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16-03-27郭小山汪国莲谢忠谊钟秀娟吴传万徐文静

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树菇出菇食用菌

郭小山,汪国莲,谢忠谊,钟秀娟,吴传万,徐文静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茶树菇是一种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为一体的高档食用菌,其盖嫩柄脆,味道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营养价值超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淮安市茶树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茶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种植技术不规范,特别是无公害生产技术不规范,曾使得茶树菇品质下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降低,严重打击了广大菇农和茶树菇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淮安茶树菇行业稳步发展,规范茶树菇的无公害生产,并提高种植效益,有必要制定本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茶树菇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菇房的建立、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管理。规程适用于淮安市茶树菇的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 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环境符合《NY 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生产用水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通风条件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场地作栽培场所。

4 菇房

4.1 地点要求

有各自隔离的原材料库、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菇房等。场房建造从结构和功能上满足茶树菇生产的基本需要。

4.2 菇棚要求

选择坐北朝南,地势高、平坦、通风,环境清洁的场所搭建菇棚。菇棚骨架采用竹木结构或钢架结构,菇棚宽4.5 m,长15 m,人字形棚顶,四周高3.5 m,中间高4 m,每棚占地60~70 m2。四周及棚顶保温层采用1.8 cm厚的隔热膨体塑料板,内外加0.06~0.08 mm厚的黑色塑料膜。

4.3 菇床要求

菇床架子可用竹条、木条、水泥柱或钢管搭置,床面可用竹条、木条等铺垫,床架设4~6层(视菇房高度而定),层距0.5 m,床面宽1.1~1.3 m,底层离地面20 cm,顶层距屋顶1.5 m,菇床间留工作道宽0.5 m。

5 生产管理技术5.1 栽培前准备

5.1.1 栽培季节

淮安地区茶树菇一般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春季栽培宜于2-4月接种,4-6月为出菇期;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月至次年6月为出菇期。

5.1.2 菌棒要求

要求发菌充分,菌袋无破损、无污染。

5.1.3 菇房处理

在培养袋移入菇房前,必须预先进行消毒处理,用甲醛7~8 mL/m3+高锰酸钾5 g/m3熏蒸消毒30 min,消毒后进行通风换气。

5.2 出菇管理

5.2.1 催蕾

出菇前要进行催蕾管理,催蕾时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排放。

5.2.2 搔菌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打开袋口,用铁丝做1个3~4齿的手耙,并在酒精灯口消毒,开袋轻轻搔去菌种块和表面的老化菌丝,使出菇密集整齐一致。

5.2.3 温度、湿度及光照要求

保湿、催蕾、搔菌后将袋口松松地扎上,保持袋内相对湿度在90%~95%,空气湿度也保持在相同水平,早晚喷水保湿,注意不要喷在菌袋上,并每天通风2~3次,每次1 h左右。光照强度控制在500~800 lx,温度控制在18~24 ℃。当原基丛长至4~5 cm或幼菇2 cm高时,要及时打开或割掉袋口,去掉袋口后保持菇房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并适当通风。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6.2 农业防治

搞好卫生,清除虫源,经常保持菇房清洁卫生。控制菇房的湿度,加强通风,生产前严格对菇房进行消毒。菇房内外的虫菇、烂菇及菇头、菇根和废弃的培养料、垃圾等要及时清理销毁,防止害虫前来产卵,及虫卵孵化或幼虫羽化进入菇房,以消除虫源、减少虫害。

6.3 物理防治

用防虫网罩护菇房门窗及通风口;用黑光灯、高压静电灭虫灯或黄板诱杀菇蝇菇蚊;糖醋液诱杀螨虫等。

6.4 化学防治

应符合GB 4285,GB/T 8321规定。严禁使用国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剂型,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出菇期间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6.5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链孢霉菌病、黄霉菌病和黑根霉病等。

主要虫害有:蝇蚊类、螨类等。主要病虫害的常用防治方法见表1。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7.1 采收适期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从原基分化到采收一般需10 d以上。当菌盖呈半球形,菌膜尚未破裂时为采收适期。

7.2 采收方法

用手捏住菌柄基部,整丛摘下,菌柄菌盖脆嫩易断,采收时要轻拿轻放,去掉菌柄基部培养料。

7.3 采后管理

采收第1潮菇后,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 d;然后拉开袋口,淋1次重水,进行搔菌,扒去料面上发黑的部分,菌袋料面需清理干净,随后停止喷水3~5 d;15 d后再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以上,促使生长第2潮菇。以后按同样的管理方法促使子实体的连续形成。采摘4~5潮菇后,如袋内基质干枯,可往袋内补充水分,1次补水100~200 g,1~2 d后要将袋内多余水分倒掉,保持较高湿度,还可继续长菇。

一般每袋可出鲜菇0.35 kg以上,生物转化率可在100%~150%。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095的规定。

8 菌渣处理

猜你喜欢

茶树菇出菇食用菌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茶树菇菜谱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什么水煮什么花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