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SWOT分析
2016-03-28苏亚涛
苏亚涛
(亳州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亳州 23680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SWOT分析
苏亚涛
(亳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评估和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SWOT分析
1 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授众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对课进行重新分析、优化是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文章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全面地分析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课程改变发展策略.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SWOT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优势:
2.1课程教学模块比较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开设已有十余年,该课程是一门授众和受益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教学手段、方法都在不断变化、改进.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做为一门面向不同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
2.2师资队伍稳定
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相对稳定.当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都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院校虽然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但学校都设有公共(基础)教学部,也会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1].稳定的师资队伍为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供了保证.
2.3教学方法比较先进
随着近几年来各院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一门授众广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在不断改进,以适应新要求.目前各院校主要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4教辅设施有保障
做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需要一定的教辅设施做为保障.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设施就是计算机房和实验实训室,当前各院校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硬件环境都已具备,计算机机房、实验实训室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善.比较好的院校在软件资源也比较丰富,如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等,都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劣势:
1.课程体系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授众面广便产生了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同一门课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对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侧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2].目前各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在同一院校不论是文科和理科、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所采用的基本都是统一的课程体系,导致了不能因材施教.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全、要更深入;文理科学生的侧重点也不同.
2.“双师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提倡“双师素质”培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目前各院校师资队伍中,师范专业背景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虽然各院校也开始针对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培养,如企业挂职、外兼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效果.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评价单一
多数院校采用“笔试+上机”的形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发展性的评价.滞后和简陋的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出教学活动本质.例如,评价形式单一,包含大量客观题的标准化考试和固定形式的上机考试,评价结果忽视了被评价者未来的发展问题;总结性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传统的评价模式,用冰冷的分数和等级来确定学习效果.
4.实际应用不强
由于课程体系不能因材施教,专业教师实际应用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结果.虽然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本身“案例”的设计就与实际脱节,只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而没有真正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5.知识更新较慢
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包括两方面,一是课程教材滞后于实际需要,教材与实际知识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的,一些学校教材更新较慢,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实际脱节;二是教师自身知识更新滞后于实际需求,大部分教师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内,不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加之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意识较低,导致课程知识落后于实际需求.
6.教学资源缺乏,形式不丰富
目前,只有少数示范高职院校相关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形式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资源只限于教材及老师提供的少数资源;二是教学资源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三是教学资源形式不够丰富,部分院校甚至仅有教材这种非常单一的形式,如网络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音视频资源等比较少.
7.师生互动不强
虽然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多数院校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院校的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上机辅导”,缺乏课堂教学与课后的有效互动.
机遇: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方向.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就要改革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改革要首当其冲.
2.各学校对学生有硬性要求,必须通过省或国家相关等考试.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多高职院校把通过计算机基础水平考试做为硬性要求,学生只有拿到相关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以上两方面背景,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威胁:
1.移动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移动终端技术如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等设备已经在校园普及,这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2.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改革探索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SWOT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综合运用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提出改革策略,具体如下:
3.1SO对策
按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模块设计,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探索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手段和方法,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和职业兴趣[3].
3.2WO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从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要以规划为指导,针对劣势方面完全可照规划要求进行实施,但要做到“因课实施”,进行变通.
3.3ST对策
借助于比较成熟的“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知识案例进一步“碎片化”,让学生实时可以学习知识.利用稳定的师资队伍,建立课程实时监控机制,提高课程教学团队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实时调整教学内容.
3.4WT对策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专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企业参与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加强“双师”素质建设,加强与高水平学校和企业建立“双师型”交流、轮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进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可分为三种方式校内自建、校企共建、购买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借鉴和吸取成熟的理论或工具,探索、创新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课程教学团队要定期对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形成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4 结束语
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课程改变发展策略,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要从课程的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晓静.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6(05):21-22.
〔2〕王新政,王立峰,田玉梅,孙增林.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4-16.
〔4〕李郁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28): 08-10.
〔4〕赵琪.浅析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教育,2011(33):15.
〔5〕刘艳彬.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战略选择[J].大连干部学刊,2006(01):29-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57-02
收稿日期:2016-02-06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20152015jyxm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