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2016-07-23殷凤梅濮光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中高职职业能力

殷凤梅,濮光宁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职业能力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殷凤梅1,濮光宁2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电子商务中高职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落脚点[1].近年来各类职教集团的组建、行业企业的参与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但微观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中、高职学校的开设比较普遍,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有一定的意义.

1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

1.1课程体系衔接不畅

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各自的认定,中高职自主设计各自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客观上增加了课程体系衔接的难度.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大体上有网络营销与策划、商务网站设计、网络金融与支付等多样,且各高职院校间也不尽相同;而中职学校受办学资源、生源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很难分方向培养.

1.2教学内容不衔接

课程体系的衔接不畅,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不衔接.主要表现有:一、课程脱节.一些中职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压缩专业课,结果是文化课先天不足,专业课基础不牢,与高职的课程脱节[2].二、部分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一些课程中、高职都开设,但是高职课程又没有体现出层次上的递进,在低层次重复.如电子商务概论、PS等课程.

2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2.1职业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受教育者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能力[3]的高低,就成了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而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2.2明确岗位(群)

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中、高职电子商务教育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岗位(群);通过分解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各自的培养目标.中职应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电商概念,专注于培养学生单一岗位的操作技能,如订单处理、商品上架、发货等;而高职应该挖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等.

2.3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就是根据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计开发出不同层次能力目标的课程.在社会职业活动中,人的职业能力结构从低到高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是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基础能力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能力,如个人素养;行业通用能力是在某一类职业领域中,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跨行业能力是多个行业里都需要的能力,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某个特定的岗位上需要的专门能力.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在不同的能力层次上,设计相应的课程,从培养职特定业能力向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拓展,基础能力融入到中、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3 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分析

3.1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包括身心健康、性格品质、道德素养、工作态度、自我约束、法律意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自我学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毫无疑问在电子商务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基础,学习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3.2行业通用能力

从大的类别看,电子商务仍然属于经济业务领域.经济业务领域的从业者首先需要对经济形势、市场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应掌握营销服务、客户服务与沟通等基本业务能力;第三应具备必要的商业礼仪及公关能力、合理利用经济法律的能力;最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色的商务文案写作、外语英语能力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在经济业务领域里越来越重要,应该得到加强.

3.3跨行业能力

跨行业能力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满足从业者的可持续、全面发展要求.根据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与回访,他们从事的行业包括电子商务、传统商务、财务会计、IT服务、物流配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等.所以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外贸服务、物流管理、财税与金融服务等能力.

3.4职业特定能力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定能力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岗位应该具备的专门能力,体现了出本行业的独特性,应该包括电子交易流程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商业美工、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维护与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电子支付、网络信息处理等能力.

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有着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订单处理、图片处理、客服能力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就要低一些,而这恰好是高职学生重点要培养的.

4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4.1模块化课程的构建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分别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用以支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通过短期、专项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能力,可以通过1门课程来支撑,比如用图形图像设计1门课程来支撑商业美工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可能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撑,比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由初等英语、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3门课程培养,3门课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适应能力类的基础能力可能无法通过来支撑,但可以在集体活动、社会实践中慢慢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经常安排丰富多样的专业活动或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4.2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衔接,垂直衔接反映了课程的延续性,水平衔接反应了课程的整合性.具体的说就是根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的选择课程模块,并对这些课程模块进行序化,构成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表1所示为“3+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配置简表.

表1中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阶段配置的绝大部分课程,仔细分析可知:

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层次性.中高职围绕各自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模块,对于中高职都需要的能力要素,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选择课程模块,切实体现了中职重基础、操作,高职重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培养目标.如在表1中,我们将PS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而将网络营销安排在高职阶段,就是培养目标决定的.

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第一次求职的需求,即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保证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如在表1中,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涵盖了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行业的求职需求.

表1 “3+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配置简表

避免了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简单重复.对于中、高职阶段都会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区别,体现课程了的延续性.如表1中,网页制作课程虽然中高职都有,但是要求不一样,中职阶段偏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而高职阶段偏重于动态网页的制作.

5 结束语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设计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通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可以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现的较好衔接.中高职衔接形式多样,“3+2”模式下中高职可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比较容易实现课程体现的衔接;但“对口升学”模式、自主招生模式下,中高职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课程体现衔接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优化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内容,制定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标准有助于避免课程的重复,这也是值得继续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谢刚.湖北省电子商务专业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2(2):73-7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62-03

收稿日期:2016-02-1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贯通’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2012jyxm79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计算机基础”课外实践教学的开发与研究(2013jyxm174)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中高职职业能力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