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易班用户粘性的思考与对策
2016-03-18曾卉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10620
曾卉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10620)
提升易班用户粘性的思考与对策
曾卉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10620)
摘要: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德育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不论是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还是开展有效德育的需求,打造专属的学生平台(易班)势在必行。目前易班已经顺利完成了注册推广,各上海高校的注册率均接近100%,但活跃度不够;如何让已经注册的同学对易班产生粘性是易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易班;网络粘性;发展对策
Abstract:Al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moral education project are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erefore,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ge and meeting the demands of carrying out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project,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the exclusive platform and e-class for the scholastics. At present, the Registration e-class are promot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registration percentage close to 100% among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ity of Shanghai, however, this promotion is not actively enough. So, how to generate the agglutinant of registered scholastics will make a major breakthrough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lass.
Keywords:easy class; network viscos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易班必须要满足同学的固定需求,又需要具有教育引导的特点;要求易班必须具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校园所有信息和活动,能够即时参与,反馈信息的功能;并且拥有后台数据库储存所有数据帮助相关部门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易班的用户粘性,搭建德育工作的网络新阵地。提升用户粘性是在易班上开展德育工作,开展网络思政的先决条件。文章从易班的发展现状,易班平台如何定位,提升易班用户粘性的思考与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推动易班平台深入发展,搭建网络思政高地,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易班的发展现状:网络粘性易班体现在用户使用率、网络的重复可替代性、网络外部延展性等三个方面。网站的生命在于用户的网络粘性强度,易班的价值也在于用户持续地参与共建。易班建设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它对网民用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易班用户现状:以上海高校为例,目前上海高校的易班激活率已经达到100%,但是进入各大高校的活动、帖子浏览数均在100以下,回复数量更多的是个位数;部分辅导员的通知、博客浏览量较高一些、但是活跃在易班的辅导员所占比例也并不高。这样的调查显示了易班活跃度的不乐观现状;高注册率和低活跃度构成了易班平台的表面繁荣。
易班团队建设:各大高校为了推动易班网络平台的建设,均配备了专门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并且招募一批学生组成易班建设团队。目前上海各高校的易班工作更多的落实在学工部、有专门负责校级易班工作的老师(或兼职或专职)1名或者数名、院级分管易班工作的老师,一般为兼职;有校级的易班工作站、院级的易班工作站,规模和人数不等。
一、易班建设存在问题
1.认可度低。学校有比较完善的网络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对于易班的到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易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使用易班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工作站的学生不知道易班和团学联的区别,形成了大量活动的低质量模仿和开展工作时低价值认同的迷茫;辅导员觉得除了发通知,易班没有什么其他价值,并觉得发通知功能也不够方便快捷;教职工不知道易班上如何延续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2.易班的有效服务服务半径较小。易班的学生用户为在读本科、专科、研究生,在校就读或者说使用易班的有效年限为2-5年。从认识易班、使用易班、熟练易班就面临着告别易班。在易班上的青春和精彩在毕业的那一瞬间,无法继续延续。这些用户的流失对于易班粘性的无法形成是很重要的影响。
3.用户效能得不到满足。个体使用网络的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对个体使用网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和维持作用;自我效能受个体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教师使用易班的自我效能可以归结为“需求有余而建设不足”,易班服务大学生是“综合性有余而专业化不足”。
4.易班平台综合定位。易班集教育功能、社会商业、社区功能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等教育与管理对现有困境的主动回应,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探索。
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不可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只能有选择性的满足用户的共同需求,也就是所谓的需求共同体。目前易班开发了很多新的功能,初衷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求、社交需求、购物需求等;但是如此繁杂的功能只会让用户不知所措,没有用户针对性的产品必然没有固定的用户群。明确定位,减少繁杂的功能;将平台重点放在学生所需、教师所用、学校所想。而不是模仿性的开发很多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易班建设除了要创新思路、改进界面、优化操作,核心优势一定是权威的教育服务,以活力为主导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平台。
二、提升易班用户粘性的思考与对策
思考:目前易班存在的问题在于:认可度问题、服务半径小、用户效能得不到满足、平台定位问题;如何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达到提升易班用户粘性的目标;文章从明确平台定位、深化平台功能、强化平台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五条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易班建设发展对策。
对策:易班有效模式未完全形成,希望通过文章的思考和讨论能够帮助高校尽快凝练和形成一套操作性高,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吸引大学生运营和使用的运作模式。
1.深入开发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需功能。始终遵循网络发展的规律,坚持以内容和服务为主;在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平台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易班的重点在于对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服务部分,水电费的充值,课表记录,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运动健康的监督和管理;很多可以直接在论坛上盖楼就可以开展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简便、有效地完成学习和生活。
2.搭建沟通桥梁,形成询问—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易班的用户群体非常单一,就是在校的老师和学生;用户上易班的动机也非常单一:教师使用易班的需求就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班级的同学有有效的沟通平台;学生使用易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上、寻找和分享学习资源,查看通知和办理业务是在易班上最主要的行为。通过学生课后需要老师辅导的需求,吸引科任老师加入易班;学生可以通过私信或者留言的方式保持和老师的沟通。行政推动职能部门在易班开设公众号,学生可以针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易班,学生能够随时找到想找的老师求教、对于课程的提问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解答;对于公共服务的建议能够得到回应,必然形成询问—反馈的良性循环。将这种模式机制化、系统化、长期化。为学生提供的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学生的关注,同时提供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学校工作人性化发展。
3.打造高校学生在校活动第一大网络门户。要利用易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就是要研究怎样将学生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及控制融入易班。并且合理区分常态与集中的“易班”建设模式,常态以班风、学风和凝聚力建设为重点,集中则以活动为主题。易班主页的活动很多,但是并没有学校的品牌活动入驻,如何整合易班活动和学校的品牌活动和热门活动资源?整合所有活动资源,不仅要大而全—让易班上展示的不仅仅是易班团队自行开展的活动,而是学校的全部活动;还要深而远—让易班配合完成和展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可以多方评价,帮助更多的同学在选择活动的时候有据可依。任何想参加活动的同学,都会是易班的忠实用户。
4.构建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就业。宣传校企合作项目,展示校友创业情况;在帮助企业宣传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于合作项目的了解,增强项目的学生参与度,推动学生创业与就业。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和合作项目,为学校就业拓展出新的天地。
5.维护校友资源,定期组织同学会。结合易班的班级建制,党团建制;在学生毕业后,定期将易班班级转为校友班级,建立易班毕业生校友录,延续易班在校大学的活跃度和繁荣度;学校依然可以通过易班发起同学会,开展校友活动。将目标用户从大学生衍生到“大学情”,做成找同学上易班的好口碑。众多的校友资源也会成为吸引大学生上易班的强大吸引力,丰富的求学经验,各异的成长路线,缤纷的人生选择都会成为促进,帮助大学生成才的导航灯。
易班着眼于高校,着力于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精准的定位才能吸引诱针对性的客户群,用户产生粘性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精神输出和德育引导;用心搭建好易班平台,才能站在主导地位开展网络思政;汇聚绝大部分学生对平台认同,才能积极应对互联网的多重调整,引导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思想和认识,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沈漫.提高易班用户粘性的工作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思想理论教育),2014,8.
[2]朱建征.网络社区时代易班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网络思政(思想理论教育),2015,9.
[3]李兴华,刘智斌.利用“易班”构建网络德育工作新模式[J].实践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1,7.
[4]冯永泰,王钊,陈曦.高校易班与教学的良性互动[J].中国大学教育,2014(5):67.
作者简介:曾卉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辅导员、学院易班指导老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