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6-04-11张启家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管理

□张启家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实现教育现代化

□张启家

义务教育学校目前的治理状态、制度改革和人文关怀的需求,呼唤学校要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核心是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即 “校本管理”,使学校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

近十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积极探索基于 “现代学校制度”的校本管理,努力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确立了 “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努力将 “健康第一”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全方位工作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建立健全 “依法治校”的校本管理机制

依法治校就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学校。学校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

(一)抓好普法教育,提高干部、教师法律意识

依法治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及其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来要求、指导、管理、监督学校工作,保证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正常发展。二是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来管理学校事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依法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知法是守法的前提,避免学校违法必须在干部、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学会依据法律来判断分析教育现象,处理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普及教育法律,重点是普及教育法律法规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学会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法维护学校及教师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指导干部、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

普及教育法律要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反思学校工作,审视学校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合法性,查找实际工作中的违法现象,并及时加以纠正。学校要大力引导全体干部、教师树立法治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工作作风,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民主治校。

(二)教代会制定《学校章程》,统领学校管理

《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由教代会制定 《学校章程》,它是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学校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文件,对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党的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行政管理、校内申诉与调解、学校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作出各项规定。 《学校章程》是校内的 “教育法”,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纲。在此基础上,全校教职工要责任到位,各司其职。依法治校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教职工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

目前,学校行政工作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凡是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的对教师工作过程、质量结果考评、教师晋级晋职、评先表彰等都要实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制度,尤其是具有校本特色的 《学校文化建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职工职业道德及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追踪评价制度》等,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发展。此外,在党内我们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干部推荐和管理制度》等,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构建“校长负责制下的两线三级制”管理模式

“校长负责制下的两线三级制”即校长根据教育规律和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提出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两线”是指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一条线;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 (备课组)、科任教师教学管理一条线;“三级”是指 “校级、中层级 (年级)、班组级”,其中以班组级为管理平台,强化在日常考勤、常规教学、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安全教育、评先评优、工会活动、党团员组织生活等方面实现班组级自主管理,使其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

学校明确规定了各职能部门和班组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赋予每个第一责任人在教育、管理、保护、监督、奖惩、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权。各职能部门和班组在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任务。

二、打造 “9+1”和谐教育模式

宜昌市第四中学将 “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落实到教育行动中,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探索出 “9+1”和谐教育模式。“9”是指学校教育实践的九种思路和做法,“1”是指健康、快乐、文明、和谐发展的每一个四中学生。九种思路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 “一套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学校紧紧围绕 “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形成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努力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 “二个导师”。在学校教导处、团委和学生会的倡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德育指导教师”和 “学业指导教师”,简称 “双师制”。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每天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具体落实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 “三个平台”。学校为师生搭建了 “综合评价自主管理平台”、“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和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这三个平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和师生的合作。

四是 “四种健康”。是指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为了加强和改进健康教育,学校常年坚持 “伴你成长”系列教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花季信箱”与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与讲座等。

五是 “五小活动”。学校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组织开展了 “五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实践活动,即鼓励学生每天在家庭做父母的 “小帮手”、在社会做助人律己的 “小标兵”、在学校做与同学合作的 “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环保 “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自己的 “小主人”。

六是 “六大节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 “文化节、健康节、青年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六大节日。每年3月的 “文化节”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月的“健康节”是心理健康教育;5月的 “青年节”是爱国主义教育;9月的 “体育节”是运动与健康教育;10月的 “科技节”是科技创新教育;11月的 “艺术节”是文艺与美术教育。每个节日都由师生进行精心策划,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七是 “七个专题”。学校常年坚持开展七个专题实践教育活动:“珍爱生命,注重安全”学会生存专题系列实践活动;“预防传染病(艾滋病)”卫生保健专题教育活动;“青春期健康保护”身心健康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绿色环保专题系列实践活动;“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爱国主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文明伴我成长”社会公德专题实践活动;“遵纪守法,诚信友善”法律常识专题系列教育活动。

八是 “八类空间”。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建设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空间和班级文化阵地。学校为学生和谐发展建成了八类 “成长空间”,即“德育空间”、“运动空间”、“文艺空间”、“美术空间”、“网络空间”、“探究空间”、“创客空间”、“社团空间”,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九是 “九项共识”。学校探讨、建构和实施 “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目的是为了办理想的学校。因此,全校师生必须形成相对稳定的共识体系。当前,全校师生已经达成九项共识:立德树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健康第一,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师德高尚,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敬业笃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志存高远,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遵循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熏陶人格,营造师生和谐的精神家园;追求卓越,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学习;快乐生活,人文关怀与执行制度并重。

三、积极探索 “科研兴校”行动研究模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界形成了共识:“教师即研究者”,由此进一步提出 “科研兴校”的战略口号。认真总结学校管理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在办学条件有保障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与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学校确定了“坚持内涵性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方针,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增强科研意识,搞好五个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紧紧抓住 “科研兴校”的良好契机,重点突出五个结合:一是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二是教育科研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相结合;三是教育科研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相结合;四是教育科研与培养优秀教师相结合;五是教育科研与争创特色学校相结合。

第二,坚持开放办学,拓宽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广大教师因种种原因,缺少参与研究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机会,在观念上差距很大。虽然他们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问题,想改一改,但受到工作环境和生活圈子的局限,难以落实到行动之中。学校领导班子真切地感到了教师的苦衷,为此提出科研课题高层定位,寻求发展,坚持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往高处站,选择参加国家、省、市级课题,参与高水平的研讨。目前,我校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正在努力探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学校实现现代化。

第三,强化 “集体参与”,突出 “三个层次”。近几年,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科研工作,天天都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良好局面,这就是 “集体参与”。“三个层次”是指:第一层次,学习科研理论,规范科研行为,组织干部、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在专家指导下按实验要求、实验程序、研究方法规范进行课题研究。第二层次,突出 “实践、学习、提高、规范”等特点,让教师们在实践中研究,逐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第三层次,教师广泛参与的行动研究,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学习研修,将日常工作作为小课题研究。这一层次不要求教师制定课题方案,只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去反思实践。比如,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课例反思等。学校坚持上述的基本思想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实现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求,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基于现代学校制度的 “校本管理”必须正视这些特性,强调“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管理,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抓住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最终全面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

(作者: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刘斌]

G40-011.8

B

1673-9949(2016)10-0014-03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