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基本路径

2016-04-11蒋蒙携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特色

张  翠  蒋蒙携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基本路径

张翠蒋蒙携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道德建设却没有完全跟上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亟需以法治和良好的制度来推进,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道德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

(一)道德建设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能将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体现出来。它既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又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崇高的精神追求。人们将自己内心最高层次的价值观念通过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表达出来,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它作为人们精神上最高追求,一般通过少数道德先觉者得以实践,并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传递给大家,感染整个社会。道德不是一种强制手段,即使在无人的情形下,道德也能发挥其效用。

道德建设,指的是在一定的国家或阶级为适应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而在道德领域内进行的一种精神建设和实践活动。一个国家的道德建设与其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不同的思想、制度来配合其发展。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我国的道德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道德建设不仅仅是精神性的,还是实践性的。通过实践将思想和精神性表现出来,使实践和精神融为一体。道德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是要将其在社会生活中运行并发挥一定的效用,只停留在观念上的道德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纸上谈兵,不付之以行动的都是空谈。道德建设的目的是要在社会中形成具有效力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能够自觉的遵守,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所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的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既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中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基本国情,选择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构成,从微观上来看,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宏观上来看,道德建设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之中,不仅仅直接影响文化建设,而且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质量。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路还很长,随着今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会不断地完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

当前中国,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即:社会公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家庭美德修养,个人品德修养。在社会公德方面,社会上存在很多不良的现象,例如,出口成脏,不注重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人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不爱护公共场合的设施,肆意破坏;在公众场合随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在职业道德方面,一些人不遵守职业道德,例如,对自己的工作马虎了事,毫无工作热情;在工作上弄虚作假等。在家庭美德方面,存在的不好的现象主要是:没有善待老人或是孩子;家庭生活铺张浪费;与邻里的相处斤斤计较或是漠不关心等。个人品德修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三德”,因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对个人品德十分重要。而这些现象在我国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社会成员道德素质仍然不够高。

(二)大众道德取向与社会道德导向存在偏差

道德导向指的是一定的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领导,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念而倡导的社会生活的总体指向。在我国,主流道德导向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倡导的道德体系相适应的伦理精神境界。道德取向是指某一群体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所选择的目标取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道德取向就趋向多元化。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成员环境宽松,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主流道德导向与大众道德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社会所倡导的精英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相差甚远,甚至觉得毫无意义,因而,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对社会所倡导的主流道德的漠不关心。有一部分社会成员渐渐被贴上了“物质化”、“功利化”的标签,漠视集体主义,将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作为己任,放纵自我,助长自身私欲的增长,而对他人要求苛刻。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主流道德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价值取向。由于主流道德导向与大众道德取向出现了偏差,使得社会大众的道德评判标准也出现了多元化。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行为作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就使得道德评价陷入了混乱的局面,道德判定标准的迷失,容易导致在道德的价值取向上也出现偏差。

(三)道德教育效能不高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成员虽然接受了道德教育,却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现象。社会成员不能将所学到的有关于道德行为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下,应变能力较差。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任务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道德的教育只是对道德教育原则机械的灌输,而较少的进行个人品德的培养,这就使得在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被教育者盲目的接受着与道德相关的知识,没有进行实际的体验教育,使得受教育者容易产生对道德目标的抵触心理。道德教育效能不高导致的的不讲信用,不知廉耻,不知理想等道德失范的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道德教育效能不高对整个道德建设影响重大,必须找出一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的模式,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积极从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并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等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从以下途径来推进。

(一)以法治推进道德建设

法治与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道德建设要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它是对人们思想道德层面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准,二者既有相同的作用又有着自身的特点。道德,主要依靠的是社会的一种引导力,不具有强制性,强调自律性;法律,主要依靠的是国家的一种权威约束,具有强制性,强调他律性。二者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科学立法推进道德建设

中国现行的法律对家庭伦理道德方面有具体规定,包含的范围比较全面、具体,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在对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科学立法。但是,对于社会公德的立法保障,我国立法涉及相对较少。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文明程度不断地提高,诚实守信原则的法律化值得重视。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法律对诚实守信的原则有所提及,但是不够全面,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诚实信用少有提及。除此之外,对于其他有关社会公德方面以法律形式作为规定也较少。因此,对于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科学立法,还有待加强。

2.严格执法推进道德建设

严格执法是推进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立法,没有执法,只会使得法律变成一纸空文。因此,严格执法也是以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仅仅依靠好的法律是不够的,再好的法律也需要有效地实施。这就需要严格的执行者,以免出现一些执法者采取时紧时松的现象。执法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对于触犯涉及道德的有关法律,执法者要坚持严格执法,要使人们认识到道德的建设重要性,给人们以警示。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使科学的立法得以实施的同时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因此,以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严格执法。

3.公正司法推进道德建设

公正的司法是以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正的司法最大的效用体现在其结果上。通过司法对世人的“善恶”进行评判,比通过社会的舆论对其进行评判更能发挥效能,这样道德建设的背后才有强大的后盾。二是,对于司法主体来说,他们也应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这对于道德建设来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以良好的制度推进道德建设

一个道德风尚较好的社会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公正制度的推行,一个国家的制度秩序应当与其伦理精神具有一致性。社会制度具有国家这个强有力的后盾,能够弘扬正义,打奸除恶,使得整个社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营造出适合于道德建设的良好的客观环境。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强调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道德规范的灵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的本质所在,也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强有力的基础。在一个良好的制度下,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公益、扶贫帮困,人民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一定程度上克服人们之间的差异化,使得不同阶层和不同觉悟人们对道德追求有了共同的方向,人们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引导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2.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享有权利的追求更加重视。党和政府要重视人民合法权利的享有,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使得人民能够正常的表达自身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有效的缓解一些利益纷争或是社会矛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道德建设更富有人民性和现实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导道德,道德主要起着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与法律相互作用,共同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儒家伦理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刻,其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道德的一种宣扬方式。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道德宣扬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其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映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党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念,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新风相结合,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生活进行导向。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指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包括家庭、单位、社会等社会道德教育。学校的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庭里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道德意识,使孩子认识和学习家庭美德,并形成一定的道德理念。单位里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对人的责任意识的培养,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社会教育应该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源来进行道德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道德朝着一个健康方向发展。学校、家庭、单位、社会不同领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道德的准则充斥着整个社会,从而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四)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1.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意义重大。当今社会,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是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广播、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力量还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媒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舆论支撑,发挥着弘扬社会正气和惩恶除奸的重要作用。广播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但不局限于年长者,对于司机来说,广播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此,通过广播的方式来宣扬社会道德也是十分重要。广播可以与网络、手机等新兴的媒介结合起来,更好的为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报刊在我国属于一种比较稳定的传播方式,其传播的普及度较高。电视、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电影、电视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电影、电视,来推动道德建设十分必要。因此,要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2.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力量

近几年,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带动了新媒体迅猛发展。微博、微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缩短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的距离,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流通量。新时期,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导向。在这同时,也要注意其被不法分子的利用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才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五)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提升社会公德修养。社会公德使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是对人们基础层次的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就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不管自己处于哪个阶层,都应该遵守。主要的要求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2.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人们在各自的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是社会一般道德在不同职业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其主要要求是: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3.提升家庭美德修养。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其主要的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4.提升个人品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直接关系到个人品德修养。由此可见“三德”的建设十分重要,个人品德养成的修养以“三德”的成效为基础。因此,要努力提升社会公德修养,提升个人品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家庭美德修养,才能使个人品德修养得到提升。同时个人品德的修养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各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之下,催化道德素质的生成。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从而来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每一个人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为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武经伟,方盛举.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与伦理困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罗国杰,夏伟东.以德治国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郭丽娟

D648

A

1674-1676(2016)04-0007-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当代公共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YJA720013);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SKSZ26);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张翠(1973-),女,四川成都人,哲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哲学。

蒋蒙携(1990-),女,四川广安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道德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中医的特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