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
2016-04-11王栀沁
王栀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
王栀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
课题旨在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上海交大医学院12级、13级、14级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党员考察标准和党校教育形式,探讨党员发展培养全过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提升大学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共产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因此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校的队伍建设、保证党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一、资料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纸质调查问卷和网上问卷。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重庆南路校区各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网上问卷调查对象为医学院闵行校区部分党章学习小组成员。纸质问卷发放324份,网上问卷回收26份,问卷回收总数为350份,其中有效问卷总数为328份,问卷有效率为93.71%。研究对象政治面貌组成,党员占4.0%,预备党员占3.6%,入党积极分子占92.4%。自行设计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考察标准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发放、收集和数据分析。
二、分析与结果
(一)入党动机的调查
经调查发现,有61.6%的同学申请入党是因为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思想上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另外,老师的教育(37.5%),英雄模范的感召(29.0%),对政治感兴趣(19.8%)也是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平日里的学习教育对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小的作用。
(二)党员发展标准的调查
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党员,这是共性标准。而青年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具备有热情、有抱负、学习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等优点;同时也有张扬个性和强调个人价值、不注重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等缺点。因此,大学生入党标准应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的共性,又应突出个性。可从以下三方面明确把关:
1.思想政治标准。经调查发现,18.6%学生为增加评优机会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同学的思想觉悟还远远不够,对此,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启发大学生把成长成材的目标与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献身改革开放事业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
2.学习工作标准。经调查发现,有44.8%的同学认为党支部对学习成绩考察的重视程度不够,另有41.8%左右的同学认为党支部对学生工作的考察不够重视。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积极主动,敢负责任,密切联系同学的入党积极分子更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因此,入党积极分子应当在学习和工作上积极上进。
3.程序标准。目前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存在程序标准流于形式的问题。比如个别同学乐于抄写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转正报告等文本模板,而不愿意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所思所感;在各类讨论、民主生活会中,有些学生习惯了发言套路,只谈优点,不谈具体的不足和问题。[1]对此,在程序标准把握上,学校应当严格要求申请入党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把真情实感和心路历程融入发展程序中。
(三)党员发展培养全过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1.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察机制,把好源头关
组织开展班级党章学习小组活动,以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为重点,以定期交流思想汇报内容为抓手,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和教育,提高理论思想水平,端正入党动机。通过调查可知,同学希望在进行党课培训和专题讲座的同时,通过参观走访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实践性教育形式锤炼意志品质,丰富思想认识,使党性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应注重突出入党培养教育思想性和政治性,把提高思想性和政治性作为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的主旋律。[2]注重培养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和公开性,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入党培养教育模式,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空间。坚持日常培养与党校集中培训相结合,构筑多元化的入党培养教育体系。[3]
2.严格规范发展程序,实施党员发展关口前移考察制度
在入党积极分子完成党校学习之后,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考核。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深入考察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党建理论、群众基础,了解其在学习、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邀请党建特邀组织员、党建工作负责人、学生党员和学生组成评审小组,采用“入党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答辩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参考依据,严把入口关,为提高发展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3.健全预备党员述责评议机制,把好转正关
党组织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和考察,通过预备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党支部讲评、中期考核、转正答辩,全面考察党员党性修养与素质。要求学生党员必须每学年进行一次“述责评议”,向本班同学汇报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履行党员责任、发挥党员作用的情况,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和质疑,接受班集体和团组织的监督。[4]“述责评议”结束后,由班级同学进行测评。对“满意度”较低的党员,党组织应与其进行谈话,加强教育,促其改正。
经调查发现,在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的几个方面中,道德品质(58.2%)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理想信念(48.5%)位居第二,入党动机(40.9%)、奉献精神(34.8%)、服务意识(33.5%)、党的知识(31.7%)、集体意识(27.7%)等几个因素选择的人数相近且位于中位,而学生工作、群众基础及学习成绩则被认为相对不重要。因此在预备党员转正考察过程中,建议重点考察预备党员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因素。
4.健全毕业生党员培训鉴定机制
建立“毕业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工作,为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继续发挥先进作用提供指导。针对毕业环节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毕业班党员培训教育机制”,每年对毕业班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对毕业班党员如何在毕业环节中、择业就业中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提出具体要求,对他们走上社会后如何接转组织关系、尽快融入社会,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先进作用、树立良好形象等给予具体指导,把学校党建与社会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工作,为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指导。[5]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书面鉴定,提出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建议。在选择党员毕业前综合评定的方式时,建议采取民主评议与量化考核综合的评定方式。
[1]陈仁伟.把握大学生入党的个性标准[J].科技信息,2008(20):29-30.
[2]白向忠.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曹文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林业教育,2007(4):22-25.
[4]中共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努力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04(2):56-57.
[5]赵爱琴.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探析[J].党史文苑. 2010(20):54-55.
责任编辑:毋斌
D267.6
A
1674-1676(2016)04-0101-02
王栀沁(1988-),女,上海人,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