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现实关怀——谈清末民初年画中的现实主义
2016-03-25吴文佳厦门市工人文化宫福建厦门361000
吴文佳(厦门市工人文化宫,福建 厦门 361000)
来自民间的现实关怀——谈清末民初年画中的现实主义
吴文佳
(厦门市工人文化宫,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在萎靡不振的晚清社会,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以其对现实生活的贴近和对社会的关注,担负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现实主义艺术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因为现实主义获得更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清末民初;民间年画;现实主义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的独立画种,它形成于宋朝,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覆盖地域最广、欣赏人数最多的一个画种①。传统民间年画,历经宋、元、明、清诸代,形成“以描写和反映世俗生活为主”②的显著特征,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它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俗生活场景、吉祥事物、民间信仰神祇以及戏曲故事等。
虽然年画一直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晚清之前的题材多是表达民间的美好愿望,涉及现实的题材并不多见。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剧烈震荡,社会的剧变也影响了年画题材选择的变化。清末民初的年画不但反映了当时民众生活,又极富时事政治色彩,兼及新人新事、新的伦理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在中国年画史中构成了与清代以前有别的新特色。“其对社会生活触及之深、之广,以及表现之直接,在当时的画坛,难有其他绘画门类与之相比。”③
一、清末民初民间年画中现实主义的表现
(一)清末民初民间年画中的现实题材
1.反映时事战争的革命年画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帝国主义列强试图割裂我国领土,中国官方、民间反侵略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晚清社会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如“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无不在民间年画中得到及时的反映。时事内容年画在清末民初民间年画中大量印制出现,它从市俗文化艺术的角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历史阶段里中国社会动荡的局面。
清咸丰三年四月(公元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李开芳、林凤祥等,率起义军二万从扬州出发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月底,进入天津西郊杨柳青,军营设于大佛寺,《太平军北伐图》描绘的便是此时的情况。
《太平军北伐图》,清末,天津杨柳青
《日德争战青岛》,民初,河北武强
河北武强年画作坊刻印的一幅《大战天津》反映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状况,画面描绘了冯玉祥将军将所部改称“国民军”后,在天津打退了直鲁联军李景林的队伍和溃兵抢劫的情形。
河北武强年画里的《大战天安门》一图,刻印了张勋率领的“辫子军”与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大战于天安门的开仗场面。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军阀张勋,妄图推翻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心恢复清王朝,七月一日前把他的辫子军布置在北京车站,邮政局等要处,凌晨拥十二岁的溥仪(宣统)登基,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过了十二天,军阀段祺瑞率领 “讨逆军”便由四面攻入北京,驻在天坛的“辫子军”立刻投降,张勋狼狈逃入了荷兰使馆,这一戏剧性的复辟闹剧立刻在年画里反映出来。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者仍然漠视我国领土主权,任意陈兵在我国领土交火打仗。刻画联军混战的《日德争战青岛》,描绘了当时日军与德军争战青岛的混乱战况,民间画工将这一帝国主义无视我国领土主权的实况刻印了出来,提醒我国后代勿忘国耻,把前朝政府的愚昧无知,致使祖国土地沦丧,置人民性命于不顾的历史永刻心中。这对唤起人民勿因推翻帝制而忘掉帝国主义者对我国之凌辱,大有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年画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的情况,其内容有哄抢当铺的农民,不堪忍受煎熬,揭竿而起反封建清王朝的农民起义,也有反映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情景,还有针砭时弊,讽刺清政府昏庸、落败的题材。
杨柳青年画《北京老百姓抢当铺》反映的就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北京城穷苦的劳动大众自发地向当时用高利贷盘剥贫民的当铺作斗争的一次事件。图中绘砸抢当铺的人物近40人,人们背着箱笼包裹、钱财衣物从围有木栅的当铺中涌出,算盘、当票等遍地狼藉,抢当铺的人中有赤膊短衫的贫民,有老人,有小孩,甚至有僧人和道士,各自情态尽现图中。图中描绘的背景、人物及服饰等,都是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再现。⑤
《北京老百姓抢当铺》,清末,天津杨柳青
2.反映社会新风气的维新年画
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后,民族危机非常严重,随着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上的侵入,以及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芽,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一时期,年画较之其他画种更能及时地触及社会现实。反映新事物、新思想观念、新的社会现象的新年画应运而生。内容多提倡办学堂、破除陋习、提高女权等新时代的内容,以唤醒民众,爱国雪耻。如《女子求学》《女学堂比武》《不知自量》《礼尚往来》《发财图改良画》《爱国大扑满》都反映了当时新的社会风习。
《纺纱绩麻》反映了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思想在杨柳青年画中的反映。此图提倡“妇女工作,当聚一处”,具有主张采用新型生产方式的意味。
《纺纱绩麻》,清末,天津杨柳青
此类作品还有《女学堂演武》(清末、杨柳青)、《女子自强》(清末、杨柳青)《女子爱国》(清末、杨柳青,齐健隆)等,封建社会女子的道德标准是安分守己、夫为妇纲,这些表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作品,反映了当时随着维新思想的出现,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的风气。
3.描绘社会生活的改良年画
此时社会的新生事物也如实地从年画中反映出来。如《上海电器车船》《上海火车站》《拉洋片》《天津租界》等,都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反应了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
上海自鸦片战争后,辟为通商大埠,当时已有洋楼建起,汽车行驶,《上海电器车船》便是描绘上海上层人物乘坐汽车之景。此外,天上还有飞机,远处隐有教堂,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作品。《上海火车站》则描绘了上海首次出现火车及铁道的场景。
《上海电器车船》,民初,河北武强
《打麻将》,清末,天津杨柳青
从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打麻将》可以看出麻将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的情形。图中四个时装美人围坐于方桌前打麻将,旁有侍女捧茶果侍奉,外有一妇女作于炕前品茶闲聊,描绘了此时期北方上层新式家庭的一角。
《拉洋片》和《摩登女子骑车》均是对当时社会新生事物的描绘。《拉洋片》中不但描绘了一位年轻妇女带一名儿童观看当时的新奇事物的情景,同时还绘有一衣衫褴褛的乞丐在一侧乞讨,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平,也许也包含着刻绘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二)清末民初民间年画具有现实关怀之原因探析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军阀混战、政府昏庸、民不聊生,在外侮内患双重压迫下,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这一时期的年画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新题材的年画忠实地记录了乱世中革命与战争的情形,是传统的民间年画从没有过的题材,而且这种自发性的现实关怀也是当时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究其转型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
1.社会的需要促使了年画选择现实题材
晚清至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启蒙和救亡思潮迭起,改良和革命之声不断,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关系面临崩溃瓦解。综观本时期的画坛,沿海地区首先因西方文化的入侵开始和接受流行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写实趣味虽已出现于任伯年、高奇峰等海派、岭南画派画家的笔下,然而,应当说,这种写实主义仅局限于技法之上,作品本身的现实精神甚为欠缺,画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反映现实的题材上。反映现实的艺术是当时社会的需要。年画不但是社会下层(市
民阶层)广为流行的大众美术,而且是一种商品。它对民众的需求最为敏感,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普通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艺术趣味,因此能够因社会的需要及时做出改动。
年画作为与大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艺术,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对民众教育来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反映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当社会需要一种艺术充当宣传工具,来记录现实、针砭时弊、普及思想时,年画的号召力使其当仁不让地充当了这个角色。因此可以说,年画中的现实关怀,是由年画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2.年画创作者的身份决定了年画的现实特征
如果与其他画种相比较可以发现,年画创作者的身份与其他画家是不同的。传统年画的创作者本身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劳动人民。相比职业画家,他们无疑对社会的现实残酷感受更直接。如果说代表上层精英艺术的画家多数是以观望者来再现现实,而民间年画的创作者可以说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记录现实。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尽管革命党人对社会民众的启蒙动员还缺乏应有的重视,但是民间画工却对革命时局保持着强烈关注的态度。”⑥革命时局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他们对待现实也相比于其他画家更为敏感。
注释:
①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第1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②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第1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③周爱民《清末民初的大众美术及其意义》,《文艺研究》,北京,2006第1期。
④图版选自王树村编《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⑤具体参见王树村《清代北京城百姓抢当铺》一文,文中指出:“在过去的美术作品中,这类直接反映民间反抗斗争的作品,实不可多得,特别是这幅‘北京城百姓抢当铺’,更是大胆具体地反映了京都‘天子’脚下人民起来斗争的真实情景,尤为可贵。”《中国民间年画论文集》,第181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⑥周爱民《清末民初的大众美术及其意义》,《文艺研究》,北京,2006第1期。
作者简介:吴文佳,女,南京大学艺术设计硕士。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