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2018-09-20陈文渊
陈文渊
“这道题我会做,只是粗心而已。”“这孩子,就是有点粗心。”在我们的耳边,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粗心似乎成了学生解题错误的借口,也成了家长抱怨孩子的理由,看错、抄错、算错屡屡出现,其原因真的是所谓的粗心吗?粗心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呢?如何纠正这些问题?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在教学中收集孩子们在计算中常出现的一些错例进行分析、诊治。
一、滥用法则,随心而算
处方:
1.认真观察,有效感知。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必要條件,避免此类错误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计算时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观察数字的特点,想想能不能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如果不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清楚后才能进行计算。
二、误用性质,急于求成
把脉:看到这一错例,我询问这孩子为什么这样算,孩子的回答让我惊讶,他说:“因为乘法和加法都有结合律,所以我认为减法和除法也有结合律,用结合律计算更简便。”原来学生的思维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出现学习障碍,产生了错误的学习内容。
处方:
1.展开辩论,明确性质。“加法和减法都有结合律,那减法和除法也有结合律吗?”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两种对立的观点。“我认为除法有结合律,如:15÷5÷3=1,15÷(5×3)=1它们的结果都一样。”“我反对,刚才那位同学用的是除法的性质,结合律的特点是运算顺序变了,运算符号没有变,运算结果也没有变,15÷5÷3结合律的形式应该是15÷(5÷3),结果就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除法没有结合律。”“8÷2÷1=8÷(2÷1)也符合结合律的特征,所以说除法有结合律。”“但我们举了很多例子,如:24÷6÷2不等于24÷(6÷2),40÷4÷2不等于40÷(4÷2),说明除法没有结合律。”同学们的精彩辩论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数学世界里,确实有一部分除法算式符合结合律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算式都符合这一特征,所以除法没有结合律。”
2.联系生活,理解性质。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减法性质,我在黑板的左边画了10个苹果,右边也画了10个苹果,然后将左边的苹果先擦了3个,再擦2个,将右边的苹果用两只手同时擦,一只手擦3个,一只手擦2个,然后问学生,根据老师擦苹果的过程,能列出两道算式吗?学生列出10-3-2和10-(3+2),然后结合图和算式讲解,“同学们看,一次性拿掉5个苹果和先拿3个再拿2个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借助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想象,构建运算律的基本模型,同时也为其拓宽知识面、丰富运算内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善待学生的错误,分析错因,将错题变“废”为“宝”,将计算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做到持之以恒,学生的运算技能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