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2016-03-29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江下小学秦昌词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带分数边长因数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江下小学 秦昌词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江下小学 秦昌词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高效协调发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视听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知识得以高效地掌握,心智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既贴近学生、又紧扣教学内容的材料,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有效地为我们农村学生构筑了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具体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感悟。

一、让学生学得有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授课伊始,教师要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方法很多,而利用电脑课件导入新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儿童天生活泼、好动,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教师如果能根据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电脑的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既可满足儿童的好奇感,又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知不觉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的体积时,新课伊始,我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课件,咦,数学课上还能看动画故事,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乌鸦衔来一颗颗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漫漫升高,最后,乌鸦终于喝到水啦。画面适时地展开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学生答,是因为乌鸦衔石子放到瓶子里。接着展示:放到瓶子里的石子为什么使水升高,可以设计出,让石子慢慢地放入水中,水漫漫升高的画面,随着问学生,石子为什么会使水升高呢?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时,老师强调并抓住学生的妙答,接着讲道,石子占有空间的大小,再次强调空间的大小,数学上,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石头的体积,老师板书“体积”。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体积产生了深刻地印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概念就象我们的新朋友一样,新奇、惹人喜爱。自然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认清体积朋友及所拥有的体积单位的意义,老师把准备好的教具、课件,在学生猜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后一一放映出来。这样,在比传统教学少得多的时间里,学生声情并茂地理解了体积与体积单位,而且还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选择、判断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获取新知后的愉悦。一堂有味、高效的数学课,学生自然由衷地想学好它。

二、让学生学得明白

数学知识是抽象性的,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抽象知识难以理解,教师要想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讲清楚,光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做到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电脑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教师可利用电脑的课件声色兼备、放大细节、重现、反复操作等特性,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教学内容,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到的关键点凸显出来,将学生头脑中模糊的知识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促进心理内化,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有效地实现精讲,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认识圆,可用ppt课件展示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下面写:这些平面图形是由——首尾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学生会很快答出填写“线段”。然后,第二排展示圆,慢慢放映出下面写的:圆是由——所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将课件图形上的线段、圆的曲线予以闪烁,学生会立马认识到圆应是“曲线”。利用展示的课件,及时地提出圆与上面的图形的有什么异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圆与长方形等一样都是平面封闭图形的联系,而围成的圆是曲线这是与前者的区别,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学习最大公因数的例1: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长是16dm、宽是12dm的长方形)铺滿(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最大是几分米的地砖?学生要明白边长必须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这其实是一个难点,这个难点若不解决,会成为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梗阻,难以学好后面的知识。

这时,我使用了这样的ppt课件,展现贮藏室地面,轻点鼠标,可以看到边长1dm地砖可以铺满地面,用的都是整块;同样地,轻点↓键,2dm的地砖沿长铺,刚好用整块,点↓键,沿宽铺也刚好用整块,点↓键可以铺满地面,用的是整块;3dm的地砖想铺满,不能用整块的。为什么?学生明显地看出边长应既是12的因数,也应是16的因数。接着问学生,边长还能是多长的?学生回答,边长还可以是4dm,轻点↓键,很快地验证了学生的思考结果。也明显地想象到,边长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的最大的是4,进而明白选择最大是4dm的地砖。解决了学习上的拦路虎,再展示16与12的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课件,这些数学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而如果用传统的粉笔在黑板上的描绘的教学,或者改为学生事前准备好拚摆的正方形,或者要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拚,恐怕要花半堂课,而完成本堂課的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重点,将会成为泡影。再后面的学习内容,学生就只好疲于应付,这样是难以达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学得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鉴于此,笔者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地参与,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有更多的教学智慧,高超的组织艺术,高度的教学责任心,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迸发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思考数学。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互化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很快地背出来,而互化的原理,学生几乎难以回答。作为教者,不应是让学生记到,而应是心到、脑到,应引导学生“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法?若应用课件,可以轻易帮学生思考、理解。如:13/4化成带分数,把一个圆看成单位“1”,(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点击平均分成的4份)表示这样的13份(展示4个圆,涂色的有13份),想13里有几个4,用除法,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闪烁3个单位:“1”),余数是分子(闪烁不同颜色的第13份),分母不变。而带分数化成假分数,问清带分数表示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个4份(顺次放出3个圆),加上分子的1份(出示第4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1份)。因此,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子是3个4份(闪烁3个4份),加上分子的1份(闪烁),进而,理解互化方法。

四、让学生学得多

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渴求。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提供许多的学习材料,助推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如六年级下册、学过负数后,可展示声色画面的课件: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提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他在筹算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这个记载,比国外早了七八百年。

数学需要多练,教学中还可利用信息技术课件省时、多变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在设计习题时,要分层次地照顾全体学生,每个层次可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题型,如找朋友、开火车、小蝌蚪找妈妈、我是名医等的趣味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题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进行练习,从而打破“齐步走”的局面,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电脑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提高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有限的教学空间里教师对课堂练习精心设计,加大练习密度?,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达到优质高效。这种多层次的练习,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促所思、思有所得、得而丰富,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使笔者尝到了甜头。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带分数边长因数
借助因数巧妙拆分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带分数Brown运动和局部线性增长的随机微分方程
带分数的简便运算
真分数和假分数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遇上带分数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