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回迁新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研究

2016-03-25王静静范景武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城市化

王静静 范景武(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城市化进程中回迁新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研究

王静静 范景武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摘要】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的村庄因“撤村改制”、“撤村建居”和“撤村并镇”等,农民变成居民,回迁新建社区既为“村改居”社区。回迁新建社区涉及一个社区及其居民多层面转变,如:身份制“农民”到“居民”的转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转变等方面。本文拟就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状况予以探讨,以期为“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探索路径。

【关键词】城市化;回迁社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人们在一定区域内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空间载体,是构成城市的基层单元,它是城市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根植于社会最基层的群众文化,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文环境、价值取向、生活习俗模式等特色,是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社区居民现实的文化需求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满足方式更加丰富,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也更加多样化,研究和分析城市社区变化背景下的居民社区文化需求,有利于厘清对回迁社区文化的一些模糊认识,更好的为“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探索路径和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做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新形势下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明确发展方向。

当前,我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成果丰硕。但与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面临挑战和压力,尤其是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回迁新建社区迅速的增多,致使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不对位。显然,仅依靠社区建制的转变是不足以使“村改居”社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化,还需要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城市化。[1]因此要实现“回迁新建”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必须正视回迁新建社区中居民的文化需求及满足状况问题。

二、调研区域的基本情况及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回迁新建社区基本概况介绍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常驻人口约300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继续进行,继续出重拳,下大力气,抓住国家重视“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机遇,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回迁安置房151.71万平方米。

整村拆迁之后的“村改居社区”以一个或多个村落为单位,就地或异地整体上楼安置,形成半封闭式回迁新建社区。行政自然村逐渐消失合并成社区,这样回迁合并社区无论是其“外部”生活空间形态还是“内部”管理机制、需求属性均处在城乡重叠的“模糊地带”。此类社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利弊共存,如居民组成简单、文化设施设备先进、活动空间充分等这些优势有利于社区文化的开展;同时也存在弊端,如回迁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低、文化需求单一等这些因素不利于社区文化的建设。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为主,以对社区管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村民访谈为辅的方式,获取翔实的资料,准确把握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居民的现实文化需求。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86.67%。本次问卷调查本着性别、年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都涉及的原则进行的。详细分布情况如下:性别结构为:女性50人,占有效样本的 48.08%,男性54人,占有效样本的 51.92%。年龄结构为:16岁以下11人,占有效样本的10.58%;16岁到35岁21人,占有效样本的20.19%;36岁到45岁25人,占有效样本的24.04%;46岁到60岁28人,占有效样本的26.92%;60岁以上19人,占有效样本的18.27%。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24.03%,初中25.00%,高中及中专30.78%,大专及本科15.39%,研究生及以上4.80%。

三、居民文化需求与社区文化建设状况对应关系分析

(一)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及参与情况分析

社区居民对回迁新建社区文化现状认识不够全面。数据显示:认为有社区文化的居民占52.88%,30.77%的居民认为过半的社区有社区文化,认为过半没有和根本没有社区文化的居民分别占12.50%和3.85%。可见,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社区近几年的社区文化建设得到明显改观,但尚覆盖面欠缺,使得社区及其主体——社区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到位。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居民彼此之间居住环境封闭,人际往来越来越少,彼此关系冷漠,相互间疏远感强烈,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更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使得社区文化建设没有紧固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和文化认同。

图 1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现状认识的分布示意图

(二)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民对文体活动需求的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在对居民技能培训、闲暇娱乐、健身运动、信息沟通、和睦邻里关系五项需求内容调查中,87.50%的居民对健身运动需求强烈,居民对和睦邻里关系、技能培训、信息沟通的需求分别占61.54%、56.73%、54.81%,虽比健身运动的需求弱,但也占过半的比例。健身运动成为大部分居民喜欢的活动类型。在接受社区居民喜欢的社区文化设施调查中,社区活动中心占明显很高的比例,82.69%的居民喜欢,健身室得到75.00%的居民的认同和喜爱,其次是休闲广场和图书阅览室,居民的喜爱程度分别是:66.35%、53.85%,业余文艺团体和科普知识宣传区受居民的喜爱程度相对偏低为:36.54%和19.23%。

显然,社区居民对文体活动需求的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随着现代社区的异质性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种类化。普适性是政府提供社区文化服务最大的特点,也是使社区居民需求与服务错位的重要原因。细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将普适性的大众服务做成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特色服务,有利于科学、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这也是社区发展和社区成员满意的重要途径。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情况

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有待提升。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三类是社区建设参与的主体。其中,社区居民参与的地位最为重要。调查中,当问及社区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及对其生活的影响时,67.31%的居民非常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且认为效果好。但是24.04%的居民表示无所谓且效果一般,8.65%的居民不愿意参加而且认为社区文化活动没有影响力。可以看出,目前社区文化活动还不能很好的吸引居民的参与,如何吸引居民的参与和共享,这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与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模式的对接情况

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社区在建制方面虽然改村委会为居委会,但在社区文化管理的体制、程序、范围,工作的重点、内容、方式,还是服务对象、形式等方面,居委会都与原来的村委会没有显著区别,并未做出大刀阔斧的整改,与城市社区文化的管理模式相比差距甚远。混杂着城市社区文化和乡村社区文化的特质,两种社区文化管理模相互交替、碰撞和更新。出现部门间遇事相互推诿、争利或者重复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造成部门失效的局面。

四、城镇化进程中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一)注重与优先满足当前回迁新建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尽管村庄的物质形态已不在,但村民与他们所构成的乡土社会形态却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就近安置“被上楼”对于转居村民而言,邻居没有变,地缘和血缘的社会关系网络没有断裂,仍然是一个由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结成的传统熟人社会。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既有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糟粕,半封闭式的回迁新建社区城市性不明显,而且在人际关系、文化观念和心里层面上都具有不同于乡村社会的独特性,应关注居民的具体差异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者应扮演好“文化”引导者的角色,强化“居民”意识,引导居民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或渐已形成的小市民意识,增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度。[2]

(二)注重将不同的需求进行整合,处理好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满足

以需求为导向,“量体裁衣”供需对位。立足于城镇居民当前实际的需求水平和具体要求,才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才有利于创造真实的社区文化。在实际的服务提供过程中,将不同的需求进行整合,在厘清需求层次和类别的基础上,在不失社区特色的前提下,以争取分类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要。挖掘和创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职业需求的文化活动形式。如组织一些家庭型、邻里互动助型的文体娱乐活动,再如职业技能培训、法律讲堂等的知识讲座。

(三)均衡社区文化资源配置

均衡社区文化资源配置,化解居民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正面的矛盾。匮乏的文化基础设施和贫乏的文化活动内容是回迁新建社区存在的重要问题,造成因素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地区间社会资源总量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社区文化建设表现出地域间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再抓社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二者在建设和谐社区的任务里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互换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资源动员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一是资金筹

划方面,多元且灵活的募款途径是非盈利组织的一大优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用以填补单一政府投入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二是资源整合方面,政策的导向调整有不足之处就是刻板不灵活,而非营利组织在发掘和整合社区资源的方面正好给予拟补,可将社区中分散闲置的服务设施、场地等统筹使用,增加资源运用的有效性,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率。

(四)培养、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专业的社会工作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回迁新建社区文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政府在政策上应该加以重视。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到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阵营中来,在政策上给予社会工作者精英支持和保障,让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其次,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是化解城、乡社区文化管理模式不对接的又一重要举措。政府应该定期举行业务培训,使社区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侧重于培养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和实务能力。

五、结 语

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来为之提供条件,并通过发展社区文化来使之得到相应的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着手点是回迁新建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3]无论是社区表层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更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都要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更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然而,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运作体制尚未理顺、参与度还未达到理想状态、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还未深层次展开等。因此本研究认为,回迁新建社区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今后要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J].实践,2014,5.

[2]万雪芬.“村改居”社区转型期自治模式微探[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2.

[3]吴晓燕.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的居民社区安全现状分析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浙江山区新型城市化模式选择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