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2016-03-21范婷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赫哲族基础教育问题



赫哲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范婷婷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要:赫哲族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均达到一定水平,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减少,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增长显著。赫哲族基础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学龄人口的减少,大量生源外流,小学在校生规模减小,班级数量逐年减少,班级规模缩小,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

关键词:赫哲族;基础教育;问题

赫哲族是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总数5 354人,其中有3 613人居住在黑龙江省,分布在同江市以及饶河县、抚远县和佳木斯市辖区。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出现前赫哲族主要学习生产生活知识的主要形式,年长的族人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把自己的狩猎捕鱼技巧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清朝时期,赫哲族被编入满洲八旗,赫哲族上层人物的子女有机会进入清政府在各旗设立的八旗官学,接受满汉文化教育。民国时期,赫哲族地区建立过几所学校,但赫哲族入学人数很少,日本入侵东北后,赫哲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几乎中断。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赫哲族教育才开始真正得到大发展。

1赫哲族基础教育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赫哲族教育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到1998年,黑龙江省赫哲族三个乡的“普九”工作都通过了国家和省、市的验收。进入新世纪,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赫哲族地区的学校扶持力度,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校园环境和完备教学硬件。

2006年8月,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建成了近1 100平方米的教学楼,设有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音乐、美术活动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和食堂也整修一新。街津口中心校原来是九年制学校,实行六三学制,2009年9月初中部撤并,初中学生转入同江市区中学上学。2013年,街津口中心小学有学生30人,少数民族学生21人,教师21名,少数民族教师13人。在民族文化课程的建设上,街津口中心校2003年开始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申请了同江市级科研课题《“赫哲族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到2004年,《赫哲族文化课程》校本教材印刷。2005年该课题结题。赫哲族文化课程包括赫哲族语言、传统体育、传统音乐、民族历史、物产资源五个方面,自校本课程印行以来,全校各年级都开展民族文化课程内容,每学期6课时,由赫哲族老师担任教授任务。2004年10月,该校被黑龙江省民委和黑龙江省体育局确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013年八岔赫哲族乡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全村全部受灾,村里唯一的小学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被全部浸泡在水中,整个学校的建筑全部成为危房,龙蟠石化向灾区提供专款,帮助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的教学楼重建工作。目前,教学楼重建已经完工,面积2 100平方米,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

四排赫哲族中心校校园面积1 530平方米,2013年,有学生23人,少数民族学生7人,教师13人,少数民族教师5人,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到百分百。

随着赫哲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赫哲族小学以上文化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发生了变化,2010年小学文化比重17.30% 比2000年下降了10.01个百分点,初中文化比重39.04%,比2000年增加了0.82个百分点,高中文化比重与2000年基本持平。

2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赫哲族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根据对赫哲族教育情况的调查,目前,赫哲族基础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学龄人口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人口。2000年,赫哲族在校小学生有80人,初中生50人。到了2010年,在校小学生只有33人,初中生只有15人。十年间,小学生在校人数下降了58.75%,初中则下降至70%。就民族地区来看,街津口中心校在2013年还有30名小学生,12名少数民族学生。到2014年底,仅一年的时间,学生人数锐减至1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只有4人。在八岔赫哲族乡,受灾前学校共有69名学生,因洪灾全部学生转学至同江市学习,他们分散在同江市各个小学中,目前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已经适应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因此,新校舍即便投入使用,相比之下,同江市的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师水平更能吸引学生及家长留着原地就学。如何让原来的学生回到八岔乡就学以及如何使教育资源不浪费,招收更多的学生入学,成为当地教育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生源的严重流失,是赫哲族族社区基础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低生育率和人口流动是两个主要原因。

2.1 低生育率

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是1.18,汉族是1.138,赫哲族是0.983比汉族还低。总和生育率是根据当年每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数量和所生孩子数量分别计算的分年龄别生育率累积相加得出的,反映的是一个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总数。从已知数据上看,2010年,赫哲族妇女一生只生育0.983个孩子,而2000年赫哲族的总和生育率是1.777,与之相比,2010年下降了44.68%。可见,赫哲族生育率下降的速度。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生育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人口学家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率呈下降趋势[1]。对一个家庭来说,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庭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张伊娜的“收入——生育率”模型推导出,生育率水平随着家庭收入的变化呈“U”型变化。当收入低时,生育率水平随收入的上升而迅速降低,在中等收入达到最低点,然后又缓慢上升[2]。

根据这一推论,赫哲族生育率水平与家庭收入呈“U”型发展。以街津口为例。2000年,赫哲族人均收入2 862元。进入新世纪,街津口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造渔业村养殖基地,扩大温室大棚规模,建设民俗街,改造特色民居,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产业。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赫哲族生产生活水平,扩大了赫哲族收入来源。2010年,赫哲族人均收入达8 685元,比2000年增涨了近三倍。街津口赫哲族乡的经济发展是赫哲族社区经济情况的一个缩影。家庭收入的增多,使赫哲人增加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在亲身感受到科技文化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后,增加了教育信心,提高了子女的教育要求,教育要求的提高必然导致教育成本的提高。虽然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学费、书本费并给与伙食费、寄宿补贴等政策,农民家庭教育经费得到缓解。但是,农村学生要想得到更好的教育,就不得不选择市、县一级学校上学,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家庭开销,导致了农村学生上学成本的增加。粗略计算,赫哲族家庭的教育支出随着子女学习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在同江市里上学的中小学生,平均每月1 000-1 500元左右费用;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各种补习的增多,增加了教育支出,平均每月2 000甚至3 000元的费用;到了大学阶段,尽管各城市的生活水平不同,大学学费各异,教育费用则普遍提高。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再生育一个孩子的赫哲族家庭来说,教育费用都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此,虽然赫哲族人均收入提高了,但生育率却下降了。

2.2 人口流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逐渐显露出来,人口随着经济发展的浪潮流动起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赫哲族流动人口1 359人,占人口总量25.38%,其中因务工经商迁徙的有493人,占流动人口的36.27%,加上一些尚未登记的,赫哲族流动人口数量会更多。赫哲族流向地区主要是民族乡周边城市同江市、佳木斯市、哈尔滨等地。这一部分进城务工的赫哲族把子女带到城市求学,减少了民族地区的生源。

除了务工人员带子女入城求学外,赫哲族父母主动把孩子送入条件好的市、县级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民族地区学生人数。富裕起来的赫哲族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不遗余力低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一方面因为家庭收入的增加能够支付子女进城上学增加的教育费用,另一方面是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随着国家和地区对赫哲族教育的大量投入,赫哲族乡教育硬件、软件、师资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学校相差无几,但仍有家长为子女选择市级学校入学,主要是因为市级学校不仅在教师、学校硬件上有先决又是,在课外文化活动的组织上、业余爱好的培养上以及周期学习气氛上的多种教育周边因素,更能吸引家长。尤其是在“一家一孩”的条件下,家长更希望“精”养孩子,举全家之力为孩子上学,屡见不鲜。在我们的调查中,约五成的家长表示愿意让孩子去市里上学。

学龄人口的减少,大量生源外流,小学在校生规模减小,班级数量逐年减少,班级规模缩小,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以街津口为例,2002年街津口中心校是九年制学校,学校仅有11间教室,学校有学前班15人;小学生150人;初中生125人;共有学生290人,其中赫哲族学生76人。到2009年9月初中部撤并时,学校有学生115人,赫哲族学生26人。2002年至2009年七年时间,学生人数由290人下降至115人,减少了60.3%。街津口中心校初中部的撤并,是学龄人口减少的直接表现。街津口中心校学生人数的减少的速度说明,入学人数与升学人数比例失横,最终导致学校总人数逐年降低。到2014年,学校只有学生12人,教师17人,学生与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了街津口中心校的教室、教学设施的闲置,教师工作量不足,严重浪费了教师工作热情和才能。

3建议

3.1 促进赫哲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赫哲族就业和创业提供发展平台

从上文论述已知,无论是基础教育中的生源流失,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人员的外流。如何留住人,成为解决赫哲族社区教育的关键问题。

经济利益和收入水平是人员流动最直接原因。赫哲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吸引人员大量回流。政府部门要加大赫哲族地区发展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为创业者提供条件;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商业投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全方位、多渠道推动赫哲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创业条件的完善,势必吸引外出的赫哲族回乡就业、创业。人员回流带来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基础教育中生源问题。

3.2 进一步落赫哲族教育政策,提高大学生比例

在黑龙江省,赫哲族高考采取省内加10分的优惠政策,但国内其他民族大学对赫哲族就学并无优惠政策。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赫哲族进入名牌大学少之又少。进一步落实高考对赫哲族的加分优惠政策;向赫哲族考生核定报送名额,进入民族大学深造;增加高等院校民族预科班,扩大招生规模,为赫哲族学生提供入学机会等是提高赫哲族考生升学率,提升赫哲族整体文化素养,提高赫哲族大学生比例、增加上学热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峰.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分析理论框架[J].人口与经济,1998(2):49-53.

[2] 张伊娜,刘建波,王桂新.生育率的经济学分析[J].西北人口,2007(3):69-74.

(责任校对朱正余)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1-0021-03

作者简介:范婷婷(1983-),女,黑龙江加格达奇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13D076)

收稿日期:20150601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1.007

猜你喜欢

赫哲族基础教育问题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