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究
2016-03-12王奕张志强肖波
王奕 张志强 肖波
针对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究
王奕 张志强 肖波
目的 对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情况予以探究。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介入术均成功完成,14例在实施栓塞后当即止血,1例因出血部位细实施辅助治疗后出血停止,临床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合并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动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LGI)是临床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就是出现在Treitz韧带之下的消化系统出血,主要有结肠、小肠、阑尾等部位的出血[1]。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加多,临床诊断有难度,易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诊疗术在临床逐步应用开来,不仅可明确出血灶,还可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更为关键可在诊断同时实施治疗。按远端弹簧圈栓塞一颗粒栓塞剂栓塞一近端弹簧圈栓塞顺序进行止血,也就是“夹心饼”栓塞止血治疗[2]。本文对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探讨该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5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78岁,平均(43.8±3.3)岁;胃出血7例,食管出血4例,十二指肠出血4例;出血量300~800 mL;临床表现主要是呕血、便血、黑便等。
1.2 方法 选用用FD-20飞利浦数字减影设备,选用胃左动脉导管、多功能腹腔动脉导管等;非离子型造影剂;选用微型弹簧圈、各类型固体栓塞剂。此外,还需要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及监测仪器。
采取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并妥善导入
5 F动脉鞘,再置入5 F动脉导管,实施腹主动脉、选择性肠系膜上及下动脉、超选择性肠系膜动脉分支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实施“夹心饼”式栓塞止血。
在确定出血动脉之后,注入适量造影剂,通常可观察到责任动脉有异常改变,在出血量超过0.5 mL/min时候,可即时观察到造影剂出现外溢,在后期则可观察到造影剂的集聚。然后,先行出血动脉分支主干远端微型弹簧圈保护性栓塞,然后应用合适栓塞剂将其随造影剂予以灌入,于透视下缓缓分多次少量注入,避免出现栓塞物返流到其它分支,当动态观察到造影剂滞留或返流后则于主干近端行微型弹簧圈加固栓塞防止再通。在完成栓塞后,需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出血动脉是否已栓塞完全且无侧枝参与供血,即可拔管完成手术。
2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的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成功完成,均在观察到造影剂出现外溢并成功的进行了血管栓塞,在进行栓塞后实施造影复查14例都能观察出血动脉已闭塞且无侧枝参与供血,表明出血停止,1例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留置导管泵血管加压素等实施积极的辅助治疗24小时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15例患者的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理想,临床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动脉腔内实施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于某些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可能得到治愈、不需要进一步实施外科治疗干;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变在最后还需实施外科干预。介入止血治疗仅仅是急救方法,而非病因根除治疗术,所以要更为注重安全性[3]。
在内科止血中,通常是采取常规专科治疗,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剂、内窥镜视域下止血等,这些方法的临床疗效不够显著,且起效相对缓慢[4]。而在外科治疗中,则以手术方式为主。但是手术治疗需要患者有良好的适应证,且该疗法对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术后需有较长时间住院治疗,易出现并发症,因此上述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中,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适用范围较广,且对患者的机体承受力和耐受力不需有过多要求,术后当即可见到效果,有些直接治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本研究中,15例患者实施该项介入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效果,14例出血当即停止。可以看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术优于常规内、外科疗法。此外,该项疗法在上消化道急性、慢性出血中均有良好效果,且可应用到外科手术治疗中充当预备疗法。因此,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疗法具有较广的适应证。
在内科治疗中通常需要应用不同的止血药剂,而有些药剂存在忌用人群,而内窥镜下止血及加压止血,也不适合该种疾病[5]。外科治疗术则存在诸多禁忌证,比如:心血管病症、体质虚弱等。而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法的禁忌证主要是休克的危重,需实施急诊手术救治;存在造影剂过敏较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方面。该类禁忌证要显著少于内、外科止血方法。实际治疗中的副作用不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对而言,内科治疗中也无显著性并发症,主要是某些轻度的生理反应或者机体pH失衡[6]。而外科手术治疗更易出现并发症,主要是手术伤口感染、再次出血、组织粘连等情况。在实施超选择性栓塞术治疗后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和康复的影响较小;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是栓塞后缺血[7-8]。该类并发症均在术中、术后较多时间内出现,相比内、外科的止血方法更易更有效的处理。可以知道,本课题疗法的并发症相对要少。同时,动脉栓塞疗法可基于血管造影,动态的观察动脉血管的走向、发育等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栓塞方案,由于手术选用的栓塞部位尽量选择靠近出血部位,且尽量避开及保护正常血管,有效预防和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项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的痛苦不大,通常在患者完成常规检查之后就可进行,术后当即可观察到疗效,对于急诊患者的治疗更为适合。
此外,在开展“夹心饼栓塞法”动脉栓塞止血时,要重视栓塞材料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主张应用微型钢丝圈,再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应用颗粒性状栓塞材料。原因在于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应用应用颗粒性状材料出现肠管坏死的可能性更高。应用胶类材质的栓塞进行小消化道出血的疗法,在近几年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研究报道称,应用组织胶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成功率达到100%,当即止血有效率达到100%,而复发出血率仅仅为5.2%,未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性并发症。当前,我国应用组织胶栓塞治疗的方法还不多,本研究中的患者未采用组织胶实施栓塞。组织胶的凝固时间相对较长,有可能引起“粘管”等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且该材料为液态,在栓塞中对输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应用该栓塞肠胃道动脉,必须熟悉其应用特性。同时,要指出的是对介入止血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凝血机能较低,所以在在治疗中需要积极纠正该异常情况;不应单用某种材料栓塞,如单一应用明胶海绵、钢丝圈可能复发;栓塞材料颗粒直径应在700μm以上;高龄、动脉粥样硬化叫严重、长时间应用皮质激素、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对介入治疗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适应证广,并发症及禁忌证少、微创术等特点,疗程短,见效快等优势,患者也不需有更多的手术前准备,临床止血效果确切,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1] 娄雪磊.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7):73-74.
[2] 李振勇.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94-95.
[3] 刘云.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2):184-186.
[4] 朱应丽,汪传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58-59.
[5] 黄振,何晓峰,庞桦进,等.试验性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1-14.
[6] 赵玉山,谢春明,杨敏玲,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J].当代医学,2012,6(17):184-185.
[7] 张玉东,韩志超,张淼.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170-171.
[8] 魏建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0):7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08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2BBG70043)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王奕 张志强 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