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有多远
2016-04-03梁颖红周德富李亚琴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江苏南京06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苏州504
梁颖红,周德富,李亚琴(.金陵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06;.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504)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有多远
梁颖红1,周德富2,李亚琴2
(1.金陵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2.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零距离上岗”是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零距离”对接的内涵不仅包含专业技能,还应注重企业文化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对接;分析了高职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困境和存在的误区;指出高职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零距离对接;职业技能;企业文化;自学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应注重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零距离”上岗指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毕业到企业即能上岗工作,不需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为企业节省经济开支和时间花费.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行,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这些能够“零距离”上岗的人才[1].“零距离”上岗既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最佳标准,也是衡量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标准,更是高职院校贴近社会需要办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近年来,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几乎成了所有高职高专办学的主要指导思想,相继诞生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学生送到企业的“厂中校”模式,如“双元制”、“学徒制”等;另一类是企业引进学校的“校中厂”模式,如“订单班”,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毋庸置疑,以上举措实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对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回顾和反思的是:现在的高职培养模式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了吗?“零距离”对接不仅包含职业技能的对接,还包含企业文化和学习能力的对接,下面将讨论高职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困境及存在的误区.
1 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的困境
1.1 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之困
虽然,大多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进行了市场调研,试图与企业的需求契合,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而且,高校人才培养缺少特色,因此,培养的学生还没有真正以岗位需要为原则,紧贴企业的需求,因而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2].
1.2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之困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的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的一部分,二者的有机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困惑所在.高职教育不应只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还应该把文化教育融于技能的培养之中,使学生达到技术学习与性格磨练的平衡.
1.3 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与普适性之困
目前较为流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过程的管理,培养目标直接针对某企业的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但是,这种方式只针对某一企业的具体需求去培养学生,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适合其他企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局限[3].
2 职业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误区
2.1 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职业化”的特点,“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学习比较薄弱.因此,培养的学生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也无法满足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目标.
2.2 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工学结合缺少制约
工学结合的主要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北美的“合作教育”、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和日本的“产学官”教育.20世纪50年代,我国尝试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多年探索之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育人、就业模式.但从大范围来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还未真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只流于表面.这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有关[4].
3 高职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展望
3.1 重视技能、文化、学习能力的全方位融合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思想,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非常重要.只有坚持以能力为本的思想,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能力本位的思想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的基础,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实施,课程设计与教学,坚持按行业需求开展“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当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具备职业技能、企业文化与学习能力的人才,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5].
3.2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职教集团与高端企业集团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搭建政校企行多元深入合作的有效平台.根据行业需求设定专业方向,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定位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能力为本的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按能力标准有的放矢,满足行业需求[6].
参考文献:
[1] 杨帅,薛岚,王超.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3):63-65.
[2] 陈晓琴.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 职教论坛,2011(14):16-18.
[3] 马树超,范唯,郭杨.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2):1-6.
[4] 高建华. 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13(1):44-46.
[5] 包兴先. 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2015(24):75-79.
[6] 曹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1):67-72.
(责任编辑:李 平)
引文格式: 梁颖红,周德富,李亚琴.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有多远[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2):71-7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6)02-0071-03
DOI:10.16219/j.cnki.szxbzk.2016.02.017
收稿日期:2016-03-12;修回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2134);金陵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工作启动费资助项目(40620022)
作者简介:梁颖红(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The Distance of Zero Distance Docking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LIANG Ying-hong1,ZHOU De-fu2,LI Ya-qin2
(1.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jing 211106,China
2.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Abstract:“Zero distance” is a new demand for talents in modern enterprise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zero distance” docking includes not only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the docking between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zero distamce docking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and the existing misunderstanding.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zero distance docking;vocational skills;corporate culture;self learn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