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

2016-04-14夏慧石峥嵘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

夏慧,石峥嵘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

夏慧1,石峥嵘2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宋德发教授著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大学教学名师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融合了“理论研究”“个案探讨”和“实践运用”三个部分。本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又及时回归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研究,让研究和实践紧密相连,随时互动,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宋德发;大学教学;名师研究

高等教育,对于大学而言,大学教师是主体(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对大学教师而言,教学是主体;对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主体(当然课外教学也极为重要,尤其对研究生培养来说更是如此)。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得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言,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比科学研究逊色(没有好的本科生就不会有好的研究生)。因而,培养更多的教学名师是从学生到社会、从高校到国家的呼唤和要求。而要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教师自身的职业自觉外,还需要一个良性的制度去督促和引导,以及他人的经验去借鉴和学习。大学教学名师就是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可以给同行们树立典范的优秀教师,观察、体味和提炼他们的经验,无疑会为研究者自身,以及其他有志于献身大学教学事业的教师完善自我教育提供积极的参考。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宋德发教授所著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近日已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此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大学教学名师研究”(CIA100163)的最终研究成果,融合了“理论研究”“个案探讨”和“实践运用”三个部分。本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又及时回归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研究,让研究和实践紧密相连,随时互动,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将“大学教学名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真实的个案加以学理层面的探讨,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国外已有少数先例。美国学界是比较重视“大学教师”研究的。Ken Bain著的《如何成为最好的大学教师》(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对美国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进行了长达15年的观察研究,描绘了各种精彩教学的典范,揭示了卓越的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怎样持久而积极的影响。类似的著作还有Lea Luisa著的《杰出大学教师的教育行为模式》(UMI,1978),也是直接以“优秀的大学教师”为考察对象,从大量个案身上总结出“优秀大学教师”的各种特征。这两部专著可谓是“美国版”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还有诸多著作以广义上的“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侧重从理论上推导大学教师“应该怎样”,如《大学教师的技巧: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信任和回应》(Brookfield,Stephen,Jossey-Bass,2006)、《大学教师的教学艺术》(Vedanayagam,E.G.,Sterling Pub.Pvt.Ltd.,1988)、《为什么很多大学教师不能讲演:如何避免课堂信息传达能力的衰落》(Penner,Jon G.,C.C.Thomas,1984)、《大学教师和他们的问题》(Sinha,B.N.,Classical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1982)和《大学教师的教前准备》(Crary,Paulette W.,UMI,1970)等。这些论著无一例外地认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课堂教学,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能力。与美国学界相比,我国学界对大学教师本身的研究缺乏重视,尤其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掌握的资料中,姚利民著的《大学教师教学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张艳辉著的《课程与教学视野中的大学教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是为数不多的直接研究大学教学活动的论著;郭丽君著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文秉模等主编的《大学教师伦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年)等则探讨大学教师的管理和道德问题;刘利民主编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7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客观地收录了北京市300位教学名师的教学心得、寄语、名言和先进事迹摘录等资料,但并没有展开任何学理层面的研究。此外,陈列的论文《论大学教学名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从理论上概括出了大学教学名师的几个特点。总体而言,宋德发教授将“大学教学名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真实的个案加以学理层面的探讨,撰写出系统的学术专著,并系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尽管在国外已有少数先例,在国内尚属前沿,这无疑具有极其值得重视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可以跻身于世界大学教学研究学术前沿而毫无愧色。

为了深入研究大学教学名师,宋德发教授近年来深入名师课堂现场听课或者观看名师讲课视频,亲自访谈名师本人以及熟悉名师的人(学生和同事),研读名师的教案、教学心得、专业类著作和教学教育类著作,以及他人研究名师的相关资料,如访谈、论文、散文、传记等。在此基础上,发掘、整理名师们的教学事迹、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主张、理念),并加以借鉴和推广。作者研究大学教学名师,特别注重个案、注重经验、注重当下、注重实践。

《大学教学名师研究》全书逻辑缜密,体系周详。导论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现实观察,探寻了教学学术的提出背景,界定了教学学术的内涵,张扬了教学学术的意义,为本书写作的背景作了一个感性和理性并重的交代。第一章到第三章,均为“理论篇”。第一章主要梳理“大学教学名师”的概念,并对“大学教学名师”的类型作了一个科学细致的划分。第二章提炼和归纳了大学讲课名师(即大学名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对于有志做大学名嘴的同行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章主要提炼和归纳了大学培养研究生的名师(即大学名导)的三个基本特征。第四章到第十二章,均为“个案篇”。在我们看来,就指导具体的教学而言,研究个案比研究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性。但世界如此之大,大学教学名师很多,该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呢?为了让选择更加合情合理,作者预设了四条标准:一是真有水平的;二是在学生和同行中间有认可度的;三是作者已经非常了解的;四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按照这四条标准,第四章和第五章,作者以老北大的名师和西南联大的名师作为“过去的”大学教学名师的代表,根据文字回忆,着重“还原”他们的教学业绩与教育精神,为今日大学教师提供参照。第六章以哈佛大学最会讲课的教师迈克尔·桑德尔作为国外课堂教学名师的代表,重点探讨他的讲课艺术,以及对现实的启发。第七章以中国最会讲课的大学老师易中天作为中国课堂教学名师的代表,重点探讨他的讲课艺术,以及其成功的“秘诀”。第八章选择“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科技大学的吴广平教授作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兼备的大学教学名师的代表,重点探寻他教书育人的成就、方法和理念。第九章选择作者的同事、湘潭大学年轻的孙丰国副教授作为“课外教学名师”以及青年老师的代表,重点探寻他的课外教学艺术,并且借此讨论课外教学的价值与方法。第十章选择湘潭大学张铁夫先生作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名师,探寻他的研究生培养艺术。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选择湘潭大学周益春先生和四川大学曹顺庆先生分别作为培养理工科和文科博士生的名师,探寻他们的博士生培养之道。这些个案基本兼顾了过去的名师和当下的名师、国外的名师和国内的名师、本科教学名师和研究生培养名师、课堂教学名师和课外教学名师、文科名师和理工科名师、资深名师和青年名师、校内名师和校外名师等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名师的不同风采。

宋德发教授研究大学教学名师,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说是“目的”,是指通过自觉和真诚的研究,宣传了名师们的业绩,揭示了名师们的特点,提炼了名师们的精神;说是“手段”,是指通过研究名师提升了作者自我和他人的教学水平。换言之,该书作者研究大学教学名师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成果不仅仅体现为发表了论文,出版了专著,更体现为提升了研究者自身和有机会接触到该研究成果的其他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在研究本课题前,2009年宋德发教授就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和“湘潭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已经在教学领域崭露头角。主持本课题研究后,他取得的重要实践成果又有:1)在研究大学教学名师讲课特点的基础上,作者改革和完善了《外国文学》的教学理念,出版了专著《做一个受欢迎的外国文学老师——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2],受到外国文学界同行和高等教育界同行的一致好评[3]。2)通过研究名师,作者自身的讲课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主持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学选讲”(2014年10月)、教育部“精彩一课”“文学的功能”(2015年9月)、湘潭大学首批“教学示范课”“比较文学”(2014年9月),主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比较文学”(2013年12月,季水河教授主持,共32讲,宋德发教授主讲其中10讲),研究者本人已经成为大学教学名师。3)作者近年来应北京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湖南省图书馆、上海田园高级中学、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等众多高校、企业、中学的邀请,做文学、教育和励志方面的学术报告数十场。4)作者近年来应湖南省教育厅、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等众多机关、高校和团体的邀请,做“教学学术”报告或者上示范课数十场。5)部分阶段性成果《文学名师谈教学》[4]《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5]《大学的痛与梦——宋德发教育随笔》[6]《用整个的心做大学老师》[7]等系列著作和《西南联大名师教书育人述略》[8]《老北大名师们的教书育人》[9]《如何成为“魅力四射”的大学老师?》[10]《如何化解科研与教学的矛盾》[11]《研究生导师要做的十件事》[12]《好导师的三种风格》[13]《非名牌大学如何培养出名牌博士?》[14]《西方文学欣赏课教学心得》[15]《大学教师职业的本质与精神》[16]《呼唤“微观教学学”》[17]《“元典教学”仅仅是理想吗?》[18]《元典教学的价值与困境》[19]《论大学教师的身份危机》[20]等系列论文以“大学教学名师研究及其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题,荣获第十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全省312项获奖成果中,唯一一项完全独立完成的成果,2012年)和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彭安湘博士[21]、何云波教授[22]先后在《云梦学刊》《现代大学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书评,对《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书作了高度评价。

《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的第十三到十八章,均为“实践篇”,作者宋德发教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系统总结了自己研究大学教学名师所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进步。第十三章主要阐述了作者研究名师之后所形成的讲授观;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名师(主要是沈从文)后自己是如何在写作课教学过程中推行更合理有效的课外教学的;第十五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名师后自己是如何录制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第十六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名师后自己是如何申报教育部“精彩一课”的;第十七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名师后自己是如何为同行们上公开示范课的;第十八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名师后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演讲来推广自己的研究心得的。

总之,《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的作者宋德发教授研究大学教学名师,学习大学教学名师,不仅在大学教学名师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将大学教学名师的成功经验直接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立竿见影,在大学教学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充满魅力的大学教学名师,成为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就是他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可喜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德发.大学教学名师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

[2] 宋德发.做一个受欢迎的外国文学老师——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3] 蒋露.一个受欢迎的外国文学老师——读宋德发博士著《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C]//吴广平.文学教育新视野.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430-431.

[4] 宋德发.文学名师谈教学[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

[5] 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

[6] 宋德发.大学的痛与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7] 宋德发.用整个的心做大学老师[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

[8] 宋德发,仇晓.西南联大名师教书育人述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2):72-78.

[9] 宋德发,李奕.老北大名师们的教书育人——以《负暄琐话》和《负暄续话》为考察中心[J].现代大学教育,2014(2):30-35.

[10] 宋德发,谭娟.如何成为“魅力四射”的大学老师?——“三喜牌教授”吴广平访谈录[J].当代教育论坛,2013(4):56-61.

[11] 宋德发,任钰琳.如何化解科研与教学的矛盾——从易中天的科研转型谈起[J].云梦学刊,2013(3):134-139.

[12] 宋德发.研究生导师要做的十件事——以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13-16.

[13] 宋德发.好导师的三种风格[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15-18.

[14] 宋德发.非名牌大学如何培养出名牌博士?——周益春教授的博士生培养之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5-9.

[15] 宋德发.西方文学欣赏课教学心得——申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背后的故事[J].郑州师范教育,2014(6):45-49.

[16] 王浪,宋德发.大学教师职业的本质与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J].职教通讯,2014(16):5-8.

[17] 宋德发,张瑞瑶.呼唤“微观教学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7):17-19.

[18] 宋德发.“元典教学”仅仅是理想吗?——从《中外打通,培养高素质学生》一文谈起[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48-49.

[19] 宋德发.元典教学的价值与困境[J].现代大学教育,2010(2):35-38.

[20] 宋德发,李林静.论大学教师的身份危机[J].理工高教研究,2008(6):50-53.

[21] 彭安湘.“讲坛春暖杏花香”:一部“讲授学”力作——评宋德发著《如何走上大学讲台》[J].云梦学刊,2014(4):156-157.

[22] 何云波,庄美兰.大学老师,你为什么还不下岗?——读宋德发著《如何走上大学讲台》[J].现代大学教育,2015(1):27-29.

(责任校对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56

收稿日期:20151130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J13202)

作者简介:夏慧(1993-),女,湖南常宁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169-04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中、德两国大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
论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
吴有训大学教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