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
2016-08-23王建
王建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帮助明确接下来应当努力优化的方向。其次重点探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的有效方法,从教育内容优化预计价值取向确定两方面进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
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空闲时间相对较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否积极健康,因此受到大学教育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形式上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弊端。目标设定阶段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探讨,导致落实困难现象发生。教育任务开展形式中理论居多,一些复杂的思想政治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学习阶段的参与兴趣逐渐丧失,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问题。大学生注重独立思想的体现,在学习与生活中也会融入很多个人看法,但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引导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特征,而是采取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没有将思想政治真正融入生活中。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化
思想政治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较难度相当,但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十分简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深入探究有效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开展形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其中问题会更加严重。教学方法简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落实的重要原因。部分大学中,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初期能够形成管理计划,但在落实阶段缺乏有力的监管很难确保教学环节得到学生的参与支持。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完善,结合教学任务开展阶段遇到的阻碍进行规划调整。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
1.价值取向人本化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观察在基层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这样进行的教育计划更贴近真实情况。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实现更理想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获得理解与支持,会很自然地配合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实现高效教学计划。大学生即思想政治面对的群体,同时是主体,个人思想意识进步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理论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生活化方向进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要尊重这一差异性,并对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避免出现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其创造潜质,把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教育内容生活化
最后是教育内容的优化设定,要考虑是否使学生充分理解,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向更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生活化目标实现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内容,引入更多真实的案例,避免出现复杂的理论性知识,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仅充满生命力,而且充满活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千姿百态,在空间上立体多维,涵盖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物理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的网络生活,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等等。
在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其覆盖领域往往把这样广阔的空间“窄化”了,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降低。我们必须树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德育理念,坚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物理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体做到生活化,即教育内容要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一,从生活中取材,就是尽量避免直接向大学生传授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也不应该不顾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理想教育,而是用大学生身处其中的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进而催生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其二,从生活中取材,就是尽可能让非日常生活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教育。我们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深入研究,应尽可能让非日常生活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融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三,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既要重点宣讲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做人的道理与行事规则。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可感、可知、可践。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唱读讲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型范式[J].民族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