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6-04-11黄建华
黄建华 张 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黄建华张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发挥好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参与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事关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理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的课堂教育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课程建设上: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依据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领军学科;其次在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多关注些其它课程,特别是一些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也要渗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中国文学史课程中有很多作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用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凝练和升华,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再次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联系的选修课,多举办一些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在课程讲授方法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在教学考评制度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目标转化成具体可考核的指标,纳入教学考评体系,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是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效果。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引导者和解释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者,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鉴别者,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发展与创新者,教师的品德操行、价值取向、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着极其深厚且持久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必须把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率先垂范者。为此,高校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严格教师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使用。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境界高远、专业知识广博、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就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和模范。其次要把好培训关,对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经常性的政治和业务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强化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要把好实践关,教师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主动、积极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之,只有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因为教师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风范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引领力量,负着在这种人格上的信息和知识则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才能更深刻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三、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首先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积极举办专题报告会、征文、晚会、演讲、辩论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等,利用校园网、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自办节目、校报、院报、社团刊物、橱窗、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在学生中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其次要充分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等榜样和典型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身边人和身边事有很大的感召力,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再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使人与校园、人与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第四要坚持管理育人,把正面引导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要以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价值取向,改革和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融道德教育于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之中,使道德说服力、劝导力与管理和纪律的约束力、激励力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以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四、要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从认知到行为的内化过程,要完成道德的内化,就不能没有实践。首先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生活,锻炼意志,升华认识。其次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公益爱心活动、义工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进热爱祖国、报效社会的情感。再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去领悟、去接受教育、去提高。第四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影院、图书馆、烈士陵园、科技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都是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学校应主动和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相互协调的强大教育合力。总之,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认知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实践体验,要着力克服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背离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垂范者,需要社会塑造与个体学习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必须多管齐下,相互配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责任编辑:郭丽娟
G641
A
1674-1676(2016)04-0027-02
黄建华(1959-),男,河南新蔡人,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妍(1995-),女,山西运城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