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2016-05-14吕斌
吕斌
如今随着CT、磁共振等造影技术和介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频繁使用造影剂会产生新的疾病,即“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使用造影剂后2~3天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血肌酐水平较基础值上升25%)。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一周后可自行好转。其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但也有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甚至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需透析治疗。
因此,目前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明确的造影剂接触史;二是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使用损害肾脏药物等;三是接触造影剂后复查血肌酐水平是否较基础值上升25%。
高龄、原有肾脏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低血压、贫血、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等,都是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在这些患者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对于已经使用造影剂的高危患者,需密切随访肾功能,一旦发现造影剂肾病,应及时治疗。
防治造影剂肾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造影剂的选择和用量 尽量选择对肾脏损伤比较小的造影剂,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于离子型造影剂。另外,尽量减少造影剂使用次数,延长两次造影的间隔时间,减少单次的造影剂用剂量。
2.水化 这是目前为止公认的防止造影剂肾病的有效方法。它可使造影剂更快地排泄,减少造影剂在肾脏沉积,同时还可以纠正部分患者容量不足的状态。另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也有一定的疗效。
3.避免使用损害肾脏药物 一些可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
4.其他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前列腺素E1、茶碱类等药物可能有效。少尿的患者如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予以透析过渡。另外,血液滤过也可作为一种防治造影剂肾病的方法。
造影剂肾病重在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如必须使用,应在造影前积极纠正诱因,使用低肾毒性造影剂,并给予水化治疗。造影后,及时监测血肌酐水平,从而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