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术论文作者自审构想
2016-04-04任永刚
杨 爽,任永刚
(1.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淄博255000;
2.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社科学术论文作者自审构想
杨爽1,任永刚2
(1.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淄博255000;
2.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学术论文需要进行作者自审。自审要求作者以独立于文章之外审稿主体的视角,公正客观审视论文并加以修改补充。首先,需要审核文献综述、参考文献是否客观、准确而无偏颇,以明确作者是否对该研究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其次,必须关注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生命力的最本质体现;最后,需要考察论文是否做到了逻辑严谨,撰写规范,以便于学术共同体阅读与交流。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论文撰写;作者自审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与世界各方面交往的扩展与深化,越来越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学者将其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公之于众。社会科学关注和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背后规律,是研究人员个人或团队对学术问题的独特、创造性思考。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反映着作者对学术问题研究的广度、深度,体现着作者的学术品位。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国家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者自身,都越来越重视社科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当前虽然学术论文数量激增,论文作者与读者群体也在逐步扩大,但在社科学术论文写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比如一些拟投递出去似乎相对成熟的论文,仍存在一些通过作者自审可以修改、完善的地方。针对此,笔者认为,学术论文整体完成后作者可以并且需要进行自审,以提高论文的完善程度、提升论文质量,进而为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繁荣贡献力量。
一、审稿与论文自审
审稿是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一般采用“三审制”,这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书刊审稿制度,在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内容政治审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有一些期刊在审稿方面更倾向于采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同行审稿”方式,即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研究的专家来评定一篇研究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鉴定制度。[1]“三审制”与“同行审稿”的差别在于是由编辑部内部(“三审制”)还是由编辑部之外的同行专家(“同行审稿”)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判断、决定取舍。
无论是“三审制”还是“同行审稿”,其审稿过程都是由审稿主体(主编、编委、专家、编辑等)对审稿客体(学术论文)进行的评判与取舍。其本质是主体对于客体价值与信息的定性评论或度量。但实际上,由于学位、职称等方面评价机制的硬性要求,目前存在学术论文数量激增而审稿专家和编辑人员相对不足的困境;同时,即使审稿专家和编辑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和投入,仍然有相当部分创新价值不高、规范混乱、表述不清的论文涌入各类学术期刊,影响了学术界的整体进步与繁荣。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学术论文整体完成后,非常有必要增加作者自审环节。这里所说的学术论文作者自审,可以认为是将已经完成的作品看成独立的客体,作者需要跳出其作为论文作者的立场,尝试以独立于文章之外的审稿主体的视角去尽量客观、公正地审核论文,寻找错误与遗漏,并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如何进行学术论文自审
(一)是否对该领域研究成果有深入的理解
科学事业是学者在不断总结、继承和深化前人思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积累后取得的进步,一般意义上学术论文撰写应该是在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术动态、尽可能详尽占有资料的前提下展开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对该领域相关问题以往研究成果的占有、梳理、总结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一篇学术论文立论的前提条件,对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文自审。
1.审查文献综述部分
学术界的共识是,文献综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处于基础和关键性地位,是把握研究现状、避免重复劳动的基础,同时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训练。文献综述是“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包括收集与分析信息的方法,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它是研究中“头等重要的任务”。[2]4一般认为一位不会梳理文献的学者,或者一篇没有文献综述的论文是不可思议的,也往往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质疑。实际上,文献综述部分并不是对相关文献的简单罗列与堆砌,而是在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既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独立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是对以往研究结果、方法、理论等所做的独立研究、点评并以此构建相关主题的严格的研究活动。[3]
审查文献综述部分一方面可以检验作者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理解是否充分,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作者对这些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评价是否深入、客观、准确。尤其是第二方面,比如有些作者虽然也罗列出了很多研究者不同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文献,但对这些文献缺乏有意识的分析、梳理和归纳。结果,以往的研究成果归以往的研究成果、罗列归罗列、举例归举例,以往同行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并没有有机的融合,似乎一切都不了了之,这样的文献综述根本无法体现作者目前进行的研究在该问题整体研究中所处的位置、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文献综述也算不得是深刻、合理和到位的。
参考文献2.审查部分 是研究者对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和所引用、参考观点出处进行的介绍和说明,对正文内容起到指明材料与标注观点出处的作用,是论文撰写、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对论文引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参考文献一般具有标注引文资料出处、简化推理论证过程、提供论据、表征研究者工作起点、明确成果归誉、文献检索及人才评价等多方面的作用。[4]参考文献可以全面反映出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整个过程中学习借鉴的整体情况,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由参考文献同样可以看出,作者在从事该项研究时,借鉴的材料是否客观、准确而无偏颇,是否是该领域中权威、核心和重要的。 一定程度上,论文援引的范围和水平也决定着文章的高下。论文所引用参考的资料新、范围广、时限短,说明研究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其论述的立论基础扎实、起点高,所论述的问题更接近学科前沿,所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更加科学客观;反之,则表明研究者论文立论的视野较为局限,研究起点不高。[4]总之,论文所援引参考文献的视野与文章的整体格局密切相关,所引文献和观点的质量更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 [4]凌兴珍.关于高校社科学报学术论文著录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社群论述(social discourse),社科科研人员从事研究时必须要勾勒出研究之 “流”,必须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因此对社科类学术论文而言参考文献必不可少。[5]5但如果文章通篇都是引用,都是简单摘引、堆砌各家的观点与说法,唯独缺乏研究者自己的角度、见解和论述,如此利用参考文献,可能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大约只相当于研究生开题或中期考核的水平,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不能只做单纯的梳理工作,却没有观点的提炼;而应该做到即便是在材料的梳理过程中也应该有作者独立的眼光和见解在里面,应该体现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创见。同时,毋庸置疑,如果学者进行研究时,其参考文献中只罗列了三五篇论文,却忽略了该研究领域中一些主要的文章群组或者有重要影响的学者,那也只能表示该作者的文献搜寻整理工作做得不足、功夫下得不到位,也可以说该篇研究论文获取的相关研究支持是不足的。[6]
(二)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一词给出的定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7]205好的学术论文需要选题新颖、有价值,需要有创新性的观点,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加以论证。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应该程度不同地具有创新之处,具有不同于以往研究成果的地方,这样的学术论文才是有意义的。可以说,学术论文的核心和最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创新性,即学术论文所展示的应该是作者原创、独特、新颖的思考。这里所谓的“新”,可以是新的问题、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样本,或者是新的观点,新的结论,等等。同时,对“新”也不必苛求太多太宏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新”应该不是针对少数或个别读者,而是要对于整个学术领域而言,能带来一些新鲜的见解、思路和启示,[6]所以学术论文不可以写成科普知识式样的,因为这样的论文,虽然对部分人员,尤其是刚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初学者而言可能是新颖、闻所未闻的,但实际上这些知识和技巧对于整个学术研究领域而言并无创新之处。
实际上,要做到推陈出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伴随着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和资源愈加公开、丰富、便捷和可资利用;而对于社科学术研究而言,全球的研究者几乎可以拥有愈加相似的科研基础、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这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社科研究创新变得愈加困难和稀缺。其实我们无需把学术论文的所谓“创新”无限扩大化、困难化。在学术研究领域我们提倡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不唯上、不唯尊,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有创新创造的思考和眼光,加之针对某一具体研究领域不间断的积累、深入思考并持之以恒,相信有心的作者们终将有所收获。
同时我们认为,创新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层次,比如前人是否有过这种观点,即观点是独创的,无疑是一种大跨度、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但如果达不到这样的高度,那么,是否超过了前人已有观点的准确和深刻程度,是否对前人已有的观点进行了纠正或补充, 也同样具有创新之处,同样值得重视。[8]在此,我们认为可以将学术论文的创新划分为几个层面。其一,新论题,即是否在前人基础上确实提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新课题或新论题。其二,新方法,即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否新颖、独特,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增强学术论文科学性的必备条件,方法对学术研究意义重大。其三,新拓展,即是否对前人已有成果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完善和拓展。总之,创新性是科研学术生命力的最集中体现,同样毋容置疑,创新性也是衡量学术论文质量最核心的标准。
(三)论文是否逻辑严谨,撰写规范
学术论文是对学术问题长期思考的智慧结晶和理性概括,通常会受到该研究领域同行的关注。论文撰写也是作者遵循共同的学术规范与原则,与自己所属学术共同体中成员展开思想交流的过程。一般而言,学术论文具有高学识的读者群体和高层次的学术理论性,无疑,这也决定了逻辑性、科学性、理论性等“高、精、深、严”等特点是作者撰写学术论文时必须注意的。
1.逻辑论证严谨
正如建筑师必须遵照力学结构、材料质地等原则设计构建房屋一样,撰写学术论文,也必须有逻辑的构建和支撑,这样的文章才是结构严谨、有力量和经得起推敲的。针对学术研究中得到的一手资料,也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严密的逻辑推理加工等锤炼过程,避免拼凑及堆砌式的写作,而将之调整为科学合理、客观准确的逻辑表达,使之升华为理性的、有强大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的表述才可以构成学术论文。同样,对于学术论文,读者也总是希望它必须是系统严谨的,逻辑思考、谋篇布局以及论证也应该是合理并且有说服力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看到一些有观点无逻辑、有素材无观点、有想法缺思路,或者思考不严谨的论文,一般而言,以上这些情况大都源自论文撰写者逻辑思维清晰度的缺失。[9]总之,学术论文必须经过真正刻苦的研究与思考,必须是科学系统、严谨、有逻辑力量且经得起推敲的 。
要做到论文逻辑严谨需要关注以下方面:概念清晰、定义准确;各级标题恰当、准确;各级标题与其下文字内容相互支持、相互说明;论文中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论文的宏观(整篇论文)、中观(论文的任何一个部分)、微观(论文中的一个段落、句子)都要恰当运用论文三要素,且前后衔接、相互照应。[8]
2.撰写规范
我们不要奢望朝夕之间就写出一篇“全新”的文章,实际上,真正全新的论文也不可能存在。假如真的有在语法表达、逻辑思考、研究方法等方面全新的论文,那么这全新的论文可能会如“天书”一般,谁也看不懂!这也正说明了学术论文的撰写必须遵循基本的规范。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推广科研成果,扩大学术交流,使学术论文被更多的读者发现和引用,被更多的数据库收录检索,论文的撰写与编辑加工也必须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具体说来,撰写规范应包括题目简洁准确(一般2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撰写规范、关键词选择恰当、中图分类号的划分、注释及参考文献的使用等诸多方面。
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者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与他人展开交往的过程;同时,撰写学术论文也是作者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的过程。[10]这就要求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既要有自己独立独到的见解,又要做到撰写规范,行文流畅,可读性强。一般情况下,对学术论文的语言需要有两方面的限定,一是必须使用书面语言,二是必须使用现代语言。[11]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其实也是在表述:作品是写给人看的,如果文章因为不方便阅读、或者不能使读者保持阅读的兴趣,其学术影响力必将大大降低。我们所要表达的是一份学术的真实 :既要真实地描述、反映自己所面对和考察的学术问题,又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还要真实地与自己的同行展开对话和交流。[10]而做到撰写规范、行文流畅、可读性强同样是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也是作者进行自审时应该注意的。
[1]尹玉吉,等.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J].编辑之友,2015,(5).
[2][美]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M].陈静,肖思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支运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撰写[J].理论月刊,2015,(3).
[5]黄毅英,等.教授现在告诉你:如何开展教育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黄毅英,等.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有的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2,(5).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尹玉吉.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论纲[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9]胡智锋.关于传媒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J].新闻记者,2014,(9).
[10]潘忠党.独立思考与真诚对话——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感悟[J].新闻记者,2014,(9).
[11]李良玉.提高史学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关于史学论文的写作[J].安徽史学,2011,(1).
(责任编辑李逢超)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16)01-0092-04
[作者简介]杨爽,女,吉林白城人,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任永刚,男,吉林松原人,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文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10BWX011)。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