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016-03-28刘振平
刘振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常州市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刘振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本文对常州市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总体建设维度、文化理念维度、物质文化维度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认为当前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思想观念有待改变、不良文化影响增加、轻"软件"文化发展、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展示交流平台等问题.
关键词: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1 常州市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1调查方法
为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总计37个问题,对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等3所高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1.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占回收问卷的96.85%.调查抽样充分考虑了被测样本的学校类别、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其中男生占46.76%,女生占53.24%,调查对象中,本科占67.13%,专科生占32.87%,文科生占25.93%,理科生占52.78%,工科生占21.30%.
1.3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总体建设维度:文化建设总体满意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根据调查,在学生对现阶段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情况方面,很满意的占13.89%,基本满意的占49.07%,一般且还需加强的占27.31%,选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9.26%和0.46%.大部分学生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持满意态度,但是主要集中于“基本满意”阶段,因此,这也说明常州市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要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性、创新兴和传统性的相融合,要切实加强和重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要切实做好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相互运用的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管理创新,将文化建设进学生生活、进学生宿舍、进学生心中,为学生服务,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2)文化理念维度:认同文化建设理念但认识多元化.在学生社区文化理念维度上,根据调查表明,受访的学生多数认同文化建设的理念,但是对文化建设理念及内容的具体调查时发现,认识趋向多元化.学生对本校的学生社区文化认识上,选择积极向上的占29.10%,缺乏活力的占14.81%,丰富多彩的占22.75%,单一枯燥的占16.13%,利益第一的占5.03%,同时,认为以学生本的仅占12.17%.而据此调查受访学生所期望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时,选择活泼的、开放的、自由的文化分别占前三位,分别为30.64%、29.17%和20.59%,而选择保守的、严谨的、简单的文化则分别占8.58%、4.17%和5.88%.
根据调查,有超过50.93%的学生认为学校时尚文化对引领学生社区文化的作用很大,而选择一般的也占有30.09%,选择说不清的则占12.04%.由此也说明,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有着“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存在矛盾的情况.也说明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以此在进行学生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状况调查时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其中影响很大的占22.69%,有一定影响的则占有49.07%,而选择几乎没有或说不清的分别占有19.91%和8.33%.
(3)物质文化维度: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满意度不高.在物质文化建设维度中,根据调查,社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大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如,在对社区食堂情况、社区图书馆(室)情况、教室情况等项目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对三项物质文化建设满意度相对较低,满意度一般都不超过40%,在绿化建设项目上,学生持满意态度的占40.74%,认为一般的占36.57%,而认为不好的占11.57%.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阵地来宣传主流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阵地,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学生社区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物质环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不但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也收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以上调查,学生对社区物质环境文化的满意度不高说明他们的需求和品味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物质环境,提升物质环境的各项“功效”,为学生社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物质文化隐性育人的功能.
(4)精神文化维度:文化趋于多元化但主流文化认识模糊.精神文化包括自身的行为文化和社区的组织活动文化,在对此项目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大学生活的看法方面,有38.18%的学生选择“焦虑与希望并存”、有30.91%的学生选择“有压力前途渺茫”,有15.91%的学生选择“感觉空虚乏味”,只有12.27%的学生选择“感觉生活充实”.在文化活动方面,有41.67%的学生认为“有益,经常参加”,30.09%的学生认为“还行,偶尔参加”,20.83%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但偶尔也会参加”,有7.41%的学生则选择“没兴趣,也不参加”.而学生关于对社区的活动认识则比较模糊,值得注意的是,有0.74%的学生选择了“宗教交流”活动,而选择“读书学习”活动的仅占有24.72%.并且学生在社区学习生活时,也就是课余时间利用时,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上网和聊天,分别占有31.31%和22.22%.选择睡觉和其它的则占有15.4% 和4.01%,而选择看书和读报的仅占有20.2%和6.82%.以上情况表明,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尤其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文化引领主流价值,文化育人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需要得到切实重视.
在对学生在社区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调查时发现,选择“自觉打扫寝室卫生”的占32.79%,定期整理内务的占30.21%,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占18.5%.在与人交往的言行表现方面,社区学生与其他舍友又交流或共同参加宿舍活动的选择“经常”的占有31.94%,“偶尔”的占有39.35%,只有1.39%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以上活动.学生在社区对不文明现象的态度选择时,有39.81%的学生选择阻止,有18.98%的学生是选择抱怨,而有14.81%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有26.39%的学生则选择视情况而定.
以上调查表明,在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总体、理念、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措施方面有了改善和发展,但是学生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抱有充满期望和需求的态度,特别是学生需要主流文化的引领.
2 常州市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2.1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有待改变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值得肯定的成果是,社区内的各项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社区仍然存在大学生对社区的需求满意度与社区供给不足的矛盾.在社区制度文化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社区制度基本健全,但社区制度的制定缺乏人性化的思考.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社区的制度制定应该突出,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管理”的对象,而是“服务”的对象.[1]就目前来说,后勤人员明显欠缺对这方面的思考.此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的社区文化广泛吸纳社区大众文化,如网络文化、游戏文化、娱乐文化等等,影响在不断多元化,加之,大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对生活文化的理解也充满好奇与高要求,因此,高校学生社区文化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都要有所改变,但就目前而言,存在部分高校仍把学生社区仅仅视为学生“寝室”,而忽视文化建设,文化育人的功能作用.
2.2环境问题:文化良莠不齐带来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属于社会文化,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交织影响,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价值取向上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因此产生政治信仰迷茫,道德标准下降,人生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高校作为文化高地,是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发展道路的重要阵地,除了课堂教育教学外,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社区,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而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良文化通过网络等渠道,给没有约束的大学生带来价值选择、信念选择上的苦恼.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需要迫切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3路径问题:轻“软件”文化发展
在学生社区发展过程中,高校往往更重视对基础硬件条件的投入建设,比如宿舍楼、食堂、美食街等等,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善,为社区的学生带来了生活、学习上的便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高校学生社区的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不能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根据调查,当前不少高校不够重视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忽视这些“软件”性能的提高对学生育人作用.由于当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后勤化,与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双重管理,这也导致了双方的管理目标容易不一致.因此,也就存在有的高校学生社区出现了饭店多、理发店多、零食店多等情况,而反映和引导大学生文化的书店、活动中心等较少,甚至没有的局面.
2.4管理问题:组织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学生社区的管理在不断加强,但主要是后勤管理人员,比如门卫、保洁等,而这些工作人员难以承担起用文化引领大学生的责任,他们大多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们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如果疏于对学生社区的管理,就很容易导致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社区出现“真空地带”.根据调查,占大多数的学生课余生活是在宿舍度过,如看电影、玩网络游戏等.如果高校管理部门忽视这一盲区,或者仅仅是查查宿舍卫生的话,就很难教育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而这些管理问题还主要体现在对党建、团建进社区的投入不足,学生社区没有固定的社区服务场所等等,对社区文化建设也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其中,学生园区的管理模式也逐步由学校管理向物业管理改变.寝室管理人员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往往突出了管理的服务性,而缺乏应有的育人环节,不能实现高校社区管理与育人的有效结合.在园区文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2]
参考文献:
〔1〕荆晓艳.等,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以重庆10所高校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7-160.
〔2〕王彪,浅论高校学生园区文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49-5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99-02
收稿日期:2016-02-22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常州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金号KYY1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