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研究
2016-04-13刘赞杰王政葛永胜卢飞刘光庆李兴龙
刘赞杰,王政,葛永胜,卢飞,刘光庆,李兴龙
(山东省总工会,山东济南25000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研究
刘赞杰,王政,葛永胜,卢飞,刘光庆,李兴龙
(山东省总工会,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工会十四大以来,我省工会把“加强、改进、提高”作为工作总基调,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当前,我省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加强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三是基层基础薄弱问题有待解决;四是作风建设有待改进;五是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把正方向、强化引领,切实把广大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三是进一步突出维权、强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生机活力。五是进一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工会十四大;工会工作思路;职工权益;工会凝聚力
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相继出台文件、召开会议,就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之后,省委迅速启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委《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全总调研组也就起草实施方案来我省开展了专题调研。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省总工会先后参与了省委《实施意见》起草、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筹备相关工作。为此,省总工会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先后开展了多轮专题调研,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的意见。在深入调研、梳理问题、汇总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提交调研报告、参与起草文件、参加座谈汇报、征求意见反馈、当面沟通协商等方式,向省委文件起草组提出了意见建议,许多建议被采纳并写入省委《实施意见》和会议文件。
省总工会课题组根据多轮调研掌握的情况,总结近年来特别是省工会十四大以来我省工会工作取得的突破和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总部署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并与制定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实施方案》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加强、改进、提高”是近年来特别是省工会十四大以来我省工会工作的总基调
中央《意见》强调,“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在今年五一前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加强、改进、提高,既是中央对群团工作、对工会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是近年来我省工会工作的总基调。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在党委加强领导、各方重视支持上。早在2009年,省委就率先召开了全省群团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的意见》。据调研了解,2009年以来,有11个市、131个县(市区)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有11个市就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下发了意见,其中,临沂、淄博、潍坊、莱芜、威海等市还就加强工会工作专门下发了意见。党委不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支持工会工作,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完善领导体制;二是健全保障机制。
(二)体现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双为”理念上。2013年召开的省工会十四大,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确立了“一三五”的工作思路,即:把握“一个主题”(把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一工会工作的时代主题),突出“三项服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建设“五型工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活力型、务实型工会)。这一工作思路,与中央提出的群团工作时代主题和破除“四化”、增强“三性”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随后,省总工会又鲜明提出了“为职工群众维权、为改革发展添力”的“双为”理念。这一工作理念完全符合习总书记这一指示要求,体现了服务大局与服务职工的有机统一。
(三)体现在把握职工需求、强化普惠服务上。坚持职工需求导向,树立公平普惠理念,在突出劳模、困难职工“两头”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普通职工群众这个“大头”,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群众,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工会五级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二是工会“惠员工程”启动实施;三是“四季服务”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发展。
(四)体现在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上。近年来,省总工会积极回应基层期待和职工诉求,以敢啃“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以破除阻碍、补足短板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一是着力破解乡镇(街道)工会“无人办事、无钱办事”问题;二是着力破解省级以下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断层、覆盖领域狭窄、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三是着力破解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基础薄弱、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五)体现在倡导创先争优、培植亮点品牌上。坚持以职工为主体、以先进为标杆、以一流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为抓手,指导和推动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大力培植工作亮点、打造特色品牌。一是打造引领职工创新创业的品牌;二是打造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品牌;三是打造职工素质提升的品牌;四是打造基层协商民主的品牌。(六)体现在改进工作作风、务求工作实效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省总工会着重强化了三项措施: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二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面对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和职工需求带来的新情况、新任务,对照中央和省委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省工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强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不够丰富、手段不够有效,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职工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入脑入心的教育引导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浮在表面、难以深入,开展活动侧重娱乐性的多,考虑政治导向、政治效果少,大张旗鼓地讲党的领导、讲理想信念、讲共同目标做得更是不够。对新媒体工作的研究、推进力度不够,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网上工作,建网用网占网工作需要加强。
(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从工作布局看,工会工作战线拉得过长,维权主业不突出,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维权机制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参与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没有真正运作起来,维权合力没有充分汇聚,已有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大多停留在制度和文件层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维权手段看,习惯于靠领导批示和协调来解决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工会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从工作成效看,还不能全面准确把握职工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缺乏精准、对路的服务;普惠制服务的覆盖面、受益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效果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基层基础薄弱问题有待解决。随着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工会组织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领域新阶层中,还存在大量没有覆盖的盲区和“飞地”;工作力量分布呈倒金字塔形,基层缺编制、缺经费、缺工作人员现象普遍,“头重脚轻”、基础不牢。具体讲,一是企业工会活力不足。对企业工会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部分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虽然成立了工会组织,但活动开展不经常,作用发挥不充分,形同虚设,成为“牌子工会”、“空壳工会”。部分国有企业借改革改制之机,撤销、合并工会机构,缩减专职工会干部,企业工会被弱化现象比较突出。二是乡镇(街道)工会难题较多。乡镇(街道)工会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基层阵地,对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乡镇(街道)机构、编制未将工会纳入其中,乡镇(街道)工会“没户头、缺人员、少经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开展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三是县级工会力量薄弱。目前,我省县级工会行政编制平均只有六个,还要经常被抽调参与重点项目、驻点包村等党政中心工作,人员不足,力量分散。
(五)作风建设有待改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群团组织“四化”现象,在工会组织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讲,“机关化”主要表现为:离基层远、离群众远,对职工群众所想所盼不了解、不热心、不用心;组织活动在工会内部自我循环,热在机关、冷在基层,热在上头、冷在下头,热在干部、冷在职工;下基层接触地方党政干部和下级工会干部多、深入一线接触职工群众少。“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同行政部门重合或雷同,习惯于用会议来动员职工群众、用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用文件传真来发号施令、用简报文章来反映成绩、用台账报表来实施检查。“贵族化”主要表现为:没有把握好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在确定委员、代表人选和表彰先进时,存在追求“高大上”、普通职工群众代表比例小;部分工会干部喜欢同有权、有钱、有名的人打得火热,很少同普通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娱乐化”主要表现为:开展工作过分依赖娱乐活动,开展活动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场面不计效果,活动开展前雷声阵阵、活动开展时轰轰烈烈、活动开展后冷冷清清;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对网络空间不适应;在职工群众兴趣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小众化,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的新形势下,仍然习惯于自上而下泛泛发号召、提要求,难以满足不同职工群体个性化需求。
(五)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基层工会力量不足、工会干部兼职过多,工作有时疲于应付。二是地方工会主席同级副职配备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目前,全省仍有一个市44个县的工会主席没有按同级副职配备。三是工会干部录用、干部管理同行政部门雷同,没有工会组织自身特点,人员交流困难,进多出少,长期体内循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亟需优化,活力亟待增强,个别地方甚至把工会作为干部退休前的过渡岗位来安排。四是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工会干部虽然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但缺少干成事的能力和方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亟需提高。五是工会干部的入口渠道单一,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工会干部从“学校门”直接进入“机关门”,没有基层尤其是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真正“知职工、懂职工、爱职工”的干部不多。面对依法维权的迫切任务,工会干部队伍中普遍缺乏精通法律知识、善于沟通协商的专门人才。六是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规模需要扩大、内容需要丰富、层次需要提高、效果需要改进。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亿万职工劳动、创造的积极性,这就对党的职工群众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和省委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工运事业的发展迎来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应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工会实际,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培植新亮点,努力开创全省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把正方向、强化引领,切实把广大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群团组织来说,谁能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谁的工作就是做得好,反之就是做得不好。这个标准必须在群团工作中牢固树立起来,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更不能淡化和遗忘”。各级工会组织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要求,自觉把坚定的政治性转化为旗帜鲜明的工作主题,加强思想引领,及时把党的主张和意志变为职工群众自觉行动,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与职工群众思想情感的契合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凝聚共识。加强正面教育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工会各项活动,善于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通过务实管用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齐鲁优秀文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四德”教育,积极开展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创建和命名活动。进一步打造“齐鲁文化大道”文化品牌,深化职工群众性文化主题活动,自觉把党的领导、理想信念、共同目标融入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带动职工的思想行为。加快工会网上工作阵地建设,打造工会系统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平台,占领网络空间,形成网络宣传声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继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齐鲁最美职工”选树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讲劳模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劳模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农村)活动,让群众零距离认识和感受劳模精神。改进劳模培养和选树工作,把选树劳模的过程变成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过程,积极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让劳模精神感召和带动广大职工用劳动和创造托起中国梦。
三是汇聚支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加大对涉及职工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职工关注问题的权威解读,教育引导职工做改革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充分发挥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诉求,重点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企事业单位改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广大职工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更加坚定地成为党执政的坚定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二)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会工作的主线,也是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目标要求,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抓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争做时代的先锋。
一是引导广大职工争当稳增长促转型主力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施“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导职工群众勤奋劳动、敬业奉献、岗位建功,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中展现新作为;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和“企业牵手班组共建”等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探索新路径;深化重点工程立功竞赛等活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添新动力;深化职工节约环保行动,开展节能减排竞赛,共建美丽山东,促进永续发展。
二是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完善和落实支持职工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培植和塑造职工创新创业品牌,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规范提升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达到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场地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创新成果“六有”目标,带动更多职工在创新创造的大潮中出成果、显身手。深化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健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奖励、展示、交流、转化制度,使职工技术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进一步深化“工友创业”行动,扎实推进“工友创业园”建设,稳步扩大小额贷(借)款规模,激励更多职工实现创业、稳定就业。
三是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配合政府和企业建立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督促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整合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山东省职工网上学习系统、职工大讲堂等学习平台作用,使广大职工利用这些平台汲取营养,提升素质,成长成才。围绕我省重点发展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扩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规模,不断提高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畅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快速通道。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配合协作,推动完善职工技能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发展模式,使更多的职工通过技能竞赛提升技能等级。
四是持续推进“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活动深化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意见》,把这项活动作为我省工会一项品牌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健全有利于职工参与、支持、监督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每年都应确定主题、集中时间,扎实有效地开展“查保促”活动集中行动,推动群众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全员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扩大“安康杯”竞赛覆盖范围。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创建活动,促进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参与群众性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进一步突出维权、强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的大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哪里的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群团组织就要站出来说话。贯彻习总书记指示,工会组织必须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紧紧抓住服务职工群众这条生命线,聚焦主业,强化措施,增强效果,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
一是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坚持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充分反映和表达职工诉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的调研、论证和制定。推动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产业工会与相应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涉及职工的重大决策中提出工会的意见主张。积极推动并参与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定期对涉及职工群众权益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监察和视察。积极参与立法,推动完善地方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等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职工群众意见,提高源头参与水平。
二是着力提高依法维权水平。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理念,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和工会法的监督检查,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制度和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公开谴责制度,促进依法纠正和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联动机制,重点推动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积极推动制定行业性、区域性劳动标准,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加快建设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规范集体协商要约,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推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依法保障广大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加强工会专业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工会律师队伍,为开展依法维权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定期排查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通过日常调研、舆情监测、信访反馈、12351热线和劳动争议调解预警等渠道,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警预防。继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和谐劳动关系的层次和内涵。建立健全县以上地方工会与同级人社、公安、企联、工商联等部门沟通机制,共同监测可能引发劳动关系重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网络舆情搜集分析和引导。积极配合党政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和涉及职工的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通过建立组织、工作指导、服务帮助等方式,引导和促进相关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使工会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成为党联系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渠道。
四是健全完善职工服务网络。按照“会、站、家”一体化思路,努力打造救助、维权、服务一体化综合性工会服务平台。在集中抓好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服务网络向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延伸,切实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县工会建设网上职工服务中心,实现网上网下无缝覆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为职工群众提供全天候、多元化、一站式服务。创新服务理念,鼓励通过项目招聘、服务外包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为职工提供专业化、高水平服务。
五是深入实施工会“惠员工程”。加快推进“工会会员服务卡”发放工作,整合优化资源,规范高效运作,确保会员受益,使“工会会员服务卡”真正成为工会与会员的“连心卡”、普惠全体会员的“爱心卡”。稳步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鼓励各地工会结合实际,坚持职工自愿原则,采取依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与专业保险机构合办、自主开展、建立爱心互助基金等多种方式开展这项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规范健康发展,真正让参保职工得到实惠,推动破解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按照精准服务、供需对路的原则,创新思路理念,整合用好资源,持续推动“四季服务”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发展,努力把工会工作的这一传统品牌做大做强,让广大职工更满意,让社会各界更认可。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农民工就业创业、欠薪整治等工作,推动农民工均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生机活力
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始终把扩大组织覆盖、提高建会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为基础,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保障,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为目标,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凝聚到党的周围。
一是加强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创新工会组建的方法。在建会理念上,从依靠老板建会转变到依法建会、依靠职工建会,增强组建工会和职工入会的法律约束力、推动力和自觉性。在建会重点上,立体化、多层面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重点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家庭服务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会组建工作,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产业、新业态的覆盖面,探索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尤其要抓好农民工入会工作,通过开展“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认真贯彻省委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有关规定,推动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人员纳入行政编制,现有编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争取党委在县(市、区)域内同一层级总量内调剂解决;乡镇(街道)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兼任的,推动配备专职副主席。认真落实省总工会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一意见两办法”,下大力气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会职责定位不清、人员配备不齐、经费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加快提高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规范化水平。
三是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六有”工会建设。以“双亮、双争、双述、双评”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职工之家”建设。稳妥推进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程序环节,确保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职工群众信赖的干部选拔上来。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工会干部保障待遇,增强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及职业荣誉感。切实纠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中撤销工会或将工会合并到党群工作部门的现象。
四是加强县级和产业工会工作。加强对县级工会现状的研究,推动配强领导班子、建好干部队伍,加大支持力度、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工作创新、提升工作水平,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和完善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加快健全市、县两级产业(行业)工会组织体系。支持产业工会开展符合产业特点、体现行业特色的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强化经费保障。产业工会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对产业发展、职工诉求、权益保障等情况的调研,主动参与本产业(行业)政策和劳动标准、工资福利政策的研究制定,指导和推动行业集体合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实现突破,切实维护好产业(行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自我革新勇气,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着眼于满足基层和职工群众需求,认真研究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统筹谋划、积极探索,推动工会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工会领导机关机构设置,改进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减少中间层次,更好适应基层和职工群众工作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服务,建立完善职工群众评议工会干部、评价工会工作和下级工会评价上级工会工作制度。强化创新意识,大力倡导“创新人人可为、改善即是创新”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时代,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做好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强化创先争优,大力培植工作亮点,打造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工会特色、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的工会工作品牌。
二是健全依靠职工会员推进工作机制。尊重会员主体地位,依靠会员开展工作,基层工会涉及会员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其工作计划、重大活动、经费收支要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评价监督。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让职工群众当主角,吸引更多职工群众参加到活动设计、工作部署、先进表彰等工会工作中来。注重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多把普通职工群众中的优秀人物纳入工会组织,从普通职工中选拔各级工会干部和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一线职工在工会委员会、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完善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履职述职制度接受群众评议制度。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推动落实工会主席由同级地方领导班子副职或副职级干部担任或兼任。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支持,不拘一格拓宽工会干部选拔渠道,注重从一线劳模和优秀职工中招录、遴选工会机关干部,注重从下级工会和基层工会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工会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更多采用兼职方式,增加兼职比例。主动与党委组织部门协商,将工会干部的培养、使用、交流纳入各级党委组织人事工作总体安排,扩大工会干部跨系统、多岗位交流,推进工会系统内部上下交流,工会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横向交流。动员工会干部积极到援疆、援藏、“第一书记”等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才。改进和完善工会干部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积极性。探索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化途径,健全保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制度,改进和完善工会干部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坚持把提高工会干部整体素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区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需求,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使工会干部有做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经验,懂得职工群众的语言和习惯,熟悉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善于运用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各级工会组织中深入推动思想教育、问题整改、体制创新。严格对照检查“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立行立改。工会领导机关要带头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作风,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工会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职工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做到下基层常态化、制度化,破除衙门作风,防止脱离群众。建立工会领导机关和工会干部联系基层、联系职工长效机制,推动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大兴学习调研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清正廉洁之风,引导广大工会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把工会领导机关建设成为真正的“职工之家”。
(责任编辑:张希宇)
A Study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Labor Unions’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Zanjie, Wang Zheng, Ge Yongsheng, Lu Fei, Liu Guangqing, Li Xinglong
Abstract:For the past few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14(th)Labor Un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our labor union has taken“Strengthening, Improvement and Advance”as the keynote of work, and made a series of breakthroughs and progresses.
Currently, our province is facing with the following outstanding issues: firstly, the way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needs to be perfected; secondly,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ing worke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needs to be enhanced; thirdly, the weak parts in grassroots basic work need to be solved; fourthly,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ing style needs to be improved; finally, the building of cadres team needs to be reinforced.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labor unions’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irstly, take the right direction further, promote the guidance and unite all workers closely arou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econdly, focus on the central task, serve overall interests further, and effectively play working classes’roles as the main force. Thirdl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legal right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ervice and improve capacity of servicing workers and protecting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Fourthly, facilitate grassroots units further, lay the groundwork, and exactly increase energy of labor unions organizations. Finally, make reform and innovation further, solve tough issues and reinforce cohesiveness and fighting capacity of labor unions organizations.
Key words:the 14(th)Labor Union; work ideas of labor union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cohesiveness of labor unions
作者简介:刘赞杰(1959-),男,山东青岛人,管理学硕士,山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政(1976-),男,山东章丘人,山东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葛永胜(1961-),男,山东曹县人,大学学历,山东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调研员。卢飞(1973-),男,山东嘉祥人,山东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光庆(1980-),男,山东济阳人,公共管理硕士,山东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干部。李兴龙(1987-),男,山东泰安人,大学学历,山东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干部。
收稿日期:2015-02-18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2—0009—07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总工会、山东工人运动研究会2015年全省工会理论政策调研课题,获评山东省总工会、山东工人运动研究会2015年度全省工会理论政策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