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的西方想象
2015-08-29孙雅静
【摘要】本文正是以1911年-1919年“海外奇谈”栏目为切入点,辅之以《点石斋画报》作为一个历时性的比较,在梳理“海外奇谈”栏目内容的同时,浅析清末民初中国对西方想象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人眼中西方这个“他者”形象,借此还原那个时代民众对于西方最真实的感受与认识。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海外奇谈》;西方想象;清末民初
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影响在中国也逐步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的态势。从纵向发展来看,中国民众对于西方的认识,总会带有一种被侵略与被改造的阵痛感。因此,在西方强大武力压迫与文化殖民的影响下,使得清末民初的市民对于西方的想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态。下面笔者由“海外奇谈”入手,通过大众媒介来窥探清末民初中国的西方想象。
一、《申报·自由谈·海外奇谈》概况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海外奇谈”是副刊 “自由谈”中的一个栏目,虽然并不是一个十分固定,但是也在断断续续中伴随着办刊的终止而结束。其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地理风貌、风俗文化、奇闻轶事、科学技术。
关于地理风貌的介绍大体可分两种:首先是对于西方建筑的描述,在选取实例中,编者大多偏重于选取一些风格与中国差异很大的建筑来描述,如“海外奇谈”中一篇介绍在罗马发现的“宝石屋”,周身用宝石镶嵌,阳光下金光闪闪,华丽非常。给民众以西方世界奢华糜贵之感,增强了民众对西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其次,编者在展现西方建筑同时,也为民众呈现出一幅西方自然风貌图,像“打喷嚏树”等,都为中国的民众提供了想象西方自然景貌的模板。
“海外奇谈”的编者在客观的介绍了西方地理风貌的同时,他们也为读者进一步的介绍了西方的风俗文化。纵观“海外奇谈”栏目,“某地风俗论”的标题时有出现,如“澳大利亚洲奇俗”中介绍了澳大利亚喜吃野物的风俗等。而在关于文化的介绍中,编者将重点放之于对西方社会制度、社会风尚的介绍中,试图通过介绍这些制度与风尚,使民众能窥探到西方异于本国的文化、思想,在不断的对比中,引发民众的觉醒与思考。如“海外奇谈”中连载数日的“女权之膨胀”,这篇文章的转载其实正呼应了国内当时妇女问题的主题。通过不同主题的探讨,从而达到了一种“启民智”即一种自内而外的反思效果。
如果将上述内容统称为对西方文明的介绍,那么,“海外奇谈”中真正自成风格的文章则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描述。其中一类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器发明,在“海外奇谈”中,不仅一次提到了电灯、洗衣机、留声机、照相机等电器。如对洗衣机的介绍中“故各大洗衣公司自得此利器后,极行便捷。而着衣者,亦以其快速洁净,莫不同声称赞。”同时,编者利用“海外奇谈”这一栏目,向民众介绍了许多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如“法国飞艇之发达”等。在这些科学技术的介绍中,编者常用“某外媒报道”作为开头,加之幽默轻松的语气,使民众在趣味故事中加深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了解,从而起到了近代科学技术启蒙的作用。
“海外奇谈”栏目,为了迎合一定的商业需求和民众需求,编者的笔调力求诙谐幽默,而这种诙谐幽默的风格,在介绍西方的奇闻轶事中时最能够显现的。如“矮女”等。这些赋予幽默笔调的小短文,其真实性如今是无法考据的,若单从其内容来看,无论其真实与否,编者都为当时的民众提供了一种想象西方的另类方式。值得关注的是,当时国内“全盘西化论”的思潮占据重要地位。而在这场浪潮中,“海外奇谈”的编者对于西方思潮并不是一味地盲从、全盘接受。他们在栏目中也对西方一些轶事,极尽讽刺之能事,像“滑稽者骗势力者”,从题目中便可透出浓浓的讽刺与幽默意味,编者态度倾向明显凸显。
总之,“海外奇谈”的编者通过对他者西方的或真或幻的描述,从地理风貌、风俗文化、科学技术和奇闻轶事四个方面,为民众打开了认识西方的门户。民众对于西方的认识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从“点石斋画报”到“海外奇谈”中西洋景的变迁,也可以窥探到民众对于西方认识的发展过程。
二、“点石斋”与“海外奇谈”中的“西洋景”
“点石斋画报”由美查于1884年5月创办。与“海外奇谈”相类似的,“点石斋”在当时那个年代,也关注了西方文明传入中国的状况。并通过画者手中的笔,配以文字说明,为大众普及了“西洋知识”。可以说,“点石斋”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众集体想象西方的一个参照物与教科书。在1898年后,“点石斋”停刊。直到二十世纪初的《申报》创办“自由谈”,开创“海外奇谈”栏目,才接过了“点石斋”中介绍西方新知的标杆,以文字的形式为民众再一次洞开西方大门。但此时的“海外奇谈”中关于西方的介绍与“点石斋”中的介绍有了明显的差异与分歧。
对于西方先进的科技器物,民众对其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在清末时期,人们对于西方器物认识的不充分,出现了像“点石斋画报”中关于西方器物描绘的不科学的现象:如在“点石斋”中,记载的有关“照脏器”的图文中,一个外国人操作一个类似照相机的仪器,依当下医学常识来看,在当时,这种隔空观测人身体内部结构的机器是不现实的。这也证明了在“点石斋”中,科学器物的介绍来自于画师充分的天才的想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海外奇谈”时,民众在看待西方器物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观念了。像同为“照脏器”,海外奇谈中论述:“法以小机器置小筒于上,筒端由喉探入”。从编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照脏器的科学性虽然仍有待考量,已经很接近于现在的照脏器了。
民众在逐渐接受西方科学器物的同时,西方的社会生活、风俗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的民众。像在“美妇司州”中提出“男女之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交代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男女平等的说法,然后论述西方“男女共事一船”体现了西方的男女平等。最后用《易·系辞上》解释此种做法:“一阴一阳之为道”。从经典中找寻妇女解放的理由,“点石斋”在看似开放的妇女观下,其实仍然不能放开礼教的束缚,从正面倡导妇女解放。
而到了“海外奇谈”,编者对西方女性争取权利的事件有不少的记载,如“妇权之膨胀”中,编者认为“议女子之不宜忝证,是亦妄人也已矣”。此番大胆的描述正是编者对中国广大的女同胞提出的殷切希望。与早期“点石斋”中那种“温和的说教”已不可同日日语。
总之,清末民初,作为一个“西学东渐”日益加深的时期,民众在从初次接触西方到慢慢认识西方、熟悉西方、接受西方的过程中,在一种不断的幻想西方,一种在现实与想象中逐步完成其自身对于西方形象的构建。时至今日,面对西方大潮的不断涌入,在我们已有知识与见识的情况下,怎样更加理智的去面对当下西方思潮的影响?也是当下每一个国民应该反思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照脏器[N]. 申报, 1911-11-14. 上海书店1893年影印版.
[2] 女权之膨胀[N]. 申报, 1912-4-10. 上海书店1893年影印版.
【作者简介】
孙雅静(1991—),女,山东烟台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