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文化视觉符号研究

2016-04-04

关键词:视觉符号

汤 明 霞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齐文化视觉符号研究

汤明霞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齐地古人进行的造物、描画、祭祀等活动都是存在特定意指的,它们构成了齐文化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齐文化视觉符号以瓦当、齐侯鉴、齐侯匜、鹰首提梁壶等为代表,其形态、纹饰、构图都有深层的信息意指。齐地造物技术、图腾崇拜、审美思想等暗示于齐文化视觉符号中,这些符号的形成和传意方式对现代设计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齐文化视觉符号在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体现在物质特性表达和文化特性表达两个方面。

[关键词]视觉符号;齐瓦当;齐侯鉴

一、引言

齐文化反映了齐地地域风情。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齐文化中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齐文化经典,挖掘其形成、表现及现代运用规律的成果还相对较少。找到齐文化中政治、军事、艺术等优势符号的内在规律,可以探讨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齐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对它的研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非一人能力所及,这里仅对其中的视觉符号进行探析,期望找出可供借鉴的构成及表达方式,力求对设计等相关领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齐文化视觉符号的二元关系

符号是一种包含了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它们构成了符号的形式和内容。[1]6在现实存在中,能分析出能指和所指的事物,就是符号。二元关系中的能指是事物表现出来的可感的一面,所指是隐藏在形式下的抽象的不可感的一面。齐地古人进行的造物、描画、祭祀等活动都是存在特定意指的,它们构成了齐文化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将齐文化中实体的、可见的、可触摸的符号存在称为视觉符号,如各种器物、服饰、遗迹,等等,此种称谓是相对于音乐、宗教、礼仪等不可视符号来说的。

齐文化视觉符号多种多样,下面以瓦当符号为代表来剖析其二元关系,以此推开,望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目的。

瓦当是齐文化视觉符号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代表,其能指非常清晰,就是它的材质、形态、纹饰、构图。而它的所指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材质,为什么呈现这种形态,其纹饰暗含了什么信息,画面构图又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审美?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发掘的内容。从材质上看,齐瓦当多采用灰陶,其所指就是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古人的现实取舍。现今出土的瓦当多数在齐国的城邑和宫室附近,[2]这是当时最豪华的建筑类型,而这些建筑选择的正是灰陶瓦当,这表明:因为工艺的限制,不能制作出琉璃瓦、水泥瓦、树脂瓦等更结实耐用的瓦片;因为现实的考虑、财力的限制,没有选择青铜、金银等材质的瓦片。从形态上看,齐瓦当多呈圆形或半圆形,之所以没有制作成三角形、方形等形状,所指信息有二:一是使其与俯身朝下的半圆筒式的瓦身契合紧密;二是这种相对封闭的形式更有利于防水、排水,保护建筑的木构飞檐。与材质、形态相比,齐瓦当最大的特色在于纹饰,它们题材内容广泛,构图方式独特,虽不如陕西长安城遗址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那样雍容堂皇,但更显自然纯朴。因齐建国后实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宽松文化政策,所以这些纹饰更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艺术、思想、价值取向等信息。齐瓦当几乎都以树木纹作为母题,配以马、狗、鹿、鹤等动物以及人物等,题材多来源于自然和现实生活,反映的也是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58分析其二元关系,可以看出:其一,树木纹频繁出现应不仅仅出于艺术观赏动机,更可能出于其他目的,如受到了齐国树木茂密的客观环境的影响。《韩诗外传》有记,齐景公游牛山曾感叹“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4]419另外,也或许是由于图腾崇拜的原因。刘向《五经通义》载:“天子大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万物。万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这反映出人们对于树木的崇拜。其二,宽松的文化政策使人们不必过多考虑统治阶级的喜好,能够更自由、更随心地呈现出自己的思想和审美,如在一枚树木双人采摘半瓦当中所展现的:画面中央是一颗伞形树,树干笔直,树冠为对称排列的直线,呈45度角向斜上方发射,最底部的枝杈末梢向下卷曲成涡状;树下两旁各有一圆,内有乳钉;树干两侧各有一人,皆举起一只胳膊,伸到树冠采摘,另一只胳膊下垂并外翘以保持身体平衡,似在努力触到更高的位置。此瓦当刻画了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客观、生动地呈现了生活场景,反映了相对于饕餮纹、怪兽纹等想象中的威严、神秘形象,人们更加青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其三,在瓦当的动物画中,通过躯干、头颈和四肢的描绘,可以看出其中有很多是马的形象,这些马有的互相对立,栓于树干上;有的背上有骑者,两两顺行或逆行;有的两马相对,只有一马有骑者。这些纹饰应是骑兵的写照,而这种风俗题材的绘画说明当时齐国的骑兵和养马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5]另外,齐瓦当画的构图也极具特色,多为中心对称布局。花纹类半瓦当多以树木纹居中,两侧配以动物纹、人物纹或几何纹等,这些纹样呈绝对对称或相对对称形式;花纹类圆形瓦当多为左右对称或上下镜像式对称。除了花纹瓦当,还有文字瓦当,分为二字、三字、四字、多字等类型。这些瓦当的字体结合一些辅助线条或图案,呈对称或辐射式布局。如在一枚圆形“千秋万岁”四字瓦当中,中心为一圆圈,内称一圆形面;圆圈上下各发射出一条单分隔线,左右各发射出一条双分隔线,“千”“秋”“万”“岁”四字按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顺序置于分隔出的空档中。这种中心对称的布局较稳定,平衡感强,映射出齐地先人喜爱平稳庄重感的审美趋向和追求宁静安定的思想。

齐文化中还有很多诸如器物、服饰等的视觉符号,同瓦当一样,这些视觉符号的能指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形式,通过剖析这些形式之下暗含的所指,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风俗、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等,这种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法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在现代设计中采用的每种造型、每处纹饰、每类材质,都不应是随心所意,而应在充分调查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审美和功能需求等的基础上,作为符合现实意指的能指出现,只有包含这种二元关系的视觉符号才能迸发出生命力,成为优秀的作品。

三、齐文化视觉符号的语形、语义、语用

人类之所以能够统领万物,成为天之骄子,全因其能够建立起庞大的符号帝国,利用符号获得并传递一切讯息,实现人们思想情感的交流。要了解符号,深刻掌握符号的形成、运用,就要分析符号的语形、语义和语用。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三个组成部分,从不同层面上解析了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一)齐文化视觉符号的语形

语形学研究的是符号的形式,或者说结构,它不研究符号的整体,只研究一个符号系统内部符号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也即符号系统内能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6]105从语形学角度看,齐文化中的视觉符号涉及了类似造型语言语汇间的结构关系,这种关系涉及符号的编码规则,实现了造型要素在结构上的有序性。

首先,齐文化视觉符号具备算数性的编码规范,包括比例、节奏和韵律。比例主要是体量关系,它以人的感觉为基础。如1957年出土的齐侯铜鉴,总高43.5厘米,口径75厘米,最大腹径207厘米,敛口,有较薄外翻的侈沿。[3]207腹身上部平缓,下部微鼓,口腹高度约占整个鉴高的四分之三。铜鉴为圈足,具有一定厚度,加上与腹身连接处约占整个鉴高的四分之一。鉴身中上部有两对呈中心对称的衔环兽耳,为立体夔龙造型,回首、竖耳、瞪眼、张口,腰背拱起,尾卷作珥,似蓄势待发,威风凛凛。整个铜鉴就比例来看,显得浑厚凝重,雄伟大气,符合其作为盛水为镜器皿的功能需求。节奏体现为有规则的重复,如齐侯鉴腹身上所饰的两圈环带纹。它由并列双线构成的波浪形纹和位于波浪纹空档的双线眉口形纹组成,线条简略,美观大方,化解了大型器物的笨重,使精美与纯朴并存。与重复相比,韵律则体现了连续中的变化。如1992年出土于临淄的战国错金银铜盒,盒上纹饰正是符合大同而局部稍异的韵律美组合,尤其是盒盖上的纹饰更具代表性。它可分为两大部分,中间由错银细弦纹相隔,内部是双鹿和双龙连成的环状向心图案。双鹿皆低头,以角相抵,一鹿站立,一鹿前膝跪地,处于争斗状态;双龙交尾,身体蜷曲,似腾云驾雾。外部有龙、凤、虎三种形象,龙皆昂首曲身,两两相对;凤似展翅高鸣,顺向位于组龙和组虎的中间;虎有相对的,有相背的,皆抬爪蹬腿,似斗似奔跑。这些纹饰形象虽不同,但皆处动势状态,且存在间隔重复,经过制作者的图案化处理,更显精致的韵律美。

其次,齐文化视觉符号的空间结构状态可根据坐标系统的位置不同分为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倾斜结构。水平结构的视觉符号,其造型的主体线条沿水平方向展开。齐文化中的很多青铜器皿都属于这种类型,如鸟形柄灯、齐侯鉴、绿松石鸭形尊、舟形器、鹰首匜,等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齐侯匜,主体仿动物形,平稳敦实,似猪似牛。匜鋬为低首、弓背、外卷尾的龙形,龙身满饰精细刻纹。匜有四马蹄形足,呈弯曲状,体量稍细却感觉敦厚。整个匜看起来灵透又踏实,尤其是匜身满饰的横条沟脊纹,更是给人一种静态和稳定的感觉。垂直结构的视觉符号,主体线条沿垂直方向展开,如青铜杯形壶、父癸觚、白陶鬶、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等。临淄桐林田旺遗址出土的一件红陶鬶,外形似鸟,高颈,长流上伸,与流相对的一侧有绳纹鋬手。底部三个锥形实足呈三角形排列,形成稳定支撑。整个陶鬶曲线优美高耸,给人一种突起和向上挺立的感觉。倾斜结构的视觉符号,其承受重力的线条呈倾斜状集于重心,比起水平、垂直结构,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动态感。1957年在山东诸城葛埠村出土的人形青铜灯,可视为倾斜结构的代表。此灯为一男子双手各持一灯盏,立于蟠龙形圆盘上。宽大的扁圆形灯盏没有垂直到地的重力承托,而是通过一带叶的竹节形盘柄侧向弯曲两次后落于人手。作为主体承重的人,昂首曲腿,粗壮敦实,似武士模样。整盏灯充满极强的动态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齐文化视觉符号的语义

语义学研究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研究符号不依赖于符号情景的意义。[6]116从语义学角度看,齐文化视觉符号涉及造型语汇和其指涉对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使人获得直接的内容体验和潜在的隐性象征。

首先,齐文化视觉符号具有可理解性,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对于当时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者来说,便于认知和识记。如1996年临淄相家庄出土的鹰首提梁壶,[7]293很好地诠释了造型、功能、寓意的关系。壶身呈匏瓜状,颈部两端有圆柱形纽,以纽为轴,安有曲线式提手。提手分两段,一段呈“S”形,一段呈“U”形,轴式连接,使整个把手更加灵活。壶的最大特色在其盖和口部,盖设计成鹰首的上半部分,包括眼睛和喙的上片,用圆环和提手相连;流口设计成鹰喙的下片。当拿着提手倒酒时,鹰喙上片会自然打开,酒水流出,将壶直立,喙又会自然闭合,形象生动,干净卫生。整个壶稳重而轻巧,简约又华丽。从功能上看,下大上小的匏瓜状壶身利于盛酒,喙状流口利于更精确地把握酒水倒入盛酒器的位置,避免洒出,这种设计对人们使用该壶时每一步骤皆有考虑。另外,把鹰首与壶相结合,既考虑了功能上的便利性,造型上的艺术性,也反映了齐地先人对鸟的崇拜。

其次,齐文化视觉符号造型对意义的传达具有内在性,通过类比、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来传递信息。在《考工记·梓人为筍虡》中记载,梓人以“臝属”作为钟簴,以“羽属”作为磬簴,以“鳞属”作为筍。梓人认为臝属“恒有力而不能走”,宜“任重”,“大声而宏”,宜“钟”;认为羽属“恒无力而轻”,宜“任轻”,“声清阳而远闻”,宜“磬”;认为鳞属“小首而长,抟身而鸿”,宜作筍。[8]608编钟和编磬相比,钟更重一些,因此梓人把象征力量的臝属用作编钟的支架,可以给人更强的稳定感;同时,臝属的叫声宏亮、雄浑,可类比于钟发出的声音,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相对于编钟,编磬的重量要轻很多,把外形轻巧、声音清阳而远播的羽属用作磬的支架,类比于击磬给人的感觉,在这里用同样的手法,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相连,既关注了功能又暗含了寓意,值得现代设计者学习。

(三)齐文化视觉符号的语用

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在情境中的意义。符号情境是符号使用者在应用符号传达思想感情时的具体环境。在符号学中存在信文、信息、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的概念,齐文化视觉符号的信文是可感化、物理化的表现体,与其能指相通。信息既可以是能指反映出来的客观内容,也可以是主观的感情和意指;既可以是发信人所欲传达的内容,也可以是收信人解码重建后的内容。[9]26发信人经过编码过程所给出的信文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符号情境中,不同的收信人经过解码过程最终获得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如前文中提到的齐侯鉴,从位于其腹内壁和沿口处的铭文“齐侯作朕子中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可以看出,这是齐侯为其女儿所做的陪嫁品。铸造者通过编码过程想传递的信息至少有三:一是作为盛水器,满足使用者以水为镜映照容颜的功能需求;二是作为父亲的齐侯对女儿仲姜的祝福,这一点以铭文为证;三是作为女儿的陪嫁品,是证明齐侯实力的物品之一,彰显其精神价值。作为女儿的仲姜接受到此鉴,通过解码获得的信息有:一是作为镜子整理容貌,满足功能需求;二是感受到父亲的关爱;三是作为陪嫁品之一,为自己在夫家的地位增砖添瓦。随着岁月的变迁,此鉴可能辗转到他人之手,由于年代不同,已不具备盛水为镜的功能,但在拥有者眼中,因此鉴以青铜铸造、体量较大,仍可作为财力象征,而且其纹饰华丽,造型精美,亦可作为装饰品。对于现代人而言,于1957年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齐侯铜鉴,其信息有二:一是装饰价值,它的体量、造型、纹饰都传递给观赏者视觉美感;二是研究价值,是研究当时青铜技术、审美艺术、周王室和齐国的政治地位以及周齐之间关系的珍贵史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符号情境中,收信人从齐侯鉴中解码了不同的信息。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齐文化视觉符号的继承、改造、再运用来塑造传统风格空间,如利用齐瓦当中的树木纹以及谷纹、蟠蛇纹、夔纹等来做装饰,以营造齐风韶韵。但如果接受者来自国外,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不了解齐文化,那他所理解到的可能只是此空间做了一些不同色彩和线条的装饰而已。因此,符号的生命力还在于社会约定。符号信文编码过程中,在信息一定的情况下,信文形式是不确定的,但一个符号由于使用者们共同遵守、习用而能得到社会的公认,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如果用齐文化视觉符号来营造风格的室内空间位于齐地,由于人们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自然会获得认同感,体验到设计师所传达的传统文化氛围;如果此空间地处国外,则需对所承袭的齐文化及设计手法加以说明,使进入空间者认同约定而感受到文化气氛。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齐侯铜鉴在不同的时代传递了不同的信息。它作为陪嫁品时,由于社会对其功能、造型、纹饰等的认同,仲姜知道把它作为镜子来使用,作为财产和地位的象征来拥有;它藏于博物馆时,因为是珍贵文物,没人要用它盛水为镜,而更想通过它来发掘出春秋晚期的政治、文化、民俗等相关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或同时代的不同地域,社会约定不同,但优秀的设计作品,优秀的视觉符号,在不同的约定面前都具备生命力,有其存在的价值。

四、齐文化视觉符号的现代表达

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现代设计不再限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更多地承托着人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绚丽丰富的齐文化视觉符号应被承袭、重组,让其在现代设计中展现特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有关物质特性的表达

齐文化视觉符号有关物质特性的表达涉及到材料和外观形式。首先,不同材料的使用,往往代表了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时代特征。《考工记》中有载:“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8]542齐地先民依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来制造相应功用的器具。根据现有文物和文献记载,那时常见的材质有木、陶、铜、帛、皮革,有金、银等贵金属,还有玉、绿松石等宝石。不同材料的色泽、肌理、质感、硬度构成了视觉符号的形式因素,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利用这些材料或能体现这类材料色泽、质地感的现代材料来进行设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地方风味。另外,齐文化视觉符号的外观形式是由形体、色彩和纹饰等因素构成的,这是人们最直接感知和接触的部分,也是最易为现代设计继承和借鉴的部分。这些外观形式既受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制约,又受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审美的影响,把它们承袭、改造、重组后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地域特色的塑造。如结合一些器皿的用途,把它们做成铜鼎、鉴、舟形器、杯形壶等类似样式,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备文化特色;也可以把从齐文化视觉符号中提取出的红、黑、赭、白等颜色和水波纹、树木纹、乳丁纹、夔龙纹、云纹等纹饰,用于建筑室内外及服装设计中,营造传统风韵。

(二)有关文化特性的表达

齐文化视觉符号除了可感知的物理特性外,还包含大量的文化、精神内涵,构成了它们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相互融合产生新质,现代很多设计通过物的形式反映出人们关于齐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特性。例如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入口,以四根较大的白色倾斜柱连地支撑,延伸为屋脊,结合着顶部穿插成“井”字的四根白柱和红色的屋顶,形成简洁古朴的造型,为馆内藏品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入,使人从心态上迅速进入角色。临淄的很多现代建筑也充满了齐文化情怀,外墙面采用从视觉符号中采撷来的元素做装饰,或在建筑顶部做“齐”字的变异造型,都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文化特色。在与人们接触紧密的城市景观中更是随处可以感受到齐地文化的魅力,一件小品,一处雕塑,从色彩上、纹饰上、肌理上,到处打着齐文化烙印,反映着它的时代感和齐地人们的情感归属。这些整合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和生活情趣,营造了浓郁的齐文化环境氛围。

五、结语

迄今为止,关于齐文化中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俗、艺术等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齐文化中的视觉符号进行探析,以期为齐文化的研究增砖添瓦。我们处于一个符号帝国之中,通过符号要素的分析,从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从语形、语义和语用的三分天下入手,可以更深层次地发掘齐地造物的价值和内涵,为现代设计地域性、特色性的营造,拓展思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宗明.符号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张龙海.临淄齐瓦当的新发现[J].文物,1992,(7).

[3]张越,张要登.齐国艺术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1.

[4]韩诗外传今注今译[M].赖炎元注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

[5]刘敦愿.齐瓦当上的树木纹[J].文物天地,1993,(5).

[6]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齐墓(第一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8]周礼译注[M].吕友仁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9]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逢超)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16)01-0105-05

[作者简介]汤明霞,女,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文化中视觉性装饰元素的探析及当代价值研究”(2014298)。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
色彩视觉符号在民间艺术中的演绎
童帽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
徽式视觉符号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浅论视觉符号中的“中国主题”元素
中国吉祥图案视觉符号化表达
小议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呈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