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本向度

2016-04-11谢鑫鑫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劳动发展

谢鑫鑫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本向度

谢鑫鑫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既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历史生成的发展过程,又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因此,人类社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就不可避免的关乎着人的存在状态及全面发展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其中,最具有实践意义内涵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向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人本向度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在“实践”的本体中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因而,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从实践出发,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原始时代由于没有分工,每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阶级社会的出现和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工人们开始按照他们的特长进行分组和分工。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被马克思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点概括:第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家庭关系等。它是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地域的人到为世界的人的一个发展过程。第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个人能力和集体能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人要使这些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第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是人们从事劳动创造的动力,它包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需要,从利己到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人的本质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和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是从其对人的本质的终极思考中得出的。社会形式与内容的设计也就不可避免的关乎人的存在状态及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还汲取西方文化,从启蒙学者的理性崇拜中找到依据,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即人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的毕生追求是通过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成为一百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旨归

(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因此,社会发展制约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个人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筹划,也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实践的历史过程。我们在朝着共产主义迈进的历史实践中,只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才能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实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来很受重视,尤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历程中,毛泽东曾引用《共产党宣言》“自由人的共同体”的话,说:“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这既体现了把自由、民主作为广大人民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条件,也体现出将其视为革命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效缓解了物质对人的生活的种种限制。但我国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的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的辩证统一,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实现

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在经济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现实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很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并且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政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强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总的要求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进一步发挥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残余,某些制度障碍也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政治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第三,在文化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加强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类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素质提高,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整体文化水平虽然也在逐年上升,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升,这都阻碍着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共同理想,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保证。

第四,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促进社会体制改革,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促成人与社会的和谐迈进,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

总之,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现实的“受联合起来的个人支配的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它超越以往历史形态,促成人和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全面的社会关系。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依靠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如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兴起、国有企业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等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因此,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促进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引领作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激发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热情和信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创造性劳动推动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之所以作为社会主体的根本标志。我们国家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我国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显然,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亿万中国人民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和完成,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依靠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得承认和尊重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创造性劳动,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和谐的党群关系,让人民享有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就是党和国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而提升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做到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好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宣传和教育等工作。

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要阶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如期建成。“人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一论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经验和权益,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和力量源泉。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人民更好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推动我们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社会不断前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451.

[5]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87.

责任编辑:郭丽娟

F124.7

A

1674-1676(2016)04-0029-02

谢鑫鑫(1991- ),女,河南濮阳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为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劳动发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热爱劳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