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究多想互动
——《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反思
2016-04-08陈久栋
陈久栋
【教学片断】
本节课前20分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新授部分后揭示结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课堂的尾声就有了百花齐放的场景)
一、文字理解法
生1:老师,我可以结合乘法分配律中的“分”字来理解这个运算律。“分”表示先拆分,再分别乘的意思。比如我们学到的35×101,就是先把101拆分成100+1,再用35分别去乘100和 1。
生2:我来补充一下,要找一个有特点的数进行拆分,比如这个101就是接近整百数的。
生3:我可以用算式把他们的想法表示出来。
35×101
=35×(100+1)……拆分
=35×100+35×1……分别
=3500+35
=3535
生4:我想出一道题:35×99。我结合刚才的理解就是先把99拆分成100-1,再用35分别乘100和1。但接下来应该是把两个积减而不是加。
35×99
=35×(100-1)……拆分
=35×100-35×1……分别
=3500-35
=3465
二、公式对比法
生1: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容易混淆,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2:乘法结合律中都是乘号,而乘法分配律中有乘号和加号。
生3: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方法,可是乘法分配律改变了其中的内容。
生4:乘法结合律是a×b×c=a×(b×c),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乘法分配律中有公因数c,乘法结合律是没有公因数的。
三、形象记忆法
生1:我喜欢画画,我觉得那个括号像一把小伞,伞里有小a和小b,迎面来了小c。小c分别和小a与小b握手说:“小a你好,好久不见啦!”“小b你好,常联系啊!”就是这个公式:(a+b)×c=a×c+b×c。
生1:握手后,两人又打着伞继续走,小c也跟在后面。也就是这个公式的逆运用:a×c+b×c=(a+b)×c。
生2:我现在记住乘法分配律了,谢谢你们的好方法!
生3:我也不觉得难了,你们的方法真好!
【教学反思】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出35伊101这样一个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