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2016-04-13闫楷汶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解决教学能力特殊教育

闫楷汶(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闫楷汶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特教教师教学质量,关系到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而目前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还存有教育教学理念滞后、师资培训缺乏系统性、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不足。为解决这些不足,提升其教学能力应从积极更新并吸收特教新理念、积极开展职前职后一体化、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能力;不足;解决

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特教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关系到特殊儿童能否获得适宜的教育使其健康成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日2016)》也提到:“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众所周知,教学能力关乎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进而也关乎到特殊教育质量。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等为基本理念,对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这些导致了不能满足特殊教育的日益需求。因此,对于特殊教育而言,一方面要吸收更多的人才进入特教领域以减轻特教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特教教师质量,尤其是教学能力方面。

一、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概述

(一)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各类特殊学校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也包括在普通学校中承担附设的各类特殊班教育教学的老师,以及承担随班就读辅导的老师。[1]众所周知,教学能力是能力的下属概念,其概念的界定既要考虑到能力的本质,又要结合教师专业和教学岗位性质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能力相较于其他能力方面尤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它是“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体”[2]。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为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它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核心支柱。而特殊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它是以特殊儿童为教育对象,其教育教学活动难度大。作为承担教育教学责任的特教教师,除了掌握与具备普通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外,还要掌握“关于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医学、康复、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对残疾儿童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评估及教育、康复等更为综合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特殊教育能力”[3]。结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综合起来说,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是指在特殊学校任职的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为保证教育教学的效用性,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其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和促进特殊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运用正确而有效的管理策略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为特殊学生制作和提供教辅具等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等;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运用评估工具与方法恰当的综合评估特殊学生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同时也能设计主题鲜明且丰富的群体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正确使用普通话与手语、盲语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能够妥善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激励与评价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位学生进步,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运用合适的沟通策略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同时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等;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指特教教师能针对特教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并撰写教研论文与反思日记,同时也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能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有活力的要素,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关系到教师能力发展,也关系到特殊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是深入贯彻《专业标准》的硬性要求,是我国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迎合全纳教育的必然要求。

1.深入贯彻《专业标准》的硬性要求。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专业标准》里体现了“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等理念,主张以学生为本,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兼顾开发潜能与缺陷补偿两个方面,以便增强残疾学生社会生活能力,而这些理念对特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更加全面的要求。因此,特教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化对其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教学的效用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横向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辅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纵向形成学前、小学、初高中、职高等较为完备的教育系统。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在校人数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将近3万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也提及:“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由此可知,我国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数量会逐年增加。因此,特殊教育蓬勃发展,需要更多人才进入特教领域来充实特教师资队伍,但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特教教师的质量是由教师能力集中体现的,而作为教师能力的核心部分,教学能力也是体现特教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最重要因素。

3.迎合全纳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世界特殊教育大会第一次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展对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国外对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丰富成果,全纳教育从只关注特殊教育,到关注普通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从只针对特殊儿童,到接纳所有学生,注重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使所有的儿童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有的学者对全纳教育在我国发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分为三个阶段: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全纳教育;以特殊学校为主要形式的全纳教育;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全纳教育。[4]由此看出,全纳教育理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也会对特教教师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尤其教学能力。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是提升其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题中之义,也是迎合全纳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当今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滞后,这就导致特教教师在现今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完全照搬普通教育那一套教育理论来应对特殊教育的情况。众所周知,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残疾儿童,对其教育存在极大的复杂性、多样性,这些无疑给特教教师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残疾学生,特教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要突出学生主体,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同时注重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分不开,需要它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进而提升特教教师能力。而当今特教领域,仍存在着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理念,缺乏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吸收,这必然会使得残疾学生得不到适宜的教育,进而影响到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

(二)师资培训缺乏系统性。我国特教师资培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职前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它是成为准特教教师的基本条件;职后培训注重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线特教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缺乏系统性,特教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缺乏一体化。也就是说,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两者缺乏有效沟通,缺乏对接性、顺延性。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在管理上存在关系分离与统筹主体的缺失。再者,特殊教育职后培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特殊教育属于教育行政和残联两个部门管理,而两者所管理的领域又有所不同,这种管理上的分配方式导致了职后培训的诸多问题。另外,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与内容不完善,讲授方法、评价不合理等因素对特教师资培训也有影响。因此,缺乏师资培训系统性,导致了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受到影响。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考核激励机制起着动力作用,促使特教教师为自身利益而对教学能力加以重视。然而,特教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在考核激励方面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实效性差和激励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教育和培训效果较差,从而造成特教教师对考核激励的不重视,这也使得特教教师教学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另外,对特教教师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众所周知,特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他们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个性特征,其教育难度比普通学生要大很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教教师对教育对象要兼顾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两个方面,要兼顾到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这就使得特教教师的科研量受到一定限制。而有些学校又比较注重科研量,这就对特教教师而言有很大不利。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健全和评价结果使用不恰当等问题。

(四)教师自身问题。处于现实世界之中,特教教师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否起作用关键在其自身。相比所承担的工作,特教教师比普通教师的待遇偏低。自从设立特殊津贴以来,15%的配发比例一直在沿用,相比经济发展而言,其基本上失去了鼓励性质。即便这样,也有许多地方不能很好地贯彻这项规定。马斯洛认为,人只有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特教教师有各自家庭,需要一定物质来保证家人的生活,而待遇低问题会时刻困扰到他们,对教学质量会有所影响。面对残疾类型多样的教育对象,特教教师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且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他们在心理健康状况难免会出现问题。商秀梅等人调查研究了重庆市、石家庄市的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果发现,特教教师群体有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比较高,且焦虑、恐惧问题较为突出。[5]另外,大部分特教教师阅读专业书籍状况不容乐观,缺乏积极主动阅读兴趣。因此,待遇偏低和心理问题两方面会分散特教教师精力,缺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对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些思考

(一)积极更新并吸收特教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使残疾学生得到适宜的教育来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需要涉及到多方因素,但先进教育理念起着统筹指导的作用。对于特教教师而言,在教育理念方面,既要突出特殊教育之“特”,如“全纳教育”等,又要吸收普通教育的先进理念,如“生本理念”和“全面发展观”。因此,特教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反思来吸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深化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同时,重视特殊学生知识的吸收与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他们品德的培养,从而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面对复杂性、多样性的教育对象,相比普教教师,特教教师更需要新理念与专业能力来应对他们的工作。而提升教学能力与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更新并吸收特教新理念,当然也包括普教先进理念。特教教师只有积极更新并吸收特教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实践的循环来提升教学能力,进而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二)积极开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提升特教教师教育的效用性。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即职前教育、上岗适应教育和在职提高为一体,使各阶段相互衔接,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6]对于我国而言,随着特殊教育的大力发展,社会各界对特教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在迫切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来积极开展教师教育一体化,加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效衔接。职前职后一体化可从理念、机制和实效等三个方面开展。要制定职前职后共同的目标即“应以培养知识基础较为宽厚、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职业适应面较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特殊教育教师为根本宗旨”[7]。以此为目标,对特教教师教育优化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促使教育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部门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并通过对特教教师培训机构整合来共享资源,另外,要将特教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与其专业相对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途径来提高特殊教育实效,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

(三)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特教教师教学热情。除了更新先进理念、教师教育一体化,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还需要对特教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优化。目前,我国特教教师在职培训的考核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考察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评价方式主要以考勤和笔试并且一般采用总结性评价,这样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考核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校外培训要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在考核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与效用性,合理有效利用考核评价结果来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校内考核,要丰富考核评价主体,即要有校长、同事、学生及家长、教师本人,保障考核评价的公平性,要注重切实考虑到特教教师的特殊性,以教学为本,辅之科研,另外,要重视考核评价结果与反馈,把考核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外出培训、评优评先等相挂钩,提高特教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使其成为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长效动力。

(四)注重特教教师自身,促进其自主发展。众所周知,外部条件须通过内部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只有特教教师自身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才能使其他外部因素调动起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规定:“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政协委员孙义军提出的《关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津贴的建议》中建议:对特教学校教师的特教津贴15%提高到30%,本次增加的津贴不列入基本工资。新增加的15%列入绩效工资,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使在岗位工作的教师享受30%的特教津贴。大幅度提高并保障特教津贴的足额发放,同时对特教教师的特教津贴免收个人所得税,这样才能使广大一线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另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立包括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特教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此外,特殊学校要购置相关专业书刊,而教师要积极自主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也可以采用集中阅读与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优化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并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明平,赵斌.《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特教教师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5(7):13.

[2]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6.

[3]甘开鹏,郑秀娟.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1.

[4]甘昭良,王梅,颜兰.全纳教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昆明学院学报,2009(5):75-78.

[5]商秀梅,李高明.6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5).

[6]李君英.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14—115.

[7]丁勇.专业化:特殊教师教育目标和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06(3):7-10.

[责任编辑郑丽娟]

作者简介:闫楷汶(1985-),男,河南商丘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5-10-07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01-0127-04

猜你喜欢

解决教学能力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