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2016-04-13徐雪梅
徐雪梅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徐雪梅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制度构成的整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治理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有制度自信,更要有制度自觉;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有好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审时度势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涵义
了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涵义,首先要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总目标。这个目标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改革的目的,指出了改革要达到的结果,体现了党对改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去我们提出的改革目标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领域,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使改革的目标不再是分散的、单方面的,而是将这一切纳入整体之中,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分析、系统的改革,增进各个领域改革之间的统一性、协调性、科学性,实现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各项制度之间相互协调、互相联系,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系统完备的体系。
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原因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历38年的改革,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充分显示出改革的成功。但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领域的互动性、关联性明显增强。改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所牵涉到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在改革进程中如何统筹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如何更加合理地关切各方利益群体的要求,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风险和挑战不可避免。
改革初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改革,今天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仅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已经难以驾驭现在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经过三十五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2]面对这样的形势,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强有力的措施,勇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定型。
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巨变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带来利益需求的多样化,涉及到的利益结构更加错综复杂。如何处理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这同样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改革过程中不仅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有“顶层设计”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主政治更加健全,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的安定和谐以及生态的良性发展。
(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对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具有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全新的道路,我们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探索出来的。改革开放后对各项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完善使我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的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性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我们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4]这些问题表现为:法制不健全,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群众政治参与意识不高;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领导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5]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要通过制度来协调社会上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通过制度机制将多元化的利益需求纳入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之中,防止矛盾的极端化。同时通过制度实现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同等的机会,追求自身的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真正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良好互动,以个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让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空间与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分析
(一)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有制度自信,更要有制度自觉
1.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有制度自信
一直以来,很多人习惯用西方的制度模式来衡量中国的制度,用西方的国家治理理论来评价中国的制度建构,脱离中国实际、中国国情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已经表明:不顾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洋务运动如此,戊戌变法如此,辛亥革命也是如此。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有34个省级行政区,2800多个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处于不同的发展的阶段,有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更有发展缓慢的内陆地带,发展差距大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不同的社会阶层会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诉求和不同的利益需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适合中国的国情,解决中国的问题。
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对中国的制度具有极大的自信。之所以拥有这种自信,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在于它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在于它有能力解决中国在实现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
2.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有制度自觉
尽管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在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实践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因为有制度自信,才有改革的勇气;因为有制度自觉,才有改革的动力。知道自身的不足在哪里,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会不断完善。
(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1.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国家制度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是全面系统的改进,不是零碎的敲打和碎片化的修补。
经济上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治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加强人民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文化上要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建设上要改进治理方式,建设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增加社会发展的活力,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生态上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2.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中华民族历经漫长的历史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势,在发展中可以集他人之长为己所用。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要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制度。中国的很多制度就借鉴了国外优秀经验,如在权力监督方面,就借鉴了西方的权力监督制度,引入了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在社会管理中,增加公民的参与,等等。通过学习与借鉴并赋予中国特色,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在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中有很多好的经验,也会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可供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当有博采众长的胆识与勇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中国实际,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是不可动摇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7]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改革的方向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始终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通过改革,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2][4][5][6][8]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141.29.25.25.21.
[3][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41.
(责任编辑:王友才)
A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Xu Xuemei
Abstract: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is the centralized reflection of state institution. It is consisted of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tc.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and realizing“Chinese drea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our governance system to be reformed and improved.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ighly relies on system trust and consciousness, adherenc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system trust;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徐雪梅(198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03-0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2—0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