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非原型语义产生机制

2016-04-12

关键词:颜色词

吴 剑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非原型语义产生机制

吴剑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隐喻是借助一个经验域去理解另一个经验域,而转喻是借助同一经验域中的相关实体来相互指代。社会文化赋予机制是考虑到语义的民族性。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白、黑、红、紫、绿、翠、黄、青”可以通过转喻、隐喻、社会文化赋予机制产生非原型语义,其中转喻机制运用得最为频繁和全面,有较强的理据性。

关键词: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非原型语义;产生机制

首先我们有必要界定清楚几个概念,即:颜色词、原型语义、非原型语义、转喻机制、隐喻机制与社会文化赋予机制。

在有关颜色词的文献中,极少有人直接在论文中对颜色词下定义,似乎人人都明白颜色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所指的“颜色词”是“单纯表示颜色的词与在特定情形下用为颜色的词的总和”。[1]7我们把颜色词区分为语义颜色词、语用颜色词两大类。马燕华(2012)指出判别语义、语用颜色词的三条标准:(1)语义原型标准*“语义原型(semantic prototypes)”是Lyons在其著作《语义学引论》中提出的概念,他在文中举‘dog’为例,‘dog’作为一个自然类表达式的指示意义(denotation)是模糊的(普通人对狗的认识与专家对狗的认识不太一样),可是操同一种语言的说话者似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毫无困难地使用这一表达式,一种解释是人们极少在一个词的模糊和不确定意义上使用这个词。人们通常只操纵原型(prototypes)意义,同时他们也想用该意义去指称这个原型。‘dog’的原型可能很像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8)的定义‘普通的四条腿的肉食动物,特别是很多种类可以被人类用来作为陪伴,或者狩猎、工作、护卫等等(Common four-legged flesh-eating animal, especially any of the many varieties used by man as a companion or hunting, working, guarding, etc.)’,而不是Collin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79)‘驯养的犬科哺乳动物(domesticated canine mammal)’的定义,Longman词典指出了‘dog’的核心外延(nuclear extension或focal extension),也就是其原型。详见John Lyons:《语义学引论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96-101页。,语义颜色词的原型语义是颜色,语用颜色词的原型语义是事物;(2)非原型义标准,语义颜色词一般有着丰富的非原型义,语用颜色词一般没有非原型义;(3)形式标准,语义颜色词典型搭配形式为“语义颜色词+名词”(如红颜、青丝),语用颜色词典型搭配形式“语用颜色词+语义颜色词”(如金黄、银白等)。[2]这三条标准是辨别语义、语用颜色词的有效手段。因此,“语义颜色词”指单纯表示颜色的词,如“黑”“白”“红”“绿”“青”等,是典型的形容词,具备形容词的语法特征。“语用颜色词”指在特定情形下用为颜色的词,如“霜”“星”“鹤”“银”在形容人体鬓发的语境中常表示出“白色”义,语用颜色词也可被称之为物体颜色词。

语用颜色词表颜色的用法若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在语法上也逐渐从典型的名词向典型的形容词转变,那么语用颜色词就会变为语义颜色词。刘钧杰(1985)认为“如果从历史上考虑,现代的纯颜色词大部分是古代的物体颜色词变来的”[3],如“翠”在《说文解字》中的本义为翠鸟(“翠,青羽雀也”)。[4]148又如“褐”的本义是用粗麻织成的袜子(“褐,编枲袜”)。[4]397在某一历史时期,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之间可能存在着中间状态,即某些语用颜色词可能正处于转变为语义颜色词的过程中,然而一旦超越了该中间状态,这些语用颜色词就真正转变为语义颜色词。

原型语义指“词语有原型的意义,是词语活用的基础”,“原型性可以被看作是词汇意义具有局部稳定性的基础,它代表了意义的习惯性或规则性的一面。”[5]73我们认为应该从词汇的基本意义角度去理解原型语义,而不是从造字之初的本义去理解,因为随着词汇语义的历史演变,其造字本义逐渐丧失了该词基本意义的地位。《语言学名词》(2011)“原型语义学”词条指出这是“词义研究的一种方法。将词语的意义分为原型意义和非原型意义,前者为中心,后者形成向外辐射的网络系统。”[6]10因此,原型语义是词语最常用、最典型的意义。以原型语义为基础,在隐喻、转喻、社会文化赋予等机制作用下可以发展出非原型语义。

转喻(Metonymy)机制是人类认知基本方式之一。人们常用某一事物易于理解或领悟的方面来表达该事物的整体,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一个女招待对另一个女招待说:这火腿三明治刚才把啤酒撒溅了自己一身”[7]77在该例中“这火腿三明治”表示正在吃三明治的人。事物的典型颜色能通过转喻来指称该具体事物,如颜色词“红”可以转喻指花儿(特别是红色的花儿),就是因为在自然界中花的典型颜色为红色。隐喻(Metaphor)机制也是人类认知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是借助一个经验域去理解另一个经验域,“我们曾被引导去设想‘恋爱是旅行’‘争辩是战争’‘时间是金钱’等譬喻”。[8]195-196在语言使用中人们倾向于用经验中较清楚界定的、较具体的概念去理解较不具体的、比较模糊的概念(如恋爱、争辩、时间等)。某些颜色词也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某种感受,例如“白”能让人产生空无一物的感觉,“白”就有了隐喻“空白”义的可能性。社会文化赋予机制是基于语义民族性的考虑,“语言中的语义,特别是义项,最明显地反映出一种语言的民族个性。这种个性是受客体(含社会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劳动、风俗、习惯等)、主体和语言三个条件决定的。”[9]8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必然带有汉民族性的特征,颜色词“青”可意指“东方”显然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明代戏剧唱词*本文的“明代戏剧唱词”指吴剑(2014)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明代戏剧唱词常用颜色词研究》中自建的明代戏剧唱词语料库,总字数约294万。该语料库所选本子来自《六十种曲》(中华书局,2007)《盛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古代戏曲小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明清传奇选刊》(中华书局,1985)《中国戏曲经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冯惟敏全集》(齐鲁书社,2007)等戏剧集子。中8个颜色词“白、黑、红、紫、绿、翠、黄、青”语义网络的分析,发现颜色词的原型语义都是其指称颜色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原型语义为中心通过转喻、隐喻、社会文化赋予机制可以产生非原型语义。本文的研究基于自建的明代戏剧唱词语料库,总字数约294万,其中含颜色词的语料6323条。[1]5由于原始语料为繁体字,为了展现语料原貌,因此我们在举例时仍用繁体字,论述时则用简体字。

一、转喻机制

“转喻”指以一物指涉另一相关之物。“转喻主要是提示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也就是说,转喻使我们得以用一实体去替代另一实体。”[8]63-65

颜色词可以通过事物典型的颜色(即原型语义)来转喻该事物。经由颜色词之“转喻”得到的意义是一种非原型语义(或称转喻义)。明代戏剧唱词中“白、黑、红、紫、绿、翠、黄、青”均可通过“转喻”机制得到非原型语义,举例如下。

白:

(1)【前腔】[寅]三白應歲事占祥。六出喜天公施巧。《香囊記·賞雪》

“三白”指三次下雪[10]第一卷190,“白”转喻指白色的雪。《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三白”词条该义项最晚收录的书证是明唐寅《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聖德之符。”例(1)可补录入。

黑:

(2)【高陽臺】[小生]黑白分行。縱橫異道。須教四裔圍合。先着誰知。個中另有神訣。《紅拂記·棋決雌雄》

“黑白分行”中“黑”转喻黑色的围棋棋子,“白”转喻白色的围棋棋子,因为围棋分黑子白子。

红:

(3)【薄幸】[貼]淑氣驅寒。東風扇暖。看小庭芳草。落紅零亂。也知春與鏡中顏換。《香囊記·憶子》

“落红”转喻指残落的花儿[10]第九卷485,“红”可以转喻为花儿,是因为自然界中花的典型颜色为红色。

紫:

(4)【醉仙子】[末]閒縱,聽林外鶯聲調弄。看公道世間惟有春風。望中,那枯杏衰桃,一夜吹開紫與紅。《金印記·花前飲宴》

“一夜吹开紫与红”中“紫与红”转喻指紫花与红花,这两种颜色经常一起连用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儿,例如“万紫千红”“三春红紫”“姹紫嫣红”,等等。

绿:

(5)【集賢賓】[生]博山雲裊雞舌焚。聽深樹啼鶯。獨守長門枕自溫。那消息有誰曾問。你看紅新綠嫩。可惜老嬌香膩粉。蜂衙蝶陣。鬧嚷嚷也都只爲着傷春。《玉簪記·幽情》

“红新绿嫩”中“红”“绿”分别转喻指新长出的花儿和嫩绿的草(或枝芽)。

翠:

(6)【綿搭絮】[旦]時憐花貌。孤枕度良宵。曉起尋歡。女伴潛蹤轉寂寥。憶花朝拾翠相邀。何事戀着年少。一旦輕拋。想是難禁春心。不耐冰絃月下挑。《南柯記·生恣》

“拾翠”指捡拾翠鸟的羽毛,“翠”本义为翠鸟,此处转喻指翠鸟羽毛。《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翠”词条引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翠所以可愛者,爲有羽也;而人殺之,何也?爲毛也。”[10]658中国古代人喜欢把翠鸟的羽毛装饰各种物品。

黄:

(7)【前腔】[旦]有家兄打圓就方。非奴家數白論黃。《邯鄲記·贈試》

“数白论黄”指计较金钱,“白”转喻指白银,“黄”转喻指黄金。《史记·平準书论》:“虞夏之幣,金爲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司马贞索隐:“黄,黄金也。”[10]第十二卷967

青:

(8)【荷叶鱼儿】[外]春雨新收。喜見山明水秀。萬花深處有鳴鳩。軟紅泥踏青時候。《荆釵記·啟媒》

“踏青”的“青”转喻指绿色的草木。《汉语大词典》(第十卷)“踏青”词条无明代书证,当补。

这8个颜色词“白、黑、红、紫、绿、翠、黄、青”都可以从他们的原型语义通过转喻得到非原型语义(转喻义)。所以,假如某事物的典型颜色为社会大众所认可,那么该典型颜色便可以转喻指该事物。明代戏剧唱词中颜色词非原型语义产生的转喻机制用例最多,理据性强。

二、隐喻机制

“隐喻”指借助一个经验域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个经验域的事物。“隐喻之主要功能在于理解,籍由其他事物来设想某一事物。”[8]63-65

颜色词可以通过表颜色的原型语义隐喻品行、操守、性状等抽象意义。经由颜色词之“隐喻”得到的意义是一种非原型语义(或称隐喻义)。明代戏剧唱词中“白、黑、红、翠、黄、青”可通过“隐喻”机制得到非原型语义,举例如下。

白:

(9)【前腔】[老旦]孩兒從任在邊方,歷冰霜。願他無災無障,一心清白事君王。振綱常,只圖名望。貧迫不能存活,此際怎商量。咱情愿受凄涼也囉!《雙忠記·夜禱》

“一心清白事君王”中“白”隐喻人的品行纯洁,没有污点。

黑:

(10)【恁麻郎】[净]這見識心黑又意黑。《荆釵記·搶親》

“这见识心黑又意黑”指不怀好意的想法,例(10)中两个“黑”都隐喻“不怀好意、狠毒”义。

红:

(11)【玉芙蓉】[貼]春風舞鷓鴣。夜月歌鸚鵡。捧霞觴願期萬年歡聚。筵開紫殿千秋樹。壽進紅樓百子圖。《浣紗記·謀吳》

“红楼”指红色的楼,又泛指精美的楼房[10]第九卷715,“红”隐喻“精美、好看”。

翠:

(12)【天下樂】[小旦]綠窻驚夢巫山杳。翠閣凝眸漢水遙。《雙鶯記》

例(12)的“翠阁”指女子所住的精美阁楼,“翠”隐喻“精美、华美”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翠阁”词条,当补录。

黄:

(13)【得勝令】[旦]不合得在靑樓幹這樁。免不得堆紅粉將人葬。我記得那一年掇賺了黃和尚。我自來只折斷了這橋梁。敢有個小秃子鑽入褲襠。紙牌上雙人帳。《翠鄉夢》

“我记得那一年掇赚了黄和尚”中“黄和尚”指好色的和尚,“黄”隐喻“好色、淫秽”义。《汉语大词典》“黄”词条[10]第十二卷967义项23中的书证均为现代汉语用例,其实该用法在明代就开始使用了,当补。

青:

(14)【前腔】[小生]詩書典雅文論。錦腸繡口。波瀾滾滾。靑年英俊。都要披灑胸襟。梅花香暖催乘驛。桃浪春融快問津。《雙珠記·舉途鄉誼》

“青年才俊”指年轻的英俊少年,“青年”中“青”隐喻“年轻,有生命力”义,一方面是因为“青”代表着万物生长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因为五色中的“青”对应四季中的“春”,春天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颜色词隐喻的理据性较弱,用例也较少。因为颜色词的非自足性,它必须依附在其他事物上才能表现出意义,事物的典型颜色可以“提示”人们注意带有该颜色的事物,这是颜色词的转喻理据,明代戏剧唱词中存在大量这样的用例。与颜色词的转喻不同,颜色词的隐喻则要求通过具体的颜色义去理解其他抽象意义,这样的用例在明代戏剧唱词中要少很多。

三、社会文化赋予机制

明代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等社会文化可以赋予颜色词意义。这种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一种非原型语义(或称社会文化义)。当然,社会文化具有传承性,每一个时代都保留了之前时代的历史积淀。明代戏剧唱词中“白、黑、红、紫、绿、黄、青”可通过社会文化赋予机制得到非原型语义,举例如下。

白:

(15)【前腔】[旦]思前事。憚遠投。囘頭拭淚下龍樓。蒼山秀。白露收。蕭條風物滿秦州。《明珠記·巡陵》

“白露”指秋天的露水[10]第八卷217,“白”指“秋天”,因为根据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思想,五色中“白”对应四季中“秋”。

黑:

(16)【夜行船引】[生]紫塞長驅飛虎豹。擁貔貅萬里咆哮。黑月陰山。黃雲白草。是萬里封侯故道。《邯鄲記·勒功》

“黑月”指阴历下半月的月亮,“黑”指“阴历下半月”。与“黑月”同义的“黑分”词条引宋洪迈《容斋四笔·白分黑分》的话:“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白前黑後,合爲一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10]第十二卷1324故而,“黑月”是印度历法传入中土后对我国词汇产生影响的例证。

红:

(17)【僥僥令】[淨]則他是御筆親標第一紅。柳夢梅為棟梁。《還魂記·硬拷》

“御笔亲标第一红”指皇帝用朱笔钦点的第一名状元,“红”指皇帝用朱笔书写的红色字,明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紅”。[10]第六卷366这是明代典章制度赋予了颜色词“红”表示“朱笔红字”的意义。

紫:

(18)【十二時】[外]立馬王程杳。君命召敢憚辛勞。山岳名高。門墻春早。此日紛紛。朱紫盈朝。惟有翰林清要。《櫻桃園》

“朱紫盈朝”中“朱紫”指古代高级官员的朱色、紫色朝服[10]第四卷737,因为依据古代官服制度,朱、紫为高官服色,高官上朝时须穿正式官服。

绿:

(19)【一封書】[外]孩兒已掛綠。僉判饒州爲郡牧。《荆釵記·獲報》

“挂绿”指穿上了绿色的衣服,“绿”指绿色衣服,依照古典科举制度,新科进士穿绿袍。《汉语大词典》“荷衣”词条义项二“指旧时中进士后所穿的绿袍”中引用了两条明代戏剧唱词书证,即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荷衣新染御香歸,引領群仙下翠微。”与明王錂《寻亲记·报捷》:“一别後杳無音信,知他有着荷衣分。”[10]第九卷419这说明在明代(至少在戏剧作品中)通过科举制度考中进士从而身穿绿袍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黄:

(20)【大環清】[眾]感朝廷恩貺、恩貺,遣使焚黃。為我當初,協守睢陽,被兵圍軍士絕糧,妾與家僮烹餉。望賀蘭救兵不到,致令得一旦身亡。《雙忠記·旌忠》

“焚黄”指焚烧黄纸[10]第七卷80-90,“黄”指写有祭告祝文的黄纸。旧时祭告家庙祖墓的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

青:

(21)【桂枝香】[正旦]榴園初放。荷池新漲。螢光逐羅扇徘徊。蟾影向紗窗磨盪。幸靑皇肯憐。幸靑皇肯憐。故紅粧相向。心怡神曠。願效鸞凰。細看你烏紗瀟洒神仙度。偏稱我高髻雲鬟宮樣粧。《寫風情》

“青皇”即“青帝”[10]第十一卷531,指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青”指东方。因为根据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观念,五色中“青”对应五方中“东”。

社会文化赋予机制是基于语义民族性的表现。当颜色词非原型义的产生理据不能顺利地通过转喻、隐喻等人类共享的认知机制解释时,就应该从汉民族、汉文化的角度来考虑。虽然本节一些用例(如例17、例20)也可以用转喻机制来解释,但是考虑到这种转喻是汉民族、汉文化专属的语言现象,我们还是将其归入社会文化赋予机制的范畴。文化具有时代性,更具有传承性,我们在讨论颜色词非原型语义的社会文化赋予机制时,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

本文所举例子均为“白、黑、红、紫、绿、翠、黄、青”等语义颜色词的用例,没有语用颜色词的用例,其原因是:语义颜色词一般有着丰富的非原型义,语用颜色词一般没有非原型义。由于语用颜色词是在特定语境中临时用作颜色词,若不表颜色义时则语用颜色词就丧失了作为颜色词的资格。

自胡朴安(1940)的《从文字学上考见古代辨色本能与染色技术》[11]、Berlin & Kay(1969)的《Basiccolorterms:Theiruniversalityandevolution》[12]以来,颜色词的研究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总体来说颜色词的研究方法论有“七法两线”:“七法”指传统小学研究法、普通语言学研究法、认知语言学研究法、文化语言学研究法、比较语言学研究法、心理实验研究法、语用学研究法这七种研究颜色词的方法,“两线”指围绕着以基本颜色词为核心的颜色词词汇系统与语义系统为研究内容的两条主线。[13]300现在也有学者采用语言类型学的方法来研究颜色词。本文尝试通过转喻、隐喻、社会文化赋予这三种机制来解释颜色词语义系统中非原型语义的三种来源,希望对当前颜色词的研究能够有所推进。

参考文献:

[1]吴剑.明代戏剧唱词常用颜色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马燕华.论颜色词的分类及其特征[C].昆明:中国语言学会第16届年会论文,2012.

[3]刘钧杰.颜色词的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71-76.

[4]〔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第2版)[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美]萊科夫.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上)[M].梁玉玲译.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8][美]雷可夫,詹森.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M].周世箴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9]张庆云.义位的民族个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2):7-12.

[10]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一卷至第十二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11]胡朴安.从文字学上考见古代辨色本能与染色技术[J].学林.1940(3):53-69.

[12]Berlin B,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13]吴剑.颜色词研究方法论——以英语、汉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为例[J].国际汉语学报.2014(1):299-317.

(责任编辑吕晓英)

Non-prototype Semantic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Color Terms in Ming Dynasty’s Drama Librettos

Wu Jian

(School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two main means for mankin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Metaphor is based on similarity, metonymy on correlation. Socio-cultural mechanism is grounded on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semantics. The color terms “bai (white), hei (black ), hong (red), zi (purple), lü (green), cui (green-blue), huang (yellow) and qing (indigo blue)” in Ming dynasty’s dramas librettos could generate non-prototype semantics through metaphor, metonymy and socio-cultural mechanism. Among them, the use of metonymy is the most frequent and comprehensive with a strong motivation.

Key words:Ming dynasty’s drama libretto; color term; non-prototype semantics; generation mechanism

作者简介:吴剑(1985-),男,浙江庆元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明代戏剧唱词常用颜色词研究”,项目编号:Y201533472;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QNA1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古典韵文文体文学语言颜色词历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5BYY119。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01-0090-06

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16.01.015

猜你喜欢

颜色词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颜色形容词的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