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中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

2016-03-15祈建民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

祈建民(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中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

祈建民
(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2010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着力建设好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适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和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建设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网络培训平台等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教育培训阵地。系统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网络培训平台,还包括信息平台、统计分析平台、备份数据库等多种功能。课题组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典型对象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通过剖析东莞在党外代表人士(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化建设;教育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10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指导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社会主义学院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着力建设好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适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和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建设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网络培训平台等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教育培训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年4号文)中明确提出,要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创新培训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理论培训实效。

环顾国内,现阶段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对党外代表人士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教育培训相对起步较晚,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中的创新和发展,对进一步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重点委托本课题组进行研究探索。课题组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研、典型代表访谈等方法,了解和分析国内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基本情况,掌握党外代表人士和业务主管部门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以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干部网络学院和干部教育培训系统的应用为蓝本,对如何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中的创新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一、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在文献调查部分,课题组一方面通过东莞市委统战部了解国内、省内及本市出台的有关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化建设或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论文进行检索,掌握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1.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时代特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既有较高的政治认同,又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务实态度,又注重主观能动作用的实现;既思想开放,又具有多样的价值取向;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又是各自领域的“小众代表”[1]。

2.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从成长路径看,一般都是从自然发展到组织培养成长;从影响力看,大多是从专业领域到组织培养成长;从政治力看,大多是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和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

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在培训内容方面,坚持政治培训为主,注重内容体系完善,着力构建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能力培养为内容的“一个主题、四个方面”教学布局。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并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在培训机制方面,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建立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三要完善教学改革与创新机制;四要健全培训考评激励机制;五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4.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探讨。一是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网络培训平台。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王琦和文杰的《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网络培训平台探析》一文中,对党外代表人士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目标、功能设计、架构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二是搭建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管理系统。刁怀山和董淑湛的《信息化领域下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探究》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背景、意义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管理系统的“雏形”。

课题组发现,当前有关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探讨还只是注重原则阐述,而像《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网络培训平台探析》和《信息化领域下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探究》进行具体探讨的文章为数不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

(二)现实运行现状

从全国范围内看,各地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正逐步形成,在推进干部以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特色明显

课题组选取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在国内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较有代表性的院校进行走访,初步了解掌握国内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借船出海模式。如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把网络培训的主页镶嵌在政府门户网站,维护、更新等事务交由维护政府网站的互联网公司进行,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仅负责分配账号、密码和提供课程。优点是成本低廉,能迅速搭建起网络培训平台,各部门能优势互补,分清职责。不足之处是仅能单向传播,缺乏互动交流。

自主开发模式。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凭借自身技术力量搭建起网络培训平台,学员直接通过院校的主页链接进行登录学习。这种做法对院校师资力量、技术维护力量要求较高,优点是能巩固院校自身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教育中的优势地位。

培训平台和管理系统双肩挑模式。如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即自身既构建一个网络培训的平台,又自主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将学员从报名、报到、学习管理、查询统计等所有环节都纳入管理。

2.信息化手段能提高管理效率认识逐步提高

对于业务主管部门,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提高管理效率。一是有助于高效提取培训需求信息,提高组织要求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二是便于调训部门合理安排参训人员,避免培训专业户。三是有助于避免信息不对称,便于党委培养、使用党外干部。四是能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经费绩效。而对培训机构来说,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是便于收集学员反馈信息。二是能有效汇聚优质资源。三是提供了新的培训模式。

3.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实践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东莞还是其他地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都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导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受阻难以开展有关工作。

4.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制约培训质量提高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特点就是碎片化、焦点、快速反应、互动交流。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转变,仍坚持系统、全面学习,可能会在线上教育被抛弃。

5.信息化时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教育主要特点是学习碎片化

国内外成人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培训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培训学习的碎片化。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这个变化,积极应用新的手段、方式、技巧来开展教学。

6.党外代表人士对网络教育培训接受程度高需求强烈

与党政领导干部相比,党外代表人士对网络教育培训接受程度更高。在课题组访谈的24名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成员看,全部都表示愿意接受网络教育。其中有4名还积极提出建议,如利用微信进行培训等等。

7.网络教育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培训方式

从东莞市的实践看,网络教育培训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培训方式。与面授培训相比,网络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均在1:24以上,而且随着接受教育的覆盖面加大,成本无限趋于零。

(三)培训需求分析

课题组经充分调研,大致把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梳理归纳如下:

1.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组织需求。就统战部而言,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四种能力,并开发出一个便于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2.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个人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个性特色较明显,对课程安排要求更专业。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教育程度高,由于其自身的阅历和行业要求,更明显带有个人行业特色。如农工党的人士,就更倾向于有更多的有关医疗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等。

理论学习需求大,对理论知识兴趣更强烈。从课题组的访谈情况综合来看,党外代表人士对理论的学习需求大,甚至超越了同一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需求(一般而言,干部层次越高,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越大,反之则对实际技能类的培训需求大),无论是哪种职业,都对党的理论、政策以及学科前沿理论有着强烈兴趣。

培训时间碎片化,对培训方式要求更灵活。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教育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明显,调研访谈中,95.3%的受访者表示,集中培训时间最好在2天以内,运用网络培训更佳。

二、东莞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探索

东莞市从“十五”开始,就积极探索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2010年成为全省首批开设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的城市,并持续运行至今。

(一)东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

东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走的是由管理需求带动——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教育全覆盖——整体迁移的道路,即先由党校教务部门由教务管理需求出发,逐步延伸发展成覆盖全市的培训管理系统,再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教育培训网络平台—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最后把平台逐步整体迁移应用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中去。

在基本功能建设上,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采用的是管理系统和培训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具有教务管理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两大功能。信息管理系统帮助网络学院初步实现了由电子化向智能化转变,基本实现了全市培训网上报名、智能调训、各种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并能实现对学员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在线学习平台则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东莞市管理系统和培训平台特色

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的系统,由于开发应用时间较早(2005年开始),经过历年的不断修改完善,与国内同类系统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特点:

1.系统功能全面。东莞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功升级改造为覆盖全市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把调训、管理、学习、考核、查询、使用全部集合在一体。无论是一校两院的主体班培训,还是网络学院的培训,各单位都可通过系统在网络上报名,然后由主管部门审核,党校开展培训。各参训单位、干部培训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随时随地调阅干部培训记录。

2.线上线下培训互补性强。目前东莞的干部培训,面授阶段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市情研究、最新政策解读、党性教育、技能培训等,而网络培训主要集中在理论前沿、国际形势等,传统培训模式与现代培训模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3.设计理念前瞻性强。一是采用虚拟教室“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系统提供学习时间管理和学习目标管理;网上学习资源以E-1earning在线课程为主;挖掘学习记录并提供个性化的主动的学习支持服务”[2]。应用了该学习模式后,干部学员上网学习的时间和频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二是创新学员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在线学习平台开设了“在线答疑”,由辅导教师在固定时间上网与学员通过视频或文字直接交流沟通进行现场答疑。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的答疑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调动了学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是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功能。能详细记录干部学员的学习活动,例如:选修了哪些课程、在线答疑和学习论坛的发言记录、提交的作业和教师批改情况等,系统可以根据这些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学员本人、教师、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这些数据与分析结果,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实际,对每一类干部群体进行分析,查找每一类干部群体的学习需求点与学习兴奋点,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干部培训规划、进行培训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四是积极探索干部在线学习培训纵向服务。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还积极拓展在线学习的纵向服务。如帮助新疆喀什开通新疆第三师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又如通过应用远程会议技术,可以对东莞党建品牌“周日党课”进行现场直播,供不同分会场的群众和党员学习。

(三)东莞市信息化建设经验

1.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强后盾

东莞市历来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踏入新世纪,东莞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积极谋划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人才引进、资金筹集、信息化手段应用、建立健全制度等做了大量前期的工作。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东莞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于2005年开始设计应用教务管理系统,并根据需求不断修改完善。

2.坚持需求导向的开发设计模式

2005年,为缓解东莞社会主义学院人少事多的矛盾,开发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而后,为满足市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管理需求,进一步开发完善并发展成为市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2010年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建设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在近五年的网络教育实践中,根据学员、培训业务主管部门、教职员工的反馈不断调整改进,培训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

3.持续的财政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根据需求不断的升级维护和进一步开发。从东莞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可以看到,持续的财政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持续的财政投入,使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越来越明显。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新世纪之初,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开始引进第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后,持续引进人才,并且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同时,学院也积极鼓励信息网络中心的干部努力学习,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培训平台双轮驱动

东莞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培训平台双轮驱动模式,使网络培训绩效正反馈作用不断增强。如信息管理系统,由当初的仅学校内部使用的系统,逐步拓展到市人力资源局、市委组织部使用的全市干部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也由成立之初的覆盖全市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覆盖新疆第三师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全市村社区及“两新”组织党员的培训平台。

6.平台建设前瞻性强

在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建设之初,对当时的网络教育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选择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开源软件,进行开发设计,能较好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推动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改进。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而当前各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于网络培训平台的搭建,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突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一是某些部门和领导对应用信息技术协助提高训用结合的匹配度认识不够。二是目前党外代表人士网络培训效果不明显,各地更偏重于继续丰富现代教学手段而忽视信息化建设。三是没有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商机制。全国不少省市(区)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统战部门协调、管理和组织,没有列入党委和政府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

(二)培训管理系统建设仍未进入视野。各地目前对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培训,更多的只是局限于考虑搭建一个好的培训网络平台。而对于另一个重要的平台——培训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不少地方或部门领导仍未有足够的认识。

(三)网络培训缺少互动交流,模式单一内容枯燥。虽然当前不少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搭建了网络培训平台,但是培训的方式仍然局限于播放教学视频,而且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内容体系,提供的培训课程多集中在重大政治理论方面。

(四)终端学习平台单一。目前多数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平台使用终端还是仅限于电脑,并不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由于电脑携带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五)与网络培训相适应的有关机制制度不健全。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系统、专门的制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规定,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也没有作统一的部署。仅有的相关内容,散见于《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或领导人的讲话中。

(六)未能与其他在线教育学院互联互通。尽管各地的网络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基本是单打独斗,未能实现与其他地方的网络学院实现无缝对接,共享教学资源。

出现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主要还是缺乏互联网视野,对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化建设认识了解不够所造成的。

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东莞经验,结合调研所得,课题组认为,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加强沟通协调,争取主管部门最大支持

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是东莞市委党校与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双轮驱动的典型范本。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之所以能茁壮发展,与有关主管部门给予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网络培训制度建设

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建设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网络培训制度,为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制度保障。

1.制定教育培训信息建设经费投入最低保障线。建立最低保障线,满足系统的维护、运用和再次开发的需要。

2.制度网络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做好教师课件、视频资料等等与课程有关资料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侵权行为必须严加追究惩处。

3.建立健全培训教育考评激励机制。可以尝试采用学分制、积分制或累进进级制等方式,鼓励学员进行培训。

4.完善训用结合机制。坚持“凡用必训,凡训必考”的原则,把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5.完善应用培训评估反馈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学员能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各方面意见。

6.完善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机制。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教师予以激励。

(三)完善培训信息管理,提高智能化水平

在东莞现行的系统应用中,可以较快地搜索到某个干部学习兴趣、习惯等,对干部培训决策形成支撑,实现智能化调训。由于六支队伍分布较广,这里仅以个人工作身份是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否进行简单划分来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培训。

1.党外干部调训管理

由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环境就在机关内,调训成功率高,也容易获得培训机会,对于这类人才可单独建库,统一管理。单独建库,就是将体制内的党外干部资料单独建一个数据库,作为整个干部资料库的一个子库。统一管理,就是把党外干部的培训信息与其他干部的培训信息集中统一管理。

2.党外代表人士调训管理

对于非体制内的党外代表人士,由于分布较广,建议采用外网和网络社区的形式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采用组织分配账号+自行申请账号相结合的办法,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库以便于管理,如果长时间不登录学习的封ID等。

(四)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各层次需求

不同党派、不同行业的学员,对培训的需求都不同,个性化的意味更浓一点。应用网络学习平台,丰富统战理论课程资源的同时,可以不断补充完善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课程资源,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不同党派需求进行分类。课程资源的获取,可以自主制作或购买,关键还是要实现网络互联,有效整合全国乃至全球优质教学资源。

(五)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

“混合式学习”或会下一阶段开展网络教学的发展方向,采用现在比较常用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形式。所谓“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3]。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准确地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优势有效融合起来。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恰当应用“混合式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拓宽培训渠道,搭建培训平台

根据需求搭建多样化培训平台,让教育培训更方便、更灵活,更符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时代特点和成长规律。

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站培训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官网开设栏目,链接一个培训平台,方便党外代表人士进入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利用现在的干部网络学院形式,通过登录网络学院,对专门的内容进行培训。

二是采用学习论坛的形式。通过在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建设某个课题的网上讨论社区,学员在上面提问,教师或其他学员释疑,或者学员教师在网上补充新的资料,丰富、延伸课堂。

三是应用移动互联技术。通过微信平台等等手段,或者自主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手段,将培训视频、资料推送到手机等个人应用终端。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2010 (15):7.

[2]李建伟.基于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的学习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8(6):50-53.

[3]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责任编辑:肖承罡]

作者简介:祈建民,男,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校务委员兼教育长。

收稿日期:2015-11-18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重点委托课题(GDSY-XT-[2014-2015]03)。课题负责人:祈建民;成员:招宇明、林华璋、姚进洪、王友聘、骆毅。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6)01-0100-06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