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

2016-04-11□冯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0期
关键词:管理者师生常规

□冯 伟

常规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

□冯 伟

常规管理是对学校内部各项常规工作实施常态管理,达成长效目标的一种较为稳定而持久的管理形式,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最核心、最紧要的工作。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办学竞争的新格局和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新期盼,学校常规管理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工程,尤其需要适应新常态,谋划新举措,抓出新状态。

管理畅通:制度第一

办好学校,提升质量,根本在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外塑形象、内挖潜能的着力点。实践反复证明,常规管理好的学校,各项工作都是跑在前面的。反观一些学校,如果常规管理有问题,那么无论是质量的提升、文化的建设、品牌的打造,往往都会 “跑了偏”、“岔了道”。

学校的常规管理需关注日常事,包含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要从上下班纪律抓起,教学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管起,学生要从仪表仪容、言行举止抓起,安全工作要从舌尖上抓起、从门卫管起。当然,作为管理者,还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到规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同时还要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上至校长室,下至中层干部、一线教工,做到纵向一条线,横向一盘棋,全校一张网。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常规管理的价值就在于一个 “管”字。“管”,解决效率和秩序,那么如何实现管理的通畅?首先,要在“规”字上下功夫,将学校各项工作纳入到管理的轨道上来,做好建章立制。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设虽属学校团体内部 “小法”,但乃是学校社会团体内的 “立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是需要认真对待而严肃的大事。要遵循规律,把大量的、反复出现的管理事务,按其中的规律制定成大家都必须遵循的规定或规则,并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行为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而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凝炼成一种素质,最终形成学校的传统,成为其构成基因或组成元素。

其次,要在 “新”字上做文章。“鞋合不合适,脚最知道”。学校常规管理尽管有其稳定性,更应与时俱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的不断发展,昔时常规,今日未必常。因此,学校常规管理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广泛使用 “互联网+”,引入最前沿优质资源,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管理的内涵;要随着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主动对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校公共服务规范等新政新规,积极探索符合办学新标准、新规范的常规管理新路径、新方法,从而使管理更加有效,并持久绵长。

工作理顺:人心第一

古人云:“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学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如若我们将常规管理中的 “管”看成是自上而下具有刚性特征的话,那么 “理”则表现出由外而内的柔性特质、上下贯通的情感标志。学校管理者更要善于把握 “理”的柔性,推行人性化的情感管理,关注人心,激发全体师生内在的自我发展需求。

首先,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做常规管理的设计师,更要做保障运转的技术员,守好规范落地的关口,尤其是校长,应该勤在校园转,常在课堂坐,多与师生谈,松懈之处常紧螺丝,梗阻环节多加润滑,真正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工作的神经末梢;要为学校定一个适切的办学愿景,有了这样的发展愿景,大家才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愿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主动邀请师生甚至家长参与全过程,体现制度建立的民主性,充分发挥师生在学校发展和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师生明确学校工作目标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为顺利实施常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寻求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的鼓舞与推动机制,为师生搭建满足自我需要的平台,通过激励制度让教师走向成功、让学生获得成长,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重视与师生的思想沟通,通过形式多样、富有人情味的活动,消除相互间的隔阂,融洽相互间的情感,增加信任,增强学校凝聚力,要善于欣赏他们的个性,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有缺点和不足的教师与学生留足 “面子”,包容暂时后进的,时时激励、期待他有更好的成长进步。既要依法而行、依职而为,又要以情动人、灵活协调,这样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规管理:坚持第一

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为基础且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又事无巨细的工作。但如果管理者仅仅在 “管”字上下工夫,在 “理”字上作文章,没有常态化的落实与执行,学校管理就会出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局面。

常规管理,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大改大革,做的也都是平平常常之事,正因为它与我们日日见、时时见、处处见,管理者往往容易出现反复的疏忽,使得常规管理 “不常”,这样自然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更不可能形成稳定的学校管理常规。管理者要把管理的兴奋点集中到教学、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日常工作的俗事、小事、杂事上来,始终以新手的心态,保持警觉的状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决心,抓好平常,管好小节,抠住细节,从而把平常之事做精致,于细微之处见力度。

常规管理出成效,抓经常、经常抓是不二法门。一方面,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地抓常规管理重点,在提升质量上瞄准日常教学管理这一靶心,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聚焦教研管理这一核心,在学生工作上立足班级管理这一平台,在特色办学上用好项目管理这一机制,切实做到常规管理过程全覆盖、不失位、无死角。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关注常规管理全过程,准确把握常规管理节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阶段该管什么,都要做到任务明确、步点清晰,如开学工作要明要求、抓起步,结束工作要重考评、收好尾;起始年级要抓规范、养习惯,毕业年级要抓备考、促升学,真正做到工作有目标、管理有流程。但因为常规之“常”,现实中也会出现不问其理、流于形式的例行工作和被动应付甚至机械顺从的现象。因此,常规管理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抓开头、抓起步,抓落实、抓督查,唯有如此,常规管理才能百举百全、行之有效。此外,常规管理除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之变外,更要坚持对常规工作的考评,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常规管理的督导、考评工作正常开展起来,随机行,校校行,重点工作专项查,重要场所定期查,薄弱环节跟踪查,以督促思考,以查促整改,以评促提效,真正把管理落到实处。

常规源于细致,成于极致;始于精心,成于精彩。制度、人心、坚持,都是 “第一”,但又不全是“第一”,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新建学校似乎更适宜通过刚性制度管理达到常规管理的上下通达;传统老校则应该持之以恒,守“常”做 “常”;处于转型生长期的学校则要注重依靠 “人心”,让常规更有亲和力,更容易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区委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斌]

G40-058

B

1673-9949(2016)10-0006-02

猜你喜欢

管理者师生常规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别受限于常规
麻辣师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