患者头痛症状;尼莫地平属于脂溶性药物,在成品药剂中溶剂为乙醇,所以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乙醇过敏症状;应对输液速度进行严密观察,在首次用药2 h前,给予小剂量药物输注,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尼莫地平存在一定光敏感性,需要采用避光输液器。

1.2.4 心理护理 动脉瘤性SAH后DCI起病急,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复杂,头痛症状严重,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且易出现反复剧烈头痛的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轻生想法。此外,尼莫地平用药较频繁,其半衰期较短,整个疗程持续用药,患者耐受性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解释,使其心理顾虑得以消除;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以缓解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鼓励,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5分;好转:GOS评分为3~4分;加重:GOS评分为2分;病死:GOS评分为1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临床中,SAH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为DCI,其严重程度仅次于再出血,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病死。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为治疗SAH后DCI的有效药物,但部分患者使用尼莫地平后仍会发生DCI。由于缺少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对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多伴有严重头痛症状,起病急,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按摩,以缓解疼痛症状;临床护理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与意识变化,指导患者排便、咳嗽;观察患者心律、血压、心功能,由于尼莫地平具有扩血管作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且此病病程长,症状复杂,患者不良情绪较为突出,甚至会出现轻生想法,护理人员需采取适当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动脉瘤性SAH后DC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曹梦云,李燕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13(17):109-113.

[2] 郭小叶,魏艳,赵书敏,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19(20): 112-115.

[3] 郭晓菊,邢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主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124-127.

[4] 孙霄云,刘堃,罗俊生,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4):135-138.

[5] 王宝凤,姚艳丽.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5):147-15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7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护理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